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發展高地 對策建議 生態文化
2012年1月8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在菏澤召開了“支持菏澤打造魯蘇豫皖交界地區科學發展高地座談會”,省委書記姜異康同志在座談會上明確提出菏澤要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打造“區域生態發展高地”。
一、打造生態發展高地的重要意義
(一)打造生態發展高地,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
生態文明是現代社會文明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言,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它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強調在產業發展、經濟增長、改變消費模式的進程中,盡最大可能積極主動地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
從十二大到十五大,我們黨一直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十六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十七大則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打造生態發展高地,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菏澤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的生態經濟發展格局,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城鄉環境質量全面改善,自然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生態文明觀念深入民心。
(二)打造生態發展高地,是加快推進菏澤轉方式、調結構的內在要求
為更好地推動全市“五大基地一大產業”重點工作,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更好更快發展的新形勢,就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步伐。目前,菏澤市能源消耗總量還比較大、污染排放還比較多,經濟結構還不夠合理,產業結構中資源產品、初級加工產品比重高、核心競爭力弱。近幾年,雖然二三產業發展較快,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高,但產業結構仍需進一步優化。2011年一產比重全國已降到10.1%,山東省為8.7%,但菏澤一產比重為15.5%,仍遠遠高于全國和全省水平,同時,紡織、農副產品加工、木材加工等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占比仍然較高。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逐步形成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產業結構,菏澤要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交界地區中異軍突起將難以實現。只有把生態環境作為最稀缺的發展要素,以打造生態發展高地為重要著力點,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才能開辟新的發展空間,確保生態環境安全,增強在魯蘇豫皖交界地區的區域核心競爭力。
(三)打造生態發展高地,是生態山東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
“支持菏澤打造魯蘇豫皖交界地區科學發展高地座談會”召開不久,1月10日,省委、省政府就在濟南接著召開了生態山東建設大會,會議下發了《關于建設生態山東的決定》,回顧總結了生態省建設工作,表彰先進,交流經驗,安排部署今后一個時期的生態山東建設工作。為貫徹落實《關于建設生態山東的決定》,3月23日,菏澤市委、市政府召開生態菏澤建設大會,從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文化和生態體制四個方面積極推進生態菏澤建設。打造生態發展高地,就是要堅定不移地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通過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生態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發展循環經濟,促進人與自然、人與環境、資源和社會的和諧相處。這將對完成生態市建設指標體系包括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進步的各項評價指標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使建設生態菏澤的步伐更大更快更好,把菏澤建成特色鮮明的“花城、水邑、林海”,在建設生態山東中走在兄弟地市前列,做出積極貢獻。
(四)打造生態發展高地,是實現科學發展高地的重要基礎和保證
在座談會上,姜異康書記提出菏澤要在產業、自主創新、城鄉統籌、對外開放、生態、社會事業等六個方面建設成為魯蘇豫皖交界地區具有明顯比較優勢的科學發展高地,明確了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這六個“發展高地”,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各有側重,都是打造科學發展高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造生態發展高地,既是全市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和美好期待,也是實現科學發展高地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證。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科學發展的重要標志,是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樂享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成果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建成其他五個發展高地的前提和基礎。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潔凈的水、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環境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打造生態發展高地,著力解決好損害群眾健康、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環境問題,實現藍天碧水凈土空氣新,為全面打造科學發展高地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打造生態發展高地的基礎條件
菏澤市屬于黃河沖積平原,是華北平原新沉降盆地的一部分,除了巨野縣東南有10平方公里的低山、殘丘外,其余都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土質肥沃,土壤深厚。地勢自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呈簸箕形,地面高程最高點東明縣焦園68.5米,最低點鄆城新河下段37米。由于歷史上黃河多次決口改道,沖刷沉積,菏澤市微地貌較為復雜,主要有河灘高地、緩平坡地、決口扇形地、碟形洼地、沙質河槽和背河槽狀洼地。屬于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光熱充足。年太陽輻射總量為116.6—123.6千卡/厘米2,其中植物可利用的光能為57.2—60.5千卡/厘米2,年日照時數2350.4—2637.5小時,年日照百分率54—58%,年平均氣溫為13.5—14.0℃,年平均降雨為652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