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高職院校的教學性質所決定,高職的絕大多數教學課程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而稅收課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有較強的實用要求,如果只是按照傳統的傳輸式教學模式來教學的話,勢必會讓本身就繁雜枯燥的稅法條文變得更加枯燥。因此,在高職稅收課程教學中運用案例法教學具有重要作用。
一、案例教學在高職稅收課程中運用的必要性
稅收課程是經濟、財會、稅收、管理等專業重要的學科之一,具有理論性強、實踐性強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需要通過具體的案例來加以輔助,而稅收課程自身以下的幾個特點決定了案例教學在教學運用中的必要性:
(一)法律條文多。這是稅收課最顯著的一個特點,稅收課程的教材是基于當前我國在稅收方面的法律條文來制定的,教材中充斥著大量的看似枯燥繁雜的法律條文,如果僅憑傳輸教學和死記硬背,既加重了學習負擔也降低了學習效果,因而案例教學就成為了理解和記憶這些法律的重要輔助手段。
?。ǘ嵺`性強。高職教育是向社會和市場培養合格的職業技術工作者的場所,教學的目的不是學生僅僅掌握書本的理論知識,還側重于實際的技能應用上,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通過案例的穿插引入,可以讓學生充分理解和運用理論知識,結合生活實際,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ㄈ┚C合性高。在稅收課程的教學內容上,需要綜合運用稅收制度、會計和經濟法律基礎等多學科的知識,知識面寬,知識點豐富繁雜,如果采用傳統的講授,只能加重課程本身的枯燥無味。因此,運用案例教學就顯得非常必要了,可以通過實際案例深入淺出地把各學科知識充分穿插于其中,易于學生的學習和掌握。
二、案例教學在高職稅收課程中運用中應遵循的原則
?。ㄒ唬嵱眯栽瓌t。在稅收課程的教學中,運用案例時應該充分考慮其使用性因素,以針對企業實體的涉稅業務為主題,依據相關稅法文本,對選取的案例進行必要的加工改造,選編和整理出具有實用價值的案例,使其既與課堂上講解的理論相一致,又具有真實的應用價值,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學習稅收的趣味和意義。
(二)典型性原則。由于高職院校的定位所決定,教學的內容具有明顯的針對性,教學的服務目標是提高學生從事實際職業的技能,因此在案例的選取上應當充分注重案例的典型性,能夠充分體現出當堂課所涉及稅法和企業主要的涉稅業務,通過典型案例的內容和特點,使學生們進一步了解和認識稅收活動的一般規律,在對典型案例的分析中,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表達能力,通過典型案例解剖做到舉一反三。
(三)可操作性原則。在稅收課程的教學中,所涉及的稅法條款并不需要學生完全記憶,而是要充分理解和掌握其本質內涵,在遇到實際問題時能夠隨機應變、靈活處理。因此課堂的案例分析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學生根據所學理論知識來加以分析討論,并能夠做到真正地應用到實際的業務處理中。
?。ㄋ模┡c課本具有良好銜接性原則。案例教學固然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教學的主體內容依然是以課本為主的文本,案例只是教學過程中的輔助環節和工具,其最終是為提高教學質量而服務的。因而案例一定要與課本銜接好,在課本理論知識的傳輸中,相應的案例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只有案例與教學大綱結合好,才能取得實效。
三、案例教學在高職稅收課程中的實施與優化
?。ㄒ唬┚倪x取案例,豐富案例資源。這是案例教學的前期準備,在稅收課程中,通過對基本的概念和理論知識透徹分析,然后選擇合適的案例運用到教學中。在案例講解之前,一定要精心選擇和設計案例,案例的選擇上充分遵循第二部分所提到的四個原則。教師可以通過查閱稅務部門的相關材料或者企業的涉稅業務檔案來選取材料,也可以通過媒體的經典報道來自己設計合理的案例,既有趣味性,也緊密聯系實際,同時還要緊緊扣住理論知識。
?。ǘ┳⒅嘏囵B學生的相關能力。在案例教學中,學生不僅通過案例分析來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本理論知識,還要在案例分析中培養和鍛煉相應的職業技能。比如,案例分析如果采取學生逐一匯報的形式,但是耗時較多,可以采取團隊合作的模式,給學生分配好小組,同時還可以增加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當然,案例分析過程中,教師還要創造條件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隨機應變的能力,通過分析闡釋提高他們綜合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3、合理分配時間,把握案例運用的時機。在一般的高職院校,因為稅收課程的教學內容豐富,分配給稅收課程的課時并不是很充足,因此教師應當把握好時間的分配,在案例分析的時間安排上要注意時機和時間長短。案例歸根到底是為提高教學質量所服務的,時間過長勢必會喧賓奪主,又達不到效果,因此要把握好一個合適的度。同時,案例的穿插和引入應該是與課本教學的行文相一致的,能夠與教學內容銜接恰當得體,方能恰到好處,這就要求教學之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
4、案例分析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常常說,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這是極為有道理的,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積極主動的傳輸者,而學生是消極被動的接受者,學生自然打不起精神來。案例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同,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充分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主動地參與到實際案例的學習和分析之中,而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提醒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