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 女生 就業難 對策
一、高職院校女生就業難的基本成因
部分高職院校女生在畢業前期就業心態就已經呈穩定、健康狀態。她們希望能夠憑借自身的努力來獲得理想的職業、期望的薪資、社會的認可。但是部分高職院校女生的就業心態仍存在一些問題。
1、自身問題是根本,由于在前期的社會生活中受到一些關于社會認可度、學歷層次等因素的影響,在同其他高校畢業生競爭的時候,高職院校女生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認為自己學歷沒有別人高而放棄推銷自己。其次是心理承受能力問題。大部分高職女生基本上都是屬于第一次就業,嚴重缺乏工作經驗,加上首次競爭,心理準備不充分,一旦遇到挫折,就會讓心態產生變化,從而影響就業。另外,部分高職女生還存在極其嚴重的依賴心理,她們既渴望去競爭又缺乏競爭的勇氣,缺乏競爭的主動性。還有一部分高職女生的就業期望值相對于其他女生偏高。
2、社會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據有關資料顯示:有80%的高校女生在求職的過程中遭遇過性別歧視,有30%的高校女生經歷過多次被拒的情況。受中國“男重女輕”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性別歧視在現實社會中依然廣泛存在。我們來分析一下原因:在市場經濟生活的條件下,企業作為當今市場的主體,它們是按照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回報這項基本生存原則來開展市場經濟活動的。這種基本思想在用人原則上體現為盡量減少用人成本,以此來確保企業利潤。假如聘請女性的話,在同等條件下將會增加企業的勞動成本。首先從工作時間的延續性上來看,女性具有生育哺乳期。這不可否認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勢必會造成工作的延續性與崗位的缺乏性。在法律上企業在此期間還必須按照有關部門的規定支付相應的工資及福利待遇等薪資。接著,高職女生在生育后的一段時間里不能夠像男性那樣快速地投入到工作中,直接影響到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從而導致用人成本的增加;再次是從工作期限的角度來看,女性比男性一般要早退休5到10年。因此,許多用人單位仍然給高職女生設置了很高的就業門檻。
二、關于高職院校就業難對策淺析
從就業市場上來看并不難發現,高職女生并非都找不到工作。很多能力強、素質高的高職女生十分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眾所周知,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周期是比較長的。但是市場需求是在不斷變化的,高職女生只有具備了扎實的知識基礎,過硬的技術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不停變化的人才市場。
1、學校教育是高職院校的重中之重,高職院校必須要對眾多學生分別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教育。對高職女生群體中存在的傳統思想、錯誤的認識、不良的心理進行糾正并樹立正確的態度。通過思想教育,幫助她們認清目前的就業總體形勢,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正確的職業觀。同時要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來幫助她們進行就業前的準備。學校要走出去,主動與企業單位聯系,進行校企結合的教學方法。同時要根據企業用人單位給出的意見與需要來專門設計教學計劃,幫助高職女生更好地認識自我,為自己設計具有一定針對性的知識結構與技能結構。推進職業教育教學與實際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形成一種訂單式的培養人才計劃,加強各方面的協調工作,從實際出發,為企事業單位培養專門人才。
2、就社會方面來講,政府部門需要繼續完善平等就業的法律法規,加大對于女性勞動者權益保護的制度建設,專門為解決高職女生就業難的問題營造一個比較好的權益與制度環境,以此來推動全社會改變性別歧視的觀念。同時要在社會上不斷地樹立男女平等的思想,提倡在機遇面前男女公平競爭。讓高職院校女生的就業權不僅僅在法律規定上得到體現,更應該在就業的過程中得到體現。其次,用人單位應該對高職女生具備的優勢有一定正確的認識。比如很多女生在思維、記憶、語言、情感等方面優于男生。再者,國家的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高職院校女生就業保障制度的建設。比如改善女性在就業后生育與哺乳期間的工資支付方式,以此達到降低用人單位的成本負擔的目的。從根本上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生育保障制度。
3、發揮自身優勢,主動出擊。高職院校女生需要充分發揮思維、語言、記憶和情感方面的優勢,為自己設計一份職業生涯藍圖。如女性的思維能力較男生優越,可以嘗試做形象設計方面的工作;情感方面的優勢,能夠適合從事行政管理方面工作;語言方面的優勢,可以從事文字編輯、整理及從事教育、接待、洽談等工作。在用人單位進行招聘的時候,女生要大方勇敢地去展示自己的特長與才華,努力把握機會,創造美好未來。
三、結語
任何事物的運動都是對立統一的,眾多高職女生覺得就業難亦是如此。只要高職女生了解市場需求,力求做一個復合型人才,充分發揮其就業優勢,不斷探索提高自身價值,就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當然,在這其中學校與社會也都應為高職女生就業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滿足高職女生的各項需求,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從而提高高職女生的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