
摘 要:企業并購的動機是為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與利潤空間及協同效應,實現管理者效用最大化和行業的戰略性轉移。但企業并購績效的研究方法卻在具體實施中不能充分適合我國的并購情況,本文針對橫向并購這一類型并購提出績效評價體系,在局部范圍內全面合理評價績效問題。
關鍵詞:并購績效 平衡計分卡 評價體系
一、引言
企業并購是實現企業改造、產權重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式,同時更是實現企業資源在社會范圍內重新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經濟全球化競爭的加劇,通過并購做大、做強企業,以贏得生存、謀求發展,將成為各國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然而隨著企業并購活動的不斷發生,規模和數量的不斷增長,企業并購失敗和并購后績效表現不理想的研究結論和報道也頻頻出現。這給理論界和企業家提出了疑問:現行并購績效評價是否能夠反映企業并購的真實效果,怎樣才能全面評價并購的績效?在此我們將以Kaplan和Norton的平衡記分卡為基礎,從多維度以及定性和定量的方法來評價企業橫向并購的績效,以期建立一個相對更加綜合的評價體系,對并購績效進行更為全面的評價。
二、平衡計分卡
Kaplan和Norton的平衡計分卡采用了衡量未來業績的驅動因素指標,彌補了僅僅衡量過去業績的財務指標的不足,這些指標分別從四個層面考察組織的業績,即財務維度、顧客維度、內部業務流程維度、學習與成長維度。平衡計分卡的四個維度具有因果關系。四個維度,任何一個維度出現了問題,都會殃及其他維度,組織都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因此,平衡計分卡首先需要平衡的便是上述四個維度之間的關系。平衡計分卡主要通過權重(Weight)來平衡四個維度以及各項指標之間的關系,權重體現了四個維度以及各項指標的重要程度。平衡計分卡除了要平衡財務、顧客、內部業務流程、學習與成長等四各維度之間的關系,還要平衡三方面的關系:第一,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之間的平衡;第二,前置指標與滯后指標之間的平衡;第三,組織內外不同群體利益的平衡。
三、基于平衡計分卡的評價體系
以平衡計分卡為基礎,本文從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從財務績效、市場競爭力、成長能力、創新能力四個方面來評價并購的績效問題。具體評價指標如下表所示:
評價內容
評價指標
定量指標
定性指標
財務績效
利潤率的變化
凈資產收益率增長率
總資產報酬率增長率
基礎管理水平的變化
在崗員工素質的變化
技術裝備水平的變化
關鍵管理人員的變化
行業影響的變化
顧客忠誠度的變化
業務覆蓋區域的變化
新產品開發的變化
關鍵技術人才的變化
市場競爭力
市場份額的變化
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
市場占有率增長率
成長能力
年增長率的變化
主營業務收入年增長率平均值
資本年積累率平均值
創新能力
技術儲備的變化
專利技術增長率
非專利技術增長率
(一)定量指標
對于定量指標,具體的計算方法在此不作贅述,不過需要強調的是應該使用并購后連續N年平均數以避免直接將并購后某一年的極端數據作為取值。其中N的具體年限可根據并購情況而定,一般取3年~5年;年限過短不符合并購的特點,年限過長會影響并購績效評價的時效性,難以剔除非并購因素的影響。
(二)定性指標
1、關鍵管理人員的變化。指并購前后企業董事長、總經理及其他關鍵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變化情況,包括知識結構、道德品質、敬業精神、開拓創新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組織能力和科學決策水平等諸因素的變化。
2、顧客滿意度的變化。主要指并購前后企業主導產品由于技術含量、質量水平、品牌優勢和營銷策略等因素所發生的變化。
3、技術裝備水平的變化。主要指并購前后企業生產技術設備和生產工藝流程等基本經營手段的變化。
4、行業影響的變化。主要指并購前后企業的行業知名度、行業聲譽和行業影響力所發生的變化,可以通過潛在服務對象問卷調查和銷售的變化等加以反映。
5、業務覆蓋區域的變化。主要指并購前后企業服務區域發生的變化,如銷售服務網點地區分布的變化等。
6、關鍵技術人才的變化。主要指并購前后掌握企業核心技術的研發人員及掌握相關領域核心技術人才的增減變化情況。
7、新產品開發的變化。并購前后企業新產品開發的變化情況,是企業創新能力變化的重要體現,也是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發生變化的一種表現。包括產品的開發速度、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產品的市場認可程度的變化等。
8、員工素質的變化。即并購前后企業員工在文化水平、道德水準、專業技能、組織紀律性、參與公司管理的積極性及敬業精神等方面綜合情況的變化。
9、基礎管理水平的變化。基礎管理水平的變化是指并購前后企業按照國際規范、國家政策法規規定和公司實際情況,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公司組織結構、內部經營管理模式、各項基礎管理制度、激勵與約束機制、信息支持系統和安全生產管理建設等方面的變動狀況。
對于定性指標,我們采用比較法,通過與標桿企業指標進行比較的方式來衡量并購前后的績效。在橫向并購中,企業是同一范圍內的并購。并購公司和被并購公司在經營范圍等特征上有及其多的相似,可以把它們在并購前后的數據進行對比,更可以尋找一標桿公司,與它們的數據進行對比。雖然沒有非常具體的比較結果,但是可以發現存在問題的領域,大致評價并購績效。對比可以更加細化下去,對改進公司管理有更多幫助。
四、結論
我國在并購績效的經驗研究方面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總體而言并沒有全面的績效評價體系,總是一定的缺陷。例如,在對并購績效的中長期績效檢驗時,主要運用會計指標研究法,而財務指標的選擇缺乏客觀性和系統性、財務數據失真現象等問題,這些問題還需要我們在未來的研究中進行探討。本文主要是針對橫向并購提出這種對比評價方式,并不適用于其他并購類型的績效評價中。但是這種小范圍的評價體系的建立可以很好解決評價不全面的問題,針對不同類型的并購,設計不同類型的體系,目的性更加強,評價的效果也會更加真實,更加符合使用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