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債危機 出口貿易 影響
一、全球貿易同歐債危機之間的關系
最近幾年以來,歐債危機不斷地惡化,勢必會加大未來歐債走向的可變性。由于歐盟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且歐元區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集團,所以受到歐債危機的沖擊的區域遠遠不只歐盟以及歐元區。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歐債危機對全球經濟的系統性影響日趨明顯。“債務風暴”起源于希臘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隨著時間的發展,它從單一國家主權債務危機逐漸發展成全歐元區的債務危機,然后,演變成影響并制約著歐洲甚至是世界范圍內經濟復蘇的“債務風暴”。歐債危機對全球貿易的影響主要集中在發展中國家或新興經濟體,作為最大消費群體的歐美國民一旦減少消費,歐元區國家經濟的發展速度減慢,減少市場需要,使得發展中國家的外部需求將會承載更沉重的壓力,而那些對出口嚴重依賴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將會遭受更大的不良影響,促使其可能出現全球性的通貨緊縮。
二、目前全球貿易受到了歐債危機的影響
實際上,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并不像南歐的財政那樣不具備可持續性特征,其充分體現出歐元區在危機應對以及制度設計上有著致命性的不足。與此同時,因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極大地沖擊著國際資本以及匯率的變動,使得國際貿易遭受到相當大的影響。如今,世界上各個國家的債務率的平均值為68.9%,在這當中七國集團為102.5%,發達國家為90.6%,如果要在2016年將平均債務率下降到60%,這將導致財政出現連續大幅度的同步緊縮,這將嚴重沖擊新興經濟體未來出口增長。
(一)全球出口貿易受到的影響
在歐債危機的大背景下,歐盟為了使得自身的利益得到良好的維護,已經逐漸開始顯現出愈發強大的貿易保護主義形勢。歐盟委員會于2010年11月份將一份新貿易戰略文件—《貿易、增長和世界事務》頒布出來,該文件還確立了“強勢拓展外部市場,充分運用各式各樣的辦法對商品進口進行阻擋”這一原則。針對這一原則,歐盟采取了一連串的貿易政策舉措以將此原則充分性地付諸于實踐。與此同時,歐盟還持續性采用高技術標準以及高規格安全打造貿易壁壘,阻礙商品的出口,竭盡全力去削弱新興經濟體企業的競爭優越性。此外,歐盟還擬定將從2014年開始減少一半普惠制受惠國。此前,歐盟已經把針對硬度、中國等富裕新興經濟體的貿易讓步取消了。很顯然歐洲債務危機嚴重的影響了歐洲地區對外貿商品的需求,整個歐洲地區經濟處于低潮。人們消費能力降低,對外貿易商品的需求量減少,而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是歐洲主要外貿商品供給國。由于需求的減少這使得新興經濟體對歐出口不得不相應的減少,這將嚴重的影響新興經濟體的出口貿易。就拿中國來說吧,貿易渠道的沖擊會促使中國出口增長隨著歐美經濟增長的下跌而下跌,且下跌的百分點為歐美經濟增長下跌的百分點的6倍。
(二)出口貿易有關行業受到的影響
發生在希臘、西班牙等少數國家是債務危機將導致歐元區部分國家實施緊縮政策,提高稅率,這將抑制新興經濟體的出口貿易。而主權國家信用已轉變成世界信用體系的關鍵構成問題,這一次主權債務危機始于希臘,但其影響已經不僅僅是主權債務范圍,已經蔓延至歐洲金融體系,由于歐洲銀行業,尤其是德國、法國銀行擁有很多希臘國債,倘若出現債務違約的情況,那么將會形成系統性風險。這將降低歐元區貿易融資能力,從這一點看,歐元區的本次危機對新興經濟體出口的影響主要不是反映在出口市場的萎縮,而是貿易融資能力的下降和信用體系的弱化。
和歐美經濟相比,新興經濟體國家經濟中的工業,尤其是重工業的比重較大,因此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化對新興經濟體工業的銷售收入和盈利水平有比較大的影響。歐美經濟增長幾率平均每減少1%,那么國際銅價將會下跌6%、鎳價的下跌會超過10%、原油價會下跌4%。大宗商品價的降低會給原材料企業的生產、利潤與投資以及新興經濟體能源帶來直接性地沖擊,進而對它的經濟發展造成影響。
三、總結
歐債危機會給投資者的信心造成一定的打擊,促使“羊群效應”的出現。所謂“羊群效應”,是指因個體投資者的決策、信息的不對稱而受制于市場集體決策,從而導致投資者盲目從眾,不利于經濟的發展。當前,歐元區投資者與市場投資者的信心指數均呈現出大大降低的態勢。而國內資本市場緊張、國外資本市場萎縮都不利于新興經濟體出口的發展。歐洲股市處于低迷狀態,市場縮小,進口企業資金籌集難度加大,促使流動性資本減少,且信用證開具的難度變大,減訂單少,不具備商品進口的能力;而擠壓個人消費則導致歐洲市場進口需求進一步減少,促使進口額減少。而我國股市波動造成我國出口企業籌集資金難度加大。因為大多數國際貿易的資金周轉期比較長,籌資難度大,導致資金鏈斷裂或者緊張,不利于出口企業資金的運作,部分企業甚至慘遭淘汰。
除此之外,歐債危機惡化加劇會造成歐元資產、歐債貶值,各個國家所擁有的歐元資產縮水,加大各國外匯管理難度;其他國家貨幣會相對升值,出口貿易更會造成抑制,會面臨更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