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在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然而,融資困難這個世界性的問題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也同樣存在,并且更加突出,目前已成為中小企業快速、健康發展的“瓶頸”,阻礙了中小企業的發展。本文首先通過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中存在的問題的分析,從而找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所在,進一步研究這些問題找到有效可行的解決辦法,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金融機構;風險;信用
一、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在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然而,融資困難這個世界性的問題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也同樣存在,并且更加突出,目前已成為中小企業快速、健康發展的“瓶頸”,阻礙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因此,分析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積極研究解決的對策,對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
二、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
(一)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在我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小企業逐漸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在緩解社會就業壓力方面發揮了尤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追求規模經濟和實施趕超戰略使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處于“強位弱勢”的尷尬境地。其中中小企業所普遍面臨的融資困境最為人們所重視。它成為中小企業發展中一個非常突出的矛盾,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發展壯大。
(二)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困境
中小企業為了適應變幻莫測的市場經濟,必須保持經營靈活、變化快捷的特點,因而在時間和數量上對資金的需求具有不確定性。一次性融資的量較小但發生的頻率較高,不僅融資的復雜性加大而且融資的成本代價較高。中小企業在創立之初,由于市場需求不旺,生產規模有限,難以承擔高額負債成本,因此十分重視自有資本的積累,避免過度負債經營。企業主要依靠自身積累資金來追加投資、擴大生產規模進行融資。但一般來說,當企業的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以后,單靠企業內部積累難以滿足全部資金需求,還需通過企業外部融資來解決。由于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狹窄,銀行貸款是中小企業外源融資的重要渠道,但企業的資產規模是企業能否獲得銀行貸款的決定性因素。據浙江銀監局調查有56.1%的中小企業貸款申請因無法落實抵押擔保而被否決,另外親友借貸、民間借貸、職工內部集資等非正規金融在中小企業融資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普遍缺乏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導致企業規模受到限制技術創新投入不足。
四、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可以從企業外部環境和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兩個方面進行剖析。
(一)中小企業融資的外部環境
1.信貸歧視
當今社會國有商業銀行在信貸中仍然存在著嚴重的“成分(國有制)歧視”。中小企業獲得國有銀行的信貸支持是非常有限的。在當前銀行體系中,國有商業銀行仍占有支配地位。國有銀行主管部門在向中小企業貸款時往往顧慮重重,生怕中小企業賴債而使自己難脫干系。相比較而言,國有銀行向國有企業貸款即使出呆賬,也不會承擔很大的政治風險。這導致了國有銀行的“逆向選擇”,即寧愿向效益差的國有企業貸款,也不愿向效益好的中小企業貸款。
2.缺乏通暢的直接融資渠道
證券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現代企業的孵化器, 具有向社會籌資, 促進產權流動、優化資源配置等作用。 雖然我國于2009年5月1日起實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之后不斷補充和發展,但是它對(一)紡織、服裝;(二)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供應等公用事業;(三)房地產開發與經營,土木工程建筑;(四)交通運輸;(五)酒類、食品、飲料;(六)金融;(七)一般性服務業;(八)國家產業政策明確抑制的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的行業等行業有限制性。因此它是不完善的,我們還需不斷發展和完善。
中小企業通過發行債券來融資很困難,我國《公司法》明確規定債券發行主體必須是國有獨資公司或兩個國有以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公司,這一規定使得以自然人為發起人的中小企業一下被拒之門外;同時《公司法》又規定:有限責任公司凈資產額6000萬,股份公司凈資產額3000萬,這樣一來,就是具備發行主體發行條件的中小企業也是只有少數企業才符合這一條件,這對我國的中小企業來說,條件就十分苛刻, 根本無法通過這種融資方式來融資。
3.政策扶持力度不夠是造成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重要原因
比照國際經驗,許多國家對中小企業融資都采取各種優惠政策進行扶持,并有相應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擔保、保險。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目前這方面的機制尚不健全,缺乏專門為中小企業貸款服務、擔保的機構,社會化服務體系尚未形成。各國的經驗證明,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不但需要政府、金融、財政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也需要社會中介組織從教育培訓、管理咨詢、市場營銷、技術開發和法律支援等方面提供中介支持。我國的社會中介機構發展較晚,且較少對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直接開放;新成立的一些商業性較強的中介機構,服務收費高昂,中小企業難以承受。
(二)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
1.中小企業信用低
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信用觀念淡薄。中小企業管理不規范,財務制度不健全,缺乏內部控制機制,不能提供準確及時的財務報表,加大了銀行產生不良貸款的風險。另一方面。中小企業信用觀念不強,法制意識淡薄,欠息,逃債,賴債等現象時有發生,造成了中小企業整體信用不良的局面,制約了中小企業的融資。
2.中小企業經營風險較大
企業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從目前總體上看,中小企業規模較小、多集中在競爭性領域,生產技術水平落后、產品科技含量較低,仍然處于一個較低層次,相當一部分小企業沒有自己的拳頭產品,依靠大企業來料加工維持經營,有的小企業在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上投入不足,產品生產周期較短,經營行為短期化,市場競爭力不穩定,其生產經營存在較大的風險。
3.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銀行在確定貸款對象時容易作出逆向選擇。而逆向選擇現象的產生,恰恰是因為中小企業信息不透明,銀企雙方在對企業狀況的了解上存在信息不對稱。目前,金融機構能以較低的成本比較容易地獲取大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的信息。
4.中小企業貸款缺乏足夠的抵押擔保
在我國,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必須提供抵押、質押等擔保,信用貸款只在極少的場合對極少的企業適用,中小企業很難獲得信用貸款。而與此同時,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又普遍存在固定資產少、流動資產變化快、無形資產難以量化、廠房設備不足以作為貸款抵押物等問題,因而尋求擔保又遭遇重重的困難。所以,中小企業在抵押、擔保貸款方面成功概率極小。
五、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對策思考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需要企業、國家、金融部門、地方政府和全社會共同努力,必須采取綜合措施。
(一)提高中小企業整體素質,樹立社會信譽
深化產權制度改革,規范內部管理,開展技術創新,提高中小企業的整體實力。中小企業要想解脫融資困境,必須從自身做起,重塑良好形象,提高資信程度。首先,要深化產權制度改革。通過改組、聯合、兼并、租賃承包經營、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種形式推動中小企業改革,使其獲得最大的自主權,真正成為自主經營和市場競爭的主體。
提高信譽,改善融資環境。中小企業在加快發展的同時,要不斷提高社會信譽,增強重合同、守信用的自我約束意識,要充分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堅持信譽第一的原則,不做假帳,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提高自身的信用程度,從根本上改善企業的形象,增強銀行貸款的信心,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拓展融資渠道。
通過提高中小企業的的整體素質從而改善國有商業銀行信貸對中小企業的看法來解決商業銀行在信貸中仍然存在著嚴重的“成分(國有制)歧視”的問題。
(二)修訂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許多融資渠道與政府的政策法規有重要聯系。風險投資的資金及配套服務的支持對私營中小企業的融資與發展可以起到相對較大的作用。特別是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更需要風險投資的支持。風險投資中風險資本的分階段管理參與的性質無形中形成了對中小企業的嚴格激勵機制,同時也給予了中小企業在管理上、技術上的支撐,這是傳統融資方式是難以發揮的。我國早在10年前就已經建立了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但相應立法滯后。像風險投資在我國早已開始實踐,但至今也沒有風險投資基金法。立法上的滯后嚴重影響著風險投資業和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實際上,我國有許多政策法規不僅直接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的某一方面,而且還有可能對其他方面的融資行為產生基礎性的影響。此外,民間的借貸行為也可能會因為公開契約無法得到保護而轉入地下。因此要盡快建立和完善我國的法律法規保障體系。在法律、法規上將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一視同仁,并以《中小企業促進法》為基礎,全面制定《中小企業擔保法》、《中小企業融資法》、《社會信用管理基本法》、《風險投資法》等法律、法規。以此提高中小企業的經濟地位,為其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三)建立多元化金融體系,創新借貸機制
1.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貸服務的組織體系。國有商業銀行應建立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信貸部門,把培育和發展中小企業作為一項重要的發展戰略。對銀行來說,向大量中小企業貸款,可以分散金融經營風險,降低成本,防止貸款過度向大企業集中而潛伏信貸風險。
2.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中小企業貸款難,首先難在擔保上,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貸款時的擔保問題,從而保證貸款的順利進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可以由發展互相擔保和建立中小企業信貸擔保公司組成。
3.適當下放中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審批權限。商業銀行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以及各分支行信貸管理水平和風險控制能力,合理落實各級行的貸款審批權。對中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的審批權,各商業銀行應適當下放。
4.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發放信用貸款。商業銀行對經過貸款審查、評估,確認資信良好,確實能償還貸款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對評定為本行優質客戶的中小企業,可以發放信用貸款。
(四)轉變政府職能,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有效服務
地方政府應該充分發揮其職能,通過政策設計和引導,調動金融部門的積極性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積極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幫助。通過招商引資,為中小企業引進外資,搭建好舞臺。在招商引資過程中要扮演好組織者和促進者的角色,當好企業的參謀,不搞行政指定,把決定權留給企業,從而真正幫助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渠道。
六、結束語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對待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這一傳統問題,我們不應當拘泥于傳統觀念的束縛,而應當以現代的觀點去分析它,不僅要從國家政策的角度加大傾斜力度,而且也要從企業自身的角度去尋找對策。借鑒國內、國外的良好經驗,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拿出可操作的具體措施并加以實施。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是個系統工程,既需要中小企業提高自身融資能力,也需要國家主導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和良好的外部環境支持,也需要金融機構在控制風險條件下的信貸市場創新,只有相關各方協調利益、互相合作,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融資問題才能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