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 會計信息 透明度
一、會計透明度概述
會計透明度是傳統的會計信息質量標準和一般意義上的會計信息披露要求的發展,它以相關性與可靠性為主,是一個關于會計信息質量的全面概念。普華永道在“不透明指數”報告中,將“不透明”定義為“缺乏清晰、準確、易理解、正式和普遍認可的慣例”。我國會計準則委員會提出了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想滿足內部管理者和外部投資者要求,必須滿足以下要求:真實性、相關性、及時性、實質重于形式。這一要求基本上也體現出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主要內容,并且也將真實(可靠)性和相關性作為首要要求,表明了其重要性。
二、我國上市公司會計透明度的現狀
(一)會計信息披露不完整
上市公司年報好像對企業明年的預算及發展前景特別樂觀,會用很大篇幅對企業的將來進行暢想,而對投資者特別關心的經營業績的回顧和分析、凈利潤的組成和變化的原因,大多數公司只有寥寥數語,無法說明企業虧損的原因,不能找到影響發展的致命因素。甚至有的企業為了應付上級和稅務部門,不以真實的會計賬簿作為記賬依據,使得會計數據嚴重失真。中國證監會調查顯示,紅光實業上市前實際上就是一個虧損公司,完全通過虛假會計信息騙取上市資格。如果按照紅光實業當時的資本狀況,它是不可能在我國上市的。
(二)會計信息反映不及時
會計信息是一種具有時效性的產品,過了有效期的信息,其價值將大為降低。而企業的會計人員對會計信息的重視程度則直接影響企業會計信息的反應時間。在我國,尤其是當企業的財務狀況出現問題的時候,企業就會采取各種原因拖延財務報告的時間,甚至做虛假報告。不僅大大影響了會計信息的價值,而且也使得企業的真實狀況得不到反映。
(三)內部審計不規范,監督機制失職
對于企業而言,內部監督是指內部審計機構的監督,外部監督則是指注冊會計師協會,稅務部門等機構的監督。我國的會計信息受到審計機構和監督機構的共同約束,而中國企業的內部審計則直接受到董事會的管理和領導,為了維護企業的形象和利益,不免存在管理者和審計人員串通一氣的現象,使得企業成為他們合伙斂財,弄虛作假的工具,大大降低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而外部監督機構僅僅是對企業的表面做了解,通常只是關注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而不會進行深入的調查和分析。更嚴重的是,很多的外部監督機構也逐漸失去了其本身應有的公平和公正,這樣就導致監督機構的價值大打折扣。
三、影響我國上市公司會計透明度的原因分析
(一)會計法律不健全,監督機構不完善
我國的會計法律主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總會計師條例》等幾部較為重要的法律和一些制度辦法組成,我國到目前為止并沒有一項針對于會計行業的完善的法律制度,傳統的會計確認標準,計量手段、核算方法、報告方式都可能因為出現了新的經濟情況而不適應,這些都需要新的會計制度來約束。當然,法律制度的嚴格執行才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關鍵。由于執法部門的執行不利,直接給企業會計信息作假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同時,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與企業的管理者存在的公共利益關系使得內部審計機構的存在形同假設,成為了一個花瓶。企業內部機構與外部監督機構如此的“里應外合”,會計透明度自然不會提高。
(二)企業的管理機構相互扯皮,難以履行職責
企業本身是一個大家庭,不同的級別,不同的部門則存在不同的利益關系,各部門之間又是競爭者,部門的管理人員會為了自己部門的利益相互推卸責任,虛假反映企業的真實情況。在國有經濟為主的上市公司中,股東大會不可能對公司的董事會起到真正的控制作用,很多公司的總經理本身就是董事長,或非董事長也是董事會的重要成員,這樣就使得內部控制現象十分嚴重。這樣的企業管理結構,使得管理層和投資方之間信息部對稱的現象愈發嚴重,管理層對于會計信息編報方面的權力較大,而且又缺乏有效地監督和制約,且由于太多的內在利益聯系,使得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更是得不到保障。
(三)會計中介機構弄虛作假
在我國會計行業的發展過程中,眾多會計案件表明注冊會計師得誠信問題直接影響著企業的會計信息反映程度。在利益的驅使下,注冊會計師逐漸違背會計法的要求,自律變得形同虛設。銀廣夏,瓊民源,紅光實業出現的問題,都與注冊會計師的誠信問題有關聯。注冊會計師行為不檢點,從企業管理者獲取利益,更是助長了上市公司會計舞弊的氣焰。況且會計師事務所在獲得合伙制的最大利益之后,其與管理者的合作關系則使得他們無需承擔一旦失職可能傾家蕩產的風險。
(四)會計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和道德素質低
會計人員也是社會的一員,社會整體修養素質由于受文化水平、傳統思想因素的影響還不能普遍達到一個較高的水誰,思想覺悟千差萬別,在這種狀況下,部分會計人員不能建立起良好的職業道德是必然的。會計是一門注重技術的專業,很多人忽略了會計人員的品德教育,既使會計人員都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但會計工作的社會性,也決定了會計信息質量必將受到種種不良思想道德因素影響。
四、提高我國上市公司會計透明度的對策建議
(一)逐步完善會計準則、制度
會計準則制度是對會計信息進行監督的有力工具,但是會計行業的性質決定了會計是一個不斷創新的行業。加強會計理論研究,盡可能完善會計假設,使之與不斷發展的社會經濟環境相適應,增加操作的可行性、規范性,從而縮小會計主觀選擇的范圍。另外,在會計準則的制定中,要加強對未來出現的會計行為和事件的預測和估計,提前做好預防和提醒,當此類會計事件發生時,可以從容應對。從而使會計的發展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和持續性,避免未來環境的不確定性對會計產生過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