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經營性資產 整合管理 產權責任 監督機制
一、高校經營性資產的概述
所謂高校經營性資產是指高校在完成自身教學、科研等常規工作的前提下,根據國家相關規定,通過投資、入股以及出租等方式進行產品生產,商品流通的經營性活動,實現盈利目的,這些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的資產主要包括固定資產、流動性資產、無形資產等,這些也是高校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校經營性資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第一,高校經營性資產具有國有資產的性質。高校經營性資產最初是政府為了彌補學校辦學經費不足而鼓勵其創辦的經營性活動,這些經營性活動的資金實際上是從高校的非經營性資產轉化而來的,因此,從本質上來說,高校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第二,高校經營性資產,其產權歸高校所有,其收益則歸學校所有。高校經營性資產是國有資產的一部分,其產權屬于高校,與高校非經營性資產的區別在于其用途不同,經營性資產所產生的收益歸學校所有,由學校支配。
從目前高校經營性資產的主要表現形式分析來看,其主要表現為:
第一,高校在各種企業進行的各種投資,例如,全資企業、控股企業、參股企業等;學校通過投資來獲得一定的收益,用以彌補高校辦學不足,擴大學校辦學實力。
第二,高校通過出租的方式,未向企業進行投資,而是對現有的資產進行經營,其經營資產主要是學校周邊的房產和土地等。
第三,廣泛利用學校資源,對外進行服務經營,形成經營收入。在這一種方式,校辦企業是高校經營性資產的主要表現形式。
二、現實條件下高校經營性資產整合管理的意義分析
高校經營性資產的整合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實條件下,做好高校經營性資產的整合管理,不僅能夠及時彌補學校的辦學不足,實現學校的自立更生;而且也能夠為高校學生提供實踐和鍛煉的機會,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除此之外,還能對學校轉變辦學觀念,及時跟上經濟時代發展的步伐,與時俱進。因此,做好高校經營性資產的整合管理,對高校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但從目前的現實情況來看,由于高校在經營性資產管理上的缺失問題,影響了高校經營性資產整合管理意義的實現。
(一)高校對經營性資產的監管缺乏力度
一方面,作為高校最主要的經營性資產表現形式的校辦企業,高校對其管理上主要體現在宏觀上面,并未深入到具體的程度,實際上,高校對其經營性資產的運作狀況并不了解,監管力度缺乏。另一方面,高校經營性資產深受社會市場變化的影響,由于高校在資產管理、企業規范運作、以及對企業重要環節的有效監督上缺乏力度,導致很多經營性資產在市場競爭下負債累累,甚至被迫倒閉。
(二)缺乏有經驗、有能力的管理人員
高校經營性資產要在市場經濟下接受競爭和考驗,而高校在長期的行政體制下,傳統觀念深厚,大部分管理人員思想上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新,再加之其對市場經濟下的資產運作缺乏十足的經驗,在資產的運作和管理上能力有限,導致高校經營性資產的整合管理有所缺乏。
(三)校企產權不清,資產真實性不強
高校經營性資產的整合管理之所以存在產權不清的問題,主要在于高校在進行資產投資和運作的初期,沒有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辦理正常的手續,沒有對資產使用價值進行核準,使得企業資產和學校資產界限不清。再加上企業經營和學校管理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時間長了,企業必然有不良資產的出現,導致資產真實狀況不清。
三、完善管理措施,充分實現經營性資產在高校管理中的現實意義
(一)加強監管力度
首先,加強對經營性資產監管,建立有效的經營性資產的數據庫,為高校的資產管理提供數據依據。其次,建立專門的機構,完成學校對經營性資產的審計,劃清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提高資產審核的準確性。另外,建立經營性資產的動態監測管理制度。量化監測指標,對資產質量指標進行動態的監測,制定報表制度,定期進行資產匯報,包括資產的負債率、風險度以及收益能力等。
(二)引進經驗十足,能力強的管理人員
高校經營性資產的整合管理深受市場經濟的影響,高校在對整合管理的過程中,由于學校性質和觀念的影響,導致在整合管理中很難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因此,高校應該引進一些在經營性資產整合管理上具有豐富經營,能力強大的管理人員,專門從事對高校經營性資產的整合管理,提高管理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三)合理劃分經營性資產的范圍,提高資產價值的真實性
首先,要明晰產權管理,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做好產權登記工作,全面的對經營性資產進行核實,做到有依可據;其次,保證高效對投資企業的相關文件和配置的存檔齊全,做到出資到位,保存相應的所有出資證明;另外,高效在投資初期要做好利潤分配、債權分配以及資產處理等方面的明確,清晰定義學校的產權。
總之,高效在經營性資產的整合管理中必須深刻認識到其對學校發展的重大意義,充分重視這一工作,及時發現經營性資產整合管理中的缺失,做到有的放矢,為高校發展創造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