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0年末我國CPI上漲3.3%,其中食品價格增長7.2%;而2011年末,CPI上漲5.4%,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1.8%,漲幅很大。通脹壓力對工薪階層的影響尤其顯著,菜籃子幾乎是一天一個價,鈔票擱在外邊總覺得越用越少,存放在銀行里利息又跟不上CPI的漲度,倍感無奈與艱辛。那么,工薪階層該如何通過科學的投資理財去應對通脹環境,從而讓個人財富實現保值增值呢?以下從兩個方面具體談一談:
一、目前我國工薪階層投資理財的現狀分析
(一)工薪階層的主要經濟特點
不管收入高低,只要定義上是靠領取工資的人都是工薪階層,包括公務員、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人員、民營企業的員工、軍職人員、教師、外企工作人員甚至長期農民工等等,都屬于工薪階層。他們有著比較相似的經濟特點,主要表現在:1、收入來源相對單一,主要以工作收入為主,這是投資理財的重要基礎,也是在選擇投資策略時不可忽略的現實條件;2、工薪家庭整體承受風險能力相對有限,投資理念相對比較保守,也普遍缺乏投資專業知識;3、個人財富有一定的積累,對提升生活質量、改善消費品位的需求逐步增大。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工薪階層在基本生存需要已得到滿足的前提下,開始更多地關注多元化的生活需求項目,如旅游、健身、美容、娛樂、高層次的教育等等,由此產生強烈的理財需求。
(二)工薪階層理財的三大誤區
工薪階層由于普遍缺乏投資理財的專業知識和正確的理念,往往容易走入一些誤區:
1、認為理財投資風險大,隨便投一些,碰碰運氣好了。這是一種典型的被動式理財投資,缺乏學習精神,不肯花時間去了解各類理財投資的產品及其特性。
2、各種途徑和產品投資面面俱到,疲于應付。這是典型的跟風現象,什么“熱”就“炒”什么,例如媒體上說黃金漲,就拋了股票買黃金,有人推薦基金好,又拋了黃金買基金……往往丟了西瓜撿芝麻,還得不斷支付交易手續費甚至最終要虧損。
3、目標定的不切實際,不顧風險。這是典型的奢望一夜暴富的心理,在缺乏專業投資知識和操盤技術的情況下,涉足一些高風險的投資品種,如權證、期貨等,往往付出的是昂貴的學費。
工薪階層在投資理財過程中應避免以上誤區,做到盡量降低投資風險,并達到較高的預期收益,所以正確選擇和運用適宜自身情況的投資理財策略非常重要。
二、工薪階層在通脹背景下的主要投資理財策略分析
即使同屬工薪階層的普通家庭,其收入水平也是千差萬別:如地域差別、行業差別、職位差異等等。因此,我們須選取一個參比指標,即官方公布的“當地平均職工收入水平”,將工薪階層的收入狀況分為三類:a、較低收入群體:低于當地平均職工收入水平20%以上;b、中等收入群體:大約與當地平均職工收入水平相當;c、較高收入群體:高于當地平均職工收入水平20%以上。同時,根據不同人群的風險偏好也對可分為三種類型,即保守型、穩健型和進取型。將收入狀況和投資風險偏好結合起來權衡選擇投資策略。
(一)對于收入水平不高、風險偏好趨于保守型的工薪家庭,可選擇中長期國債、貨幣市場型基金、保本型短期理財產品等方式,尤其是在國家收緊銀根時期適合使用。例如,目前銀行的保本型短期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可達到5%~6%,而部分信托產品的年化收益率甚至達到10%,可大大超過CPI的漲幅。
(二)對于中等收入水平、風險偏好較穩健的工薪家庭,定期定額購買基金(即“基金定投”)是個不錯的投資理財方法。這類似于銀行儲蓄的零存整取業務,每月以固定金額購買指定的基金,規避了投資者對進場時機主觀判斷的影響,風險明顯降低,更能享受到“復利”投資的益處。例如,每月定投1000元,16年后總投入192000元,即使按保守估計,在基金年平均回報率達到8%的情況下,其“本利和”(本金和收益之和)也能達到387209元,實現“小積累,大財富”的良好效果。
(三)對于收入水平較高、期待獲得較高收益的進取型工薪家庭,除非還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專業知識和操盤經驗,否則應盡量避免直接進入股市、期市和期權市場,而是選擇購買偏股型基金、平衡型基金,把資金交由專業的證券投資基金幫助投資。此外,在通脹背景下投資黃金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根據調查顯示,從2011年上半年開始,隨著世界金融市場的動蕩,全球各國央行都開始增購黃金,并于近20年來首度成為黃金的凈買家,凸顯業界對黃金投資價值的認可。
無論如何,工薪階層在設計投資理財策略時,都應將“跑贏CPI、戰勝通脹”定為基本目標,切忌急功近利,并根據收入狀況、年齡、風險承受能力、投資風險偏好等等具體情況來選擇相適應的投資理財方案。此外,除了聽取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專業理財意見之余,自身也應加強這方面的學習與積累,逐步掌握對經濟形勢、金融市場進行分析的基本常識,做到內外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