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企業財會工作發展現狀,要求企業財會工作進行轉型。主要措施是轉變企業財會工作觀念,轉移企業財會工作重點,實現企業財會工作信息化,加強財會隊伍素質建設。
關鍵詞:企業;財會工作;轉型
企業財會工作轉型主要是指由財務核算型轉向財務管理型。這就要求企業財會工作領域由事后核算轉向生產經營整個過程的動態控制。財會管理目標是拓寬財務管理工作的深度與廣度,挖掘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潛在價值,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一、企業財會工作轉型的必要性
現代企業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機制,面臨的經營環境日趨復雜,要求企業轉變內部管理方式。
1、這是企業財會工作地位發展變化的要求。企業的財會工作是隨著社會發展而發展的,企業的生產規模在不斷地擴大,市場經濟制度也在不斷完善,財會工作的地位也隨之不斷提高。經過多年改革開放,企業已經從單純生產型轉變成生產經營型,而追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的統一已成為現代企業的目標。企業管理的重心也從經濟指標轉變為提高經濟效益上,企業對能夠反映經營狀況、償債能力的指標更加重視,這是企業做出正確決策的關鍵所在,企業財會工作在經營管理中的地位變得更加突出,客觀上也要求企業的財會工作在思維、方法、形式、措施上必須做出重大轉變,使之更有效率。
2、這是企業財會工作發展現狀的要求。事后核算型的財會工作與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不適應,是目前財會工作陷入被動局面的原因。其主要表現在:一是記賬、報賬仍然是現階段財會工作的主要內容,主要任務也是為上級部門提供相應的財務報表,統計資金的流動情況,為政府管理部門服務的較多,而為企業管理需要考慮的較少;二是財會的工作職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當前財會工作還停留在核算職能上,重視核算、輕視管理,從而形成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會工作的地位反而削弱的反常現象;三是財會工作人員的管理意識有待提高。財會工作人員受原有的計劃經濟的影響,慣于執行國家的財務相關法律制度,致使企業的管理制度與實際相脫離,這就造成了財會工作陷入了比較尷尬的境地。
二、企業財會工作轉型的基本要求
1、轉移企業財會工作重點。要從單純的核算向全面參與企業經營決策轉移。多年的實踐證明,經營決策的正確與否,對企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影響。企業財會部門作為企業的經濟信息中心和重要綜合部門,必須積極全面參與企業的各項決策。一是參與企業的投資決策,從效益角度做好項目的可行性論證;二是參與企業的生產決策,分析各產品的邊際貢獻,為企業產品結構調整服務;三是參與企業的營銷決策,在擴大和提高市場份額和資金回籠率的基礎上,制定激勵銷售的政策措施;四是參與企業的分配決策,正確處理好國家、企業、職工三者的利益關系。
要從事后算賬向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及時分析方面轉移。事前預測,重點是建立市場信息反饋機制,搞好市場預測包括市場信息的收集、篩選、反饋等;同時,根據市場測情況,利用現代管理方法做好財務預算編制工作。事中控制,就是根據財務預算分解下達的目標,對各責任單位的執行情況和影響目標的各種因素進行系統的監測、控制;同時,開展財務分析,對各責任單位和責任點做出全面分析,提出增銷、節支、降耗的建議和對策,從而更好地發揮財會部門的參謀助手作用。
要從單純的會計管理向全面的財務管理轉移。傳統的理財觀念,把財會的職能簡單地定位在會計核算上,認為只要搞好報表的報送就算完成任務了。這在市場條件下是完全不夠的,要利用財會工作滲透力強這個特點,以市場為導向,以財務管理為手段,全面積極地參與企業的經營活動,把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和管理水平推向一個新的臺階,從而更好地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2、轉變企業財會管理方法。目前,企業財會管理方法基本上還沒有擺脫傳統的計劃管理模式。當前建立和推行財務預算管理方法,強化財務須算的規劃和約束功能,既適應了轉型后企業財會工作重點轉移的需要,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制度創新的重要內容。通過財務預算的編制、分解、執行、分析、反饋、控制、獎懲等系統工作來規范和矯正企業的經濟行為,把企業內部各部門、生產經營各環節有機地聯系起來,其目的是以預算求平衡、以平衡求發展,向管理要效益,求得企業經濟行為的科學化和利潤的最大化,企業內部的其他各類管理活動都必須圍繞財務預算有序地展開。財務預算改變了傳統的財務會計工作以生產為中心的做法,更加突出資金管理,克服和避免了傳統的財務計劃執行難、考核難的弊端,具有內容全面、方法科學、操作性強的特點。
3、轉變企業財會管理手段。在積極探索財會管理方法轉變的同時,必須實現財會工作手段現代化。當前,應大力推行財會電算化,只有實現財會電算化,才可能把財會人員從繁重、重復、機械的記賬算賬中解放出來,強化財務管理工作;才能加速會計信息傳遞速度,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從而更好地服務于企業財務管理。
當然,實現財會工作轉型,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財會管理體制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要求財會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重點、管理方法和手段轉型外,對企業財會工作的組織機構、核算體系、人員素質的提高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進一步優化財會工作的外部環境等也是實現財會工作轉型必不可少的條件。
三、企業財會工作轉型的主要措施
1、轉變企業財會工作觀念。實現企業財會管理觀念的成功轉型,財會工作人員要樹立以下觀念:一是樹立效益觀念。經濟效益是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失去了經濟效益,企業的經營將陷入僵局。所以企業的財會工作必須緊密圍繞著經濟效益而展開,一切財務活動都要建立在經濟效益的基礎上;二是樹立市場觀念。市場經濟如果不考慮市場,那么產品就沒有銷路,經濟效益也無從談起,所以財會管理工作人員要樹立市場觀念,根據市場的走勢來開展理財活動,從而提高企業產品的競爭力;三是樹立法制觀念。市場經濟必然是一個法制經濟,這就要求財會人員必須要掌握會計、財稅等相關的法規制度,保證企業的合法經營,降低法律風險。
2、轉移企業財會工作重點。要對財務指標進行控制、編制、分解、反饋等工作,來規范企業的經濟行為。首先,加強預算管理。細化預算指標,強調預算執行;其次,加強成本控制。健全財務控制體系,完善財務監管機制,做好財務控制工作,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再次,加強資金管理。資金是企業得以生存的根本,沒有資金流動,企業經營就會陷入僵局。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正是以資金的活動為表現形式。所以,加強對資金的動態管理,對資金進行合理配置,更有利于企業實現規模效益的最大化;最后,實行企業財務管理的透明化,保證企業經營的規范化,接受社會、企業內部員工的監督。
3、實現企業財會工作信息化。在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的同時,要加強財務工作的信息化。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代替財會工作人員的手工記賬、核算。一是實現財會信息的網絡化,提高財會信息的同時,要加快財會信息的傳遞速度;二是對財會數據進行定量分析,為企業決策提供有價值的數據,提高財會預測職能的作用。
4、加強財會隊伍素質建設。財會隊伍素質的高低,是決定企業財會工作轉型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讓財會部門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這就對財會隊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企業對財會人員的教育主要是靠每一年的集中培訓來實現的。隨著各種法律法規更新速度的加快,僅憑幾天的學習,是不夠的。首先,可以利用各大專院校多、水平高的優勢,定期舉行培訓班,聘請一些專家授課,對新政策、新法規進行解讀,提高財會人員對政策分析的能力;其次,為財會工作人員訂閱相關的財務、會計雜志,鼓勵他們自學,并在學習的時間上給予合理安排,給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最后,鼓勵財會人員參加行業工作觀摩、經驗交流活動,力求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與專業水平同步提高。
總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財會理念已經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求,這要求企業財會工作進行轉型。而企業如果想成功實現財會工作的轉型,首先要做的就是觀念轉變,并且對財會管理進行創新,同時要實現財會工作的信息化以及加強財會隊伍的素質建設,這些都是實現財會工作成功轉型而不能缺少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