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言
物流是一種“永續資源”,不同于自然資源,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作為一個獨立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它的出現和發展是一個經濟現象,它是經濟發展的需要,是社會分工的結果,是市場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然。物流業是近年來國際上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物流發展水平已成為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志。目前國內的物流產業的發展水平相對于國外其他發達國家物流業的發展水平來說仍處于起步階段,在發展的同時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例如物流服務不夠專業,成本較高,物流效率低;技術標準不統一;部分地區的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供應鏈薄弱且流程不夠規范,物流專業人才缺乏等等。在面對以上問題時,整個行業根據自身情況不斷探索和改進,正一步一步向規范、高效靠攏。接下來通過對黑龍江背部地區的物流發展現狀的分析。
二、黑龍江北部地區物流業發展現狀
1、黑龍江省北部地區物流業發展的優勢
第一,物流產業發展穩定。根據相關數據表明,每年黑龍江省物流業(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訊業)增加值高于全國平均水;物流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物流業對經濟的基礎作用不斷增強。
第二,物流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首先交通網絡四通八達,運輸能力不斷增強。省內的鐵路營運、公路營運、水運營運、航空營運的運輸能力均處于逐年上升的良好態勢,發展勢頭喜人。其次郵電通信業迅猛發展,物流信息網絡不斷擴大。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逐年上漲,擁有長途光纜線路總長度記錄不斷刷新。目前以國家公用網為主體,專用網為輔助的信息化網絡結構已基本完善。
第三,根據物流需求質量發生的變化,物流企業不斷拓展業務領域。不少企業立足環節性物流,逐步向一體化物流邁進,與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第四,國際物流發展迅速,進出口貨物吞吐量大幅度增加。黑龍江省有邊境口岸25個,對俄貿易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全省進出口總值逐年呈增長態勢,特別是對俄貿易額逐年上漲額數量較大,大約占全國對俄貿易總額的1/4。
第五,具備現代物流理念的企業正在興起,各類新型物流企業不斷涌現。一些大型企業利用自身優勢對企業進行流程重組和物流優化工作,整合資源,完善物流網絡,不斷擴大物流服務領域,向第三方物流方向發展。
2、黑龍江省北部地區物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黑龍江省作為東北的老工業基地,物流產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發展優勢,但在發展中也存在許多障礙,如同其他區域一樣存在的共性問題諸如:缺乏統一規劃布局,物流市場主體發育不完善,物流的社會化、市場化程度低等等。就黑龍江北部地區而言,這里的物流公司比較多,大都有規模小、沒有統一的標準,并且信息化程度也很低等問題,但符合物流業要求的企業很少。隨著國際物流業規模的逐漸擴大及配送、出口等業務也逐漸得到拓展,黑龍江的北部地區趁此“借港出海”,在物流業發展上取得了突破。以黑龍江最大的物流公司龍運物流為例,來看黑龍江北部地區物流業存在的共性問題。
首先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物流現代化水平低,服務功能單一,且物流成本偏高,難以滿足社會化物流的需要,形成國際競爭力。主要表現在大多數物流企業規模較小,服務水平較低,往往是被動地按照用戶的指令和要求,從事簡單的、常規的運輸、倉儲和配送,無法實現個性化服務。并且物流仍停留在傳統物流“儲運”狀態,物流企業信息化、網絡化應用水平相當低,物流中的各個環節幾乎全是人工的,只是在局部環節運用計算機管理。再如龍運的倉儲面積大概有幾萬平方米,但只是平面空間,空間利用率低,受物流流向流量的不利因素影響,物流存量資源得不到很好地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貨物的周轉流動較慢。直接影響倉儲量和貨運量。
第二從地理現狀看,黑龍江省屬于我國邊緣省份,北部地區更是全國運輸網絡的盲端,長期以來,在物流流向上缺乏優勢,鐵路、公路交通運力浪費嚴重,物流成本增加;同時,又由于流量不均衡,每年第三季度進入淡季,形成了運力大量閑置。航空物流受到價格和航空承載力的影響短期內難以大面積發展,水運受氣候制約,鐵路網絡不完善,公路運力緊張。目前,機場擴建需要資金注入,同時建設周期長,一時難有較大發展;水運受氣侯影響很大,冬季無法航行;鐵路網絡建設雖依靠多年積累,主干線清晰,但末端支線尚有待完善。因而,交通運輸顯得相對緊張,所以,提高物流資源的空間布局尤為緊要。
第三,物流人才匱乏,經營粗放。在我國,進行物流管理技術的培訓和學習時間還不長,所以這類人才還很少,黑龍江北部地區的物流人才更是缺乏。大多數企業均缺乏物流實用型人才,缺乏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人才,人才的缺乏,使得物流的效率不高,各個環節不好掌控,造成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強,嚴重制約了物流業的發展。
三、黑龍江北部地區物流業發展的前景
黑龍江北部地區的物流業機遇和挑戰并存,雖然發展剛剛起步,存在很多的問題,但是國內和國外的經濟狀態決定了北部地區有著良好的發展環境,流業的發展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廣闊,具有后發優勢。因此,要根據政府的相關規劃,按綱抓建,科學布局,依托特有的市場平臺和資源優勢,加快構建全省現代物流產業體系。
根據黑龍江省“十二五”期間發展規劃,物流業發展要實現的目標是:到2015年,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下降2%,物流業成為促進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產業;建立覆蓋城鄉、產業聯動、高效快捷的物流服務網絡體系;培育10個年營業收入超5億元和5個年營業收入超10億元的物流企業集團;形成若干具有較強集聚輻射能力的物流產業集群,使黑龍江省成為東北亞國際物流發展核心區域之一。
外在的經濟發展和內在的規劃設計,是推動物流業發展的最好契機。在“十二五”規劃中非常明確在黑龍江北部地區主要建立物流發展帶和物流通道。北部物流發展帶主要以黑河、漠河為節點,輻射呼瑪、塔河、遜克、孫吳、嘉蔭等縣。該發展帶與俄羅斯阿穆爾州、外貝加爾邊疆區接壤。黑河口岸功能健全,已形成“一江兩城”發展格局;我國俄羅斯原油進口管道物流通道-漠河至大慶輸油管線已經開通供油。重點發展石油、冶金、木材等產業物流。
北部地區主要物流通道有:哈爾濱-北安-黑河物流通道:圍繞國際經貿大通道,結合黑河互市貿易區的發展,加快松花江、黑龍江航運基礎設施改造,提高通航能力,擴大江海聯運規模,大力發展水陸聯運和江海聯運。
哈爾濱-佳木斯-雙鴨山-同江(撫遠)物流通道:結合同江界河鐵路大橋、前撫鐵路、黑瞎子島口岸公路和撫遠深水碼頭等項目建設,打造哈爾濱-佳木斯-雙鴨山-同江(撫遠)物流通道,大力發展江海聯運、水陸聯運。
漠河-加格達奇-齊齊哈爾-松原(白城)-通遼物流通道:加快加格達奇至齊齊哈爾公路以及齊齊哈爾至白城公路建設,打造我省西部地區連接吉林和蒙東地區的物流通道,推進我省與吉林、蒙東地區物流一體化。
在物流發展帶和物流通道建立的同時,建立北部地區的物流發展體系,發揮北部地區的區位優勢,構筑以綏芬河、東寧、同江、撫遠、黑河、漠河等邊境口岸為基地,以哈爾濱、牡丹江、佳木斯等腹地中心城市為依托的國際物流體系,建成全國對俄國際物流樞紐基地。加快同江界河鐵路大橋、古蓮至洛古河鐵路、黑瞎子島口岸公路和撫遠深水碼頭等國際物流通道設施建設,拓寬、延伸國際運輸通道。支持陸海聯運、江海聯運發展,力爭實現運營常態化、規模化,推行“中-外-中”內貿貨物國際化物流運作模式,探索“外-中-外”外貿貨物國內化物流運作模式。
在經濟發展的推動以及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北部地區的物流業將會得到長足的發展,在發展的同時揚長避短,在發展的同時推陳出新,促使物流業社會化、集約化、正規化。進一步提高物流管理和服務水平,有效降低成本,實現規模利益的最大化;提高物流技術及信息化水平,利用強大的信息化平臺,更有效的提高物流效率,降低運營成本;開發第三方物流,優化資源的配置,降低生產和物流的成本。同時加強物流業的發展規劃,尤其是與交通、郵政、民航等相關物流業,合理利用地理優勢和國際貿易優勢完善具有國際特性的物流體系,規范物流市場,增強北部地區物流企業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