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審計工作的不斷深化和審計影響的不斷擴大,審計質量問題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領導、審計機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越來越成為影響審計事業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因此,借鑒現代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全面質量管理,實施國家審計項目(以下簡稱審計項目)全面質量管理,對于保證和不斷提高審計質量,樹立審計機關的良好社會形象,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促進審計事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作用。
一、審計項目全面質量管理的概念
審計項目全面質量管理就是審計機關以保證審計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以審計工作全過程為對象,運用多種管理方法,目的在于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使審計工作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為領導決策服務的一種綜合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它不僅要求審計機關質量管理部門進行質量管理,還要求從審計機關的最高決策者到一般職工均應積極主動地參與質量管理,要求審計機關的一切活動都圍繞著提高審計質量來進行。
上述審計項目全面質量管理的定義,借鑒了全面質量管理理論的最新發展,體現了全員參與、全過程管理、全面管理和多種方法綜合運用“三全一多樣”的基本特點。其核心是審計機關的一切活動都圍繞著質量來進行。“一切以提高審計質量為中心,一切為提高審計質量服務”是審計機關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審計項目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二、審計項目全面質量管理的意義
審計項目全面質量管理對于保證和提高審計質量的意義可以概括為“4個有助于”:
一是有助于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審計質量管理。目前,審計項目質量管理中還存在不少急需解決的問題,諸如不是全員參與(主要是針對審計人員)、內容不全面(側重于審計檔案資料的復核)、過程不完整(主要是事后檢查,缺乏事前控制和事后的總結、提高)、方法過于簡單(主要是檢查、復核)審計項目計劃不夠科學、審計準備不夠充分、審計人員質量風險意識淡薄、審計隊伍素質不適應工作需要、責任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力度不強等,嚴重影響了審計成果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借鑒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對審計項目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有助于改進和加強審計質量管理,全面提高審計成果的質量和水平。
二是有助于為發揮審計監督作用提供基礎保障。審計質量的高低,必然直接影響到審計監督作用的發揮。我國20多年的社會主義審計實踐也證明,哪個審計機關注視審計質量管理工作,哪個審計機關的審計質量就高,其對當地經濟發展的監督和促進作用就明顯;哪個時期的審計質量高,哪個時期的審計工作在整個國民經濟運行中的作用就突出。而發揮審計監督作用的基礎保障就是搞好審計項目全面質量管理,確保審計質量。
三是有助于樹立審計機關的良好社會形象。在不斷提高審計質量的基礎上,我國審計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樹立了良好的形象。而之所以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其表現是審計工作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從根本上看,還在于審計工作保證了質量。否則,失去了質量這一根本,審計的良好社會形象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四是有助于推動審計事業的健康發展。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審計工作已經進入總結經驗、開拓創新、不斷深化、尋求進一步發展的新階段。但從總體上說仍然處于初級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不少方面還存在差距,其中比較突出的一點就是審計質量管理。同時,與政府領導和社會各界對審計工作越來越高的要求和期望相比,審計工作也還存在不小的差距,關鍵還是審計質量問題。因此,只有切實開展審計項目全面質量管理,全面提高審計工作水平和審計質量,審計工作才能適應形勢不斷發展變化的需要,審計事業才能取得更大的發展。
三、實施審計項目全面質量管理應注意的問題
1.以人為本 奠定基礎
人是生產力中最積極、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搞好審計項目全面質量管理的根本所在就是“人”。沒有高素質的審計人員,缺乏全體審計人員的主動參與,再先進、再完善的管理制度,再科學的方法也發揮不了作用。這就要求以人為本推行審計項目全面質量管理,必須充分調動和發揮每個審計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力求使參與審計質量管理、提高審計質量、促進審計事業的發展作為個人價值自我實現的一部分,達到“人”與“事”的高度和諧、共同發展。
一方面,應進行質量教育和培訓,使全體審計領導干部和每個審計人員牢固樹立 “審計質量是審計事業的生命線”的思想和嚴謹細致、刻苦學習的作風,增強參與意識和責任感,積極參加群眾性的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另一方面,審計機關必須制定、完善各部門、各級各類人員的質量責任制,明確任務和職權,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以形成一個高效、協調、嚴密的質量管理工作的系統。同時,將質量責任同獎懲機制掛起鉤來,確保責、權、利三者的統一,在審計機關內部營造審計質量人人有責,質量管理人人參與,人人為提高審計質量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工作的氛圍和機制。
2.明確標準 貫徹準則
按照審計準則(包括審計署6號令)實施審計是對審計人員的基本要求,是依法審計和確保審計質量的基礎和關鍵所在。
目前,我們審計機關面臨的現實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被審計單位違法違紀的問題比較普遍,會計資料失真的現象相當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審計面臨著很大的審計風險,而規避審計風險的關鍵是嚴格按照審計準則進行審計。然而,目前不少審計人員還存在不按照審計準則辦事的現象。比如有些審計人員審計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審計準則操作,而是審計結束后再按審計準則的要求來補材料、補日記,表面上看審計方案、審計日記、審計底稿、審計報告等環節搞得“天衣無縫”。實際上,這不僅是審計操作與審計準則 “兩張皮”、 增加工作量的問題,而且潛在的審計風險會更大,必然影響到審計質量,最終影響到審計事業的前途和命運。實際上,審計準則是一把“雙刃劍”。它對審計人員一方面是一種約束,另一方面是一種保護。因為審計人員只要嚴格按照審計準則進行了審計,不存在失職瀆職行為,就盡到了審計責任。即使審計過的單位再出現重大違紀問題,就完全是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責任。各級審計機關和每個審計人員對此應該有一個正確、全面的認識,并以開展審計項目全面質量管理為契機,切實抓好審計準則的落實,這是全面提高審計工作質量的關鍵。
3.圍繞主線 全面控制
如前所述,審計項目質量是審計機關各環節、各部門工作質量的綜合反映,因此任何一個環節,任何一個部門和任何一個人的工作質量都會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審計項目質量。這就要求在開展審計項目全面質量管理的過程中,以整個審計工作過程為主線,搞好包括審計計劃(立項)、實施審計、審計報告、復核,到檔案歸檔在內的每一環節的質量控制,搞好各部門工作質量的控制及其協調配合,搞好包括審計人員、審計組長、審計組所在部門負責人、審計機關分管領導、法制機構及其復核人員、檔案管理人員和審計機關主要領導在內的所有人員工作質量的責任控制。
4.明確目標 總結提高
推行審計項目全面質量管理的最終目標是保證和不斷提高審計質量,樹立審計機關的良好社會形象,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因此,應設置審計項目質量考核指標體系,進行科學考核,總結提高。筆者認為,審計項目質量考核指標體系應包括審計項目立項的科學性、審計程序的合法性、審計報告的可靠性、審計檔案的完整性、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審計作用發揮的充分性等6個方面的內容。可以運用量化計分的辦法,對審計項目質量進行科學考核。同時,要求結合考核,總結和推廣經驗,針對考核發現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不斷完善管理,提高質量。
5.多種方法 綜合運用
全面質量管理形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程序和方法,值得在我們在審計項目質量管理中借鑒和利用。
一是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法就是PDCA循環工作法。PDCA循環是能使任何一項活動有效進行的一種合乎邏輯的工作程序,特別是在質量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二是技術方法。常用的質量管理方法有所謂的老七種工具(具體包括:因果圖、排列圖、直方圖、控制圖、散布圖、分層圖、調查表),還有新七種工具(具體包括:關聯圖法、KJ法、系統圖法、矩陣圖法、矩陣數據分析法、PDPC法、矢線圖法)。此外,還有一些新方法近年來得到了廣泛的關注,比如故障模式和影響分析(FMEA)、頭腦風暴法、六西格瑪法等。
顯然,由于審計工作具有自身的特點,審計項目全面質量管理不可能全面運用上述各種方法,但必須本著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原則,結合審計項目質量管理的實際,科學、靈活、有效地應用各種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技術手段,比如因果圖法、頭腦風暴法、控制圖和FMEA分析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