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邦財務分析體系(The Dupont System)是一種系統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它通過將企業績效評價核心指標“凈資產收益率(ROE, Return of Equity),不斷地向下層層分解,直至一些最基本的財務比率上,形成一個 “樹根狀”財務指標體系,通過揭示分析各種財務比率之間的層次關系,達到綜合評價企業績效和為改進企業績效指明方向的目的。
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在各類企業中都得到廣泛認可和運用,其原因在于,首先,它是一種相對來說十分簡便實用的分析方法;其次,企業可以根據績效評價視角或重點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對傳統的杜邦分析體系加以改造,對ROE指標進行不同形式的分解,創造出不同形式的財務比率的關聯組合,達到特定的分析目的。正是由于對傳統杜邦財務分析體系進行各種形式的擴展和改造,使杜邦分析體系的應用歷久彌新。
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在保險企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在總結已有的關于保險企業的杜邦財務分析模式的基礎上,引入了另外幾種基于不同的分析視角的擴展模式,并結合保險企業的經營特性,對于其一般模式進行改造。最后,提出同時應用六種模式進行杜邦財務分析的建議。
一、傳統杜邦財務分析模式
傳統的杜邦分析模式將保險企業ROE指標分解為三部分:
ROE=凈利潤所有者權益
=(凈利潤/保費收入) ×(保費收入/總資產) ×(總資產/所有者權益)
=承保利潤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所以,考察保險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可以從承保利潤率、資產周轉率和權益乘數三個財務比率的貢獻度和變化上進行分析。顯然,由于三個財務比率的綜合性太強,這種分析是比較粗糙和淺顯,不能深層次地反映問題。
二、基于承保利潤的分析模式
這種模式重點對第一項比率――承保利潤率進行分解,突出考察對承保利潤對于ROE指標的貢獻,用公式表述如下:
ROE=凈利潤/所有者權益
=(承保利潤/保費收入) ×(稅前利潤/承保利潤) ×(凈利潤/稅前利潤) ×(保費收入/總資產) ×(總資產/所有者權益)
其中承保利潤/保費收入定義為承保利潤率,反映承保業務的盈利能力,稅前利潤/承保利潤定義為財務成本率,反映在承保利潤在稅前利潤中比重,即承保業務對利潤的項獻度,間接反映了投資利潤在稅前潤中的比重 [1],凈利潤/稅前利潤定義為稅務負擔率,反映企業所得稅的高低,一般為定值(67%)。所以:
ROE=承保利潤率×財務成本率×稅務負擔率×資本運營率×權益乘數
前兩個比率是考察的重點,通過這種模式,可以反映出保險企業承保業務的質量(承保利潤率)以及承保業務的貢獻度(財務成本率)。承保業務是保險企業的核心業務,通過這種模式,能幫助保險企業確定合適的業務發展規模。
三、引入現金流量指標的模式
現金流量的充足對于保險企業履行合同責任、穩定業務經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對保險企業績效的評價,不僅要考察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盈利狀況,還要考察其盈利質量。引入現金流量指標的模式,改變傳統的杜邦分析體系中多使用建立在權責發生制基礎上的財務指標的狀況,注重于對盈利質量的分析。這種模式在保險企業中的應用可以用公式表述為:
ROE=總資產收益率×權益乘數
1、 總資產收益率=承保利潤率×保費收入現金率×總資產現金回收率
2、 承保利潤率=凈利潤÷(現金保費+分保業務收到的現金)
3、 保費收入現金率=(現金保費+分保業務收到的現金)÷經營現金流量凈額
4、 總現金回收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總資產
相對于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的現金流,承保業務產生的現金流是保險企業經營基礎和前提,所以,上述公式以經營活動(承保業務)的現金流量凈額作為現金流量指標的基礎。其中:
1、承保業務利潤率,反映凈利潤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現金流量的支持,用于評價盈利的質量。
2、保費收入現金率,反映每一元保費(包括分保費收入)所帶來的現金流量。
3、總資產現金回收率反映每一元資產通過承保業務所能形成的現金凈注入,說明保險企業資產的利用效率。
通過該模式,還可進一步從承保業務質量、資產運用效率、財務結構、現金流量等方面,分析各個指標變動對凈資產收益率的影響,最終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和質量做出客觀的評價 [2]。
四、基于變動成本的擴展模式
基于變動成本的擴展形式,將成本劃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并引入邊際貢獻能力的概念,使分析更為科學,便于短期經營決策和控制。同時,這種擴展形式分析,引入現代管理會計中的杠桿理論,可以直觀反映出企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狀況,有利于中長期經營的決策。這種模式對ROE指標分解形式如下:
ROE=承保利潤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1、 承保利潤率=邊際貢獻率÷經營杠桿率÷財務杠桿率×(1-所得稅率)
2、 邊際貢獻=保費收入-手續費支出-分保費支出-營業費用
3、 邊際貢獻率=邊際貢獻÷保費收入
4、 經營杠桿率=邊際貢獻÷承保利潤
其中:1、邊際貢獻率是核心指標。此指標應用了邊際貢獻的概念,在保費收入項下,首先扣除獲得保費的成本支出,即變動成本(手續費支出+分保費支出+營業費用),使承保業務盈利能力的評價更為真實。
2、經營杠桿率等于承保利潤與邊際貢獻之比。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營業利潤的增減與邊際貢獻的增減同向,但變動幅度更大。經營杠桿系數主要反映出固定成本制約利潤增長的程度,從而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企業經營的風險,較高的經營杠桿率意味著相對較高的固定成本,影響利潤的增長,經營杠桿率與ROE指標成反比關系。
3、財務杠桿率等于營業利潤與稅前利潤之比,反映由于固定的債務存在,財務費用(利息)對保險企業利潤的影響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負債的程度和企業償債能力,財務杠桿率越高反映利息費用越高,導致ROE指標越低。
資本周轉率與權益乘數的計算、作用與傳統杜邦財務分析體系相同。
五、基于上市公司的擴展模式
我國保險企業海外上市大幕已啟,可以預見將有更多的中國保險企業選擇境外或國內上市。所以,考察基于上市公司的杜邦財務分析擴展形式具有現實的意義。這種擴展形式選取上市公司核心財務指標——每股收益,來替代凈資產收益率作為分析核心,這種形式的分解體系如下:
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凈資產收益率
1、 每股凈資產=(年末股東權益/年末債務總額)×(年末債務總額/經營現金凈流量)× (經營現金凈流量/普通股年末股數)
= 權益負債比×債務總額與現金比×每股營業現金流量
2、年末債務總額=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未決賠款準備金+保戶儲金
這種擴展方式突出對每股凈資產的分析上,凈資產收益率分解計算與前幾種擴展模式相同。每股凈資產由3個指標構成,即每股營業現金凈流量、債務總額與現金比、權益負債比:
1、每股營業現金凈流量,由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除以普通股年末股數。此指標既反映了企業通過經營活動獲取現金流量的能力,又反映了企業經營活動所得現金的分派股利的能力。
2、債務總額與經營現金凈流量比,反映企業承擔債務能力的指標,指標越小,說明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越強。
3、權益負債比,是由年末股東權益除以年末債務總額之比。用于計算資金來源的結構狀況,是對公司資本結構準確反映的財務指標。在此,只把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未決賠款準備金加上保戶儲金納入年末債務總額計算范圍,以突出保險企業債務分析的重點。
通過這3個指標的結合,可以更好地理解資本的增值,即每股凈資產相對于普通股上市的增加是要在合理的資本結構,良好的資產運營和獲利能力及由此產生的良好的償債能力的條件下得以持續的實現 [3],對企業償債能力、獲利能力的分析更加直觀,分析結果更具有說服力,同時也便于公司對未來發展趨勢做出正確判斷。
六、加入投資業務績效評價的擴展模式
投資業務與承保業務是保險公司發展的“兩個輪子”,投資業務對于保險公司利潤貢獻同樣重要。所以,增加投資收益指標的擴展模式將使保險企業績效評價更為全面。在這方面的擴展模式中,最典型的是由美國學者巴里•D•史密斯提出的擴展模式 [4],桑強(2005年) [5]利用史密斯擴展形式對華泰保險財務績效進行了實證分析,取得較好的效果。史密斯對傳統的ROE指標計算進行調整,結果如下:
ROE=[承保收益率+(投資收益率×投資收益系數)] ×肯尼系數
1、 承保收益率=承保利潤÷保費收入
2、 投資收益率=資金運用凈收益÷總資產
3、 投資收益系數=總資產÷保費收入
4、 肯尼系數=保費收入÷所有者權益
史密斯公式對于每一個比率都進行重新的定義,以與傳統杜邦體系區分開:
1、承保收益率是承保利潤與保費收入的比值。它反映保險公司在承保業務的盈利水平。
2、投資收益率是指投資收益與總資產的比值。它反映保險公司在投資業務的盈利能力。在這里,采用總資產而不是“投資資產(長期投資+短期投資+貸款)作為基數,計算的是綜合資產投資收益率,而不是凈投資收益率。。
3、總資產與保費收入的比率被定義為投資收益系數(investment returns multiplier)。投資收益系數反映企業潛在的投資規模大小,進而決定潛在的投資收益。
4、肯尼比率,也稱為承保能力比率。肯尼系數對經營成果(包括承保業務與投資業務)具有放大效應。通常認為,保險公司承保的保費收入,不應當超出其凈資產的兩倍。所以,肯尼系數一般不應當大于2。
本文全面總結出六種適用于保險企業的杜邦財務分析體系的擴展形式, 筆者認為,這六種模式有不同的分析重點,互補性強,如果將六種模式綜合起來,其本身就是一個更廣、更全面的“分析體系”。所以,保險企業可以由原來只使用一種模式進行財務分析,轉變為同時使用六種模式進行不同角度的財務分析。這種新的杜邦財務分析體系應用思路,是可行而且有效的,也將有利于更加科學而全面地評價保險企業財務績效。
作者:熊志剛 韓天雪 文章來源:中央財經大學保險系2004級研究生 云南大學經濟學院2004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