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財務管理論文 > 關于建立與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幾點建議

關于建立與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幾點建議

一、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內涵
  國有資本預算包括國有資本變現預算與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兩部分。其中,國有資本變現預算是5至10年的中長期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年度的短期預算,短期預算要服從中長期預算。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指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依據政府授權,以國有資產出資人的身份依法取得的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安排國有資本經營支出的專門預算。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建立依據是國家的雙重身份(企業所有者與強制性機構)之一的企業所有者身份,基于產權關系,企業所有者理應享有經營收益,并有自主支配、使用的權利。同時,國家作為強制性機構擁有政治權利,應當合理安排收入與支出,實現國家利益、全民利益的最大化。
  
   二、我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的建立歷程
  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同時首次明確提出要“改進和規范復式預算制度,建設政府公共預算和國有資產經營預算,并可根據需要建立社會保障預算和其他預算”。1994年通過的《預算法》規定“中央預算和地方各級政府預算按照復式預算編制”。1995年1月1日《預算法》正式實施,復式預算取得法律地位。同年通過了《預算法實施條例》,規定各級政府復式預算,分為政府公共預算、國有資產經營預算、社會保障預算和其他預算,進一步明確了國有資產經營預算將作為我國復式預算的一個獨立部分而建立。1998年財政部新“三定”方案提出“逐步建立起政府公共預算、資本金預算和社會保障預算制度”,“國有資本金預算”的提法代替了“國有資產經營預算”。2002年十六大決定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2003年設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2004年起北京、上海地方國資委試行當地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2006年末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指出: 2007年中央財政將選擇中央直管企業和煙草行業企業,開展編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試點,地方財政也要積極開展試點。2007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意見》,規定當年開始進行試點,收取部分企業2006年實現的國有資本收益,中央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于2008年起正式實施,這標志著我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的正式建立。
  中國國企最初實行的是統收統支、利潤全部上繳的調配政策。1994年我國開展分稅制改革,考慮到當時企業沉重的社會包袱,暫停向國企征繳利潤,國企保留了全部稅后利潤,這樣的優惠政策長達13年。至2007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開始試點工作,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在全國穩步推展開來,我國國企結束了“只吃請,不埋單”的歷史。自2007年期,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行范圍不斷擴大:2007年底財政部發布《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管理辦法》,規定試點范圍為117家國資委監管企業;2008年中國煙草總公司納入試行范圍;2009年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納入試行范圍;2010年起教育部、文化部、農業部等部委所屬652家企業納入預算范圍; 2012年2月財政部發文繼續擴大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四類企業被新劃入紅利上繳范圍,這些企業主要集中在服務業、咨詢、商貿、出版、電子、科研等領域。同時,2010年財政部下發《關于完善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從2011年起,適當提高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
  可見,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適當提高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進一步建立完善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將是近幾年的工作任務之一。
  
   三、關于我國現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體系的幾點建議
  我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自2007年開始試點,目前已在全國穩步推展開來,我國結束了13年國企“只吃請,不埋單”的歷史。由于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建立沒有國外的經驗可供采納、我國重構復式預算也正開始,因此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推廣難免出現問題,通過分析筆者歸納總結了以下幾點建議:
  1、明確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編制目標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作為復式預算的組成部分,其編制目標應與社會發展目標對應。國家是國有企業的所有者、出資人,理應享有國有資產的收益權以及參與企業管理的權利。而我國正處于重要的轉型階段,同時面臨著世界經濟困境,亟須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首要的任務是擴大內需,而居民收入是影響消費的最重要因素。通過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提高國有企業利潤上繳比例,用以對社會保障的財政投入,可以提高居民消費水平。
  而目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方向不明確,無法體現國企的社會責任。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支出主要包括資本性支出、費用性支出、其他支出。其中資本性支出、費用性支出在國企內部、國企之間流動,其他支出則無具體規定。以山東省為例2008-2010年,山東省完成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2.49億元,其中資本性支出4.55億元,費用性支出7.24億元,其他支出0.7億元,其他支出只占到了5.6%,剩下的大部分則在國企內部、國企之間流動。有學者認為,根據復式預算的收支對照原則,如果不對其他支出做出明確規定,則無法體現其嚴肅性,也為不同預算的相互擠占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僅在國企內部、國企之間流動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國企服務社會的目的相背離,也與我國從大力發展經濟建設、服務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目標不符。筆者認為,應當提高其他支出所占比例,并且明確規定支出方向及比例,將部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用于民生問題的解決,以體現國企的社會責任、全民共享的所有權。
  2、合理制定利潤上繳比例
  2007-2011年國有企業實現利潤分別為1.62萬億元、1.18萬億元、 1.34萬億元、1.99萬億元、2.62萬億元。除了2008年受國際形勢影響,有較大幅度下降外,其余年度有較大增幅。數據顯示國企近幾年有較好的發展,但國企同時面臨著社會上對其通過市場壟斷、掌控資源獲利的強烈不滿,要求提高利潤上繳比例。但是由于我國國有企業性質不同、所享資源不同,這客觀的造成了不同國企之間的不公平。因此,利潤上繳比例不可一刀切,一方面要反映由于資源不同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要保證公平,過高而不合理的上繳比例差距會打壓積極性,使得盈利差的企業從盈利好的企業那里分取了過多的好處。
  瑞典采取的是高度統一的預算管理體制,來自國有企業的財政預算收入,主要是分紅和股權轉讓收入。其每家國有企業都有既定的分紅政策,分紅比例高的企業達50%,低的常年不需上繳利潤。我國對利潤上繳比例制定不應刻意設上下限,而應根據國企的具體受益、收益的情況科學地制定利潤上繳比例。
  3、深化國企改革,實現國有資本變現收入
  首先,現在我國處于經濟轉型期,隨著“后發優勢”的消失,經濟增長率會隨著資本積累及GDP總量的增加而逐步放緩,傳統依靠外需拉動的經濟增長方式必被內需拉動替代。由于投資和消費是擴大內需中此消彼長的一對矛盾,因此為提升內需,要控制政府投資規模。 其次,現有國有資本經營收入的來源主要是紅利上繳,面臨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大幅增長的利潤已難以維持太久,國有資本經營收入也面臨減少的壓力。再者,事實顯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改制,國企適時退出經營性市場,可以促使企業重新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實現財政優化經濟結構的職能,國有資本的變現也可以優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支出的結構。因此,要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逐步將鐵道、水利等中央部門管理企業以及中科院等事業單位管理企業納入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范圍。
  4、硬化預算約束,加強審計監督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尚未完全構建,監管體系存在漏洞。結合當前公共預算中出現對于“三公”經費的質疑,如果已經形成既得利益群體,阻礙改革的困難將會更大,因此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初步建立,應當自試行之初即嚴格監管、公開透明、權責明晰,一方面從外部監督入手,要敢于接受社會的檢閱與批評,加強國資、財政、審計等部門之間的協調與配合,盡快制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的相關法規,嚴格對國有資產收益收繳、使用情況的審計監督,另一方面從內部監督入手,組建團隊、科學編制、加強監督,以確保國有資產收益計劃的有效合理執行。如果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無法做到公開公正,面對社會公眾日益高漲的參與國家管理的熱情,也必將成為社會公眾的眾矢之的。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