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礦安全 安全生產 短板 培訓 創新 一、制約安全教育培訓“五大短板”:
(一)安全教育培訓內容不具體、無量化管理。
全礦個別區隊單位,在安全教育培訓上,猶如蜻蜓點水,往往隨意找本書,念幾個文件,走走過場,沒有深入性。產生這些原因就是思想重視程度不夠,而在現場檢查中,就發現安全教育記錄無量化,籠統地記錄“學習安全文件”等,沒有明確具體的目標、內容、措施等,培訓的針對性差。
(二)安全教育培訓方式呆板、方法不靈活。
在安全教育培訓中,時常看到這種現象,區隊領導容易紙上談兵,坐而論道,聽者蔫蔫欲睡,或高談闊論,把事故當“故事”講,聽者雖津津有味,但聽完講完不分析、講解,沒有從根本上調動職工參與的興趣。這樣的安全培訓教育沒有深度意義,失去應有的作用。
(三)個別單位領導重培訓任務輕培訓效果。
目前在大多數區隊領導只注重完成培訓任務,應付上級檢查考核,而不注重培訓的實際效果,只注重完成兩年1次的復訓任務,不注重日常的監督管理,缺乏培訓轉化氛圍。若是在復訓過程中在搞形式、走過場的話,培訓的效果就會大大降低。同時,有些參加培訓的特種作業人員只是被動的接受培訓,缺乏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只要完成了培訓任務,并不在乎在培訓中學到了什么,這種只重視任務輕視效果的做法,使得安全培訓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四)安全教育培訓易流于形式。
有些單位安全培訓成了應付上級檢查的一種擺設,講課只講考試題,受教育人員抄答案,或者找幾個人代筆答題,上交試卷,就算完成了任務。殊不知,這種做法不僅欺騙了領導,欺騙了自己,也愚弄了職工,安全教育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最終受害的是企業和職工。
(五)基層培訓時間不足,達不到培訓效果
基層培訓面對的都是朝夕相處的工友,學習靠他們自覺性,但是在時間方面,為了忙于生產培訓有時根本做不下來培訓,一味強調人員緊或任務重,不能按時、按量將學員送去參加培訓,或者走形式,選送老弱病殘等“學習專業戶”去參加培訓,沒有充足的時間學習質量很難得到保證。
二、提高安全教育培訓效果的“五大途徑”:
(一)教學內容要具有針對性。
教學內容安全培訓要根據培訓對象和現場安全生產實際情況來設計,設計好的教學內容不僅能滿足區隊安全生產的實際需要,還能對不同的培訓對象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利用舉辦安全教育展覽和事故案例分析,提高職工的對安全生產的認識,使他們對事故造成的慘痛后果有一種恐懼心理,平時注意安全生產,克服僥幸心理,從而有針對性地做好職工安全教育。
(二)培訓教材要具有全面性。
安全培訓質量的優劣,不僅取決于教師素質,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教材。如果教材不完善,缺乏實用性和針對性,內容陳舊,會影響培訓質量。作為礦二級辦班單位,區隊要根據本隊的特點,有計劃、有步驟、有安排的編制教材,使教材更具科學性、針對性和通用性,讓職工學到有用的,能在實踐中發揮作用的教材,從而提高培訓效果,促進安全生產建設。
(三)把班前會作為安全教育培訓的第一課堂。
1、班前會是煤炭企業建立職工培訓長效機制的有效途徑,通過班前會對職工進行規程措施和本工種應知應會“每日一題”的培訓教育,“一天學一題,一周記一案例,一月一考試”,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使職工真正做到了“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進步一點點”。
2、班前安全教育能夠收到“學用結合、立竿見影”的效果。班前安全教育本著“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采取深入淺出的方式,使職工即學即用,學的都是有用的、實用的,培訓效果更為直接,更為明顯。
3、班前安全教育實現了“要我干”向“我會干”的轉變,通過開展班前安全教育,職工明白當班生產任務.知道安全注意事項,掌握操作技能.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只要長期堅持下去,必然會收到越來越好的效果。
(四)加強煤礦安全培訓實行角色轉換。
傳統教學方式都是老師講學生聽,教與學以形成固定的模式,教學質量很難得到提高,如果在培訓中實行讓職工主動發言,個別課目實行局部時間的角色轉變,這樣以來,發言者精神得到高度集中,思想上會由我不會到我必須要學會的轉變,而其他職工在看到發言者,精神會都集中到被發言者的身上,久而久之,會養成一人回答,眾人學習的場面。
(五)加強安全培訓工作的實效性。
這是培訓的核心目的,應按培訓對象的時間要求,事先擬定培訓大綱,明確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經驗交流、現場提問、考試答辯等方式增強安全培訓的實效性,力求做到讓職工一經培訓,終身受益。
三、狠抓安全培訓質量,要堅持“六個結合”:
安培中心緊緊圍繞礦井發展需要,要不斷創新培訓形式,始終把握“因地制宜、因時而異、形隨需動”三個核心,不斷改進培訓方法,堅持“六個結合”落實培訓效果。
(一)堅持業余培訓與脫產培訓相結合
在脫產培訓的基礎上,嚴格執行二級辦班、區隊自主培訓的模式,利用區隊管理人員對職工基本情況最了解的優勢,制定針對性較強的培訓方案、計劃、措施,讓職工“缺什么,補什么”,真正使職工學有所用,從而拓展培訓的模式,提高培訓效果。
(二)堅持長期培訓與短期培訓相結合
針對人才緊缺程度,制定相關政策,鼓勵職工報考各級各類高校的脫產、半脫產班。同時,礦要求區隊本著先部分、后全部的原則,在推廣應用“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之前,選拔部分基礎較好的職工,通過10到20天的集中培訓,使其熟練掌握操作技術,并分期分批對所有相關崗位人員逐一進行培訓.為順利推廣應用“三新”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堅持崗位自學和師徒傳幫帶相結合
姚橋礦因勢利導,分年度、分崗位地為職工配備學習教材,因人而異提出階段目標,鼓勵其自學成才。此外,對新工人、業務差和“三違”人員,則通過簽訂師徒幫教合同,進行傳幫帶培訓。
(四)堅持全面學習與專題講座相結合
始終抓好培訓的多樣性,不定期邀請副總以上的礦領導或“技術大拿”, 到培訓中心進行專業性較強(安全管理、機電管理、一通三防管理等專題內容)的培訓,這樣在副總以上的礦領導的專業培訓下,為礦井安全發展、科學發展注入了新思維、新活力。
(五)堅持常規培訓與技術比武相結合
在進行全員培訓的基礎上,對采、掘、機、運、通、地測等專業,分季度開展崗位練兵或技術比武活動,形成“以崗位練兵促進培訓質量、以技術比武提升培訓效果”的目的,使職工業務素質和整體素質明顯提高,為礦井安全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六)堅持安全培訓與事故案例教育相結合
從以往發生的各類事故教訓來看,職工安全技術素質低、自保意識差和違章作業是發生事故的主要原因。由于職工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再加上對培訓的重視程度不夠,對枯燥的理論教學,知識的掌握不夠扎實,所以,我們積極開展事故案例教育的培訓模式,以理論聯系實際,通過生動的案例討論分析,變灌輸式為啟發式教學,使職工能夠記得住、記得牢,達到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目的,起到強化培訓效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