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 ,提高會計誠信和公信力 ,凈化會計執業環境 ,是當前會計界重要和緊迫的任務。從會計職業道德的特征和作用出發 ,分析了新形勢下我國會計職業道德。
關鍵詞: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建議
一、會計職業道德概念的界定
會計職業道德是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具有會計職業特征的、用來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行為準則和規范。會計職業道德作為意識形態范疇其影響因素很多,如民族文化、傳統習俗、價值標準等。會計職業道德貫穿會計運行的全部領域和過程。如同其他職業道德,其基本要求是忠于職守,所有會計從業者在其會計崗位都必須恪守準則、職業道德、履行崗位職責、完成自身承擔的全部任務。會計職業道德屬于一種非強制性的規范。
二、目前我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職業道德品質敗壞 ,追求私利 ,監守自盜。會計人員中的極少數一部分人 ,由于長期不注意自身道德修養 ,為了追求奢侈生活 ,個人享樂 ,經不起金錢、 權力和美色的誘惑 ,喪失了最起碼的法制觀念 ,會計職業道德淪喪。
2、迫于單位領導的壓力 ,失去職業道德。在現實中 ,一些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觀念淡薄 ,在國家、社會公眾利益與單位利益發生沖突時 ,不能夠堅持準則,甚至通同作弊 ,為違法違紀活動出謀劃策 ,直接參與偽造、變造虛假的會計憑證、 會計賬薄、會計報表。當單位負責人授意會計人員提供虛假會計信息時,會計人員則直接面臨職業道德沖突的選擇。
3、缺乏敬業精神 ,會論文格式計職業勝任能力較差。目前我國會計人員隊伍中 ,有人認為會計工作整天就是與數字打交道 ,沒什么高追求 ,特別是與其他職業相比 ,經濟收入懸殊較大 ,心態不平衡 ,從而在工作中表現出馬馬虎虎 ,敷衍塞責 ,工作熱情不夠 ,積極性不高。要做好會計工作 ,不僅要有良好的職業態度 ,還要有不斷進取的精神和較強的工作技能。
(二)原因分析
1、社會變革及市場經濟對價值觀念的沖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 ,我國社會發生了一系列深刻的社會變革。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人們的思想意識 ,價值觀念 ,都在隨之發生變化。市場經濟條件下 ,由于社會經濟成分、 組織形式、 就業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 ,人們利益格局勢必多樣化和復雜化 ,原來那種單一的利益關系向大跨度、 多層次的利益關系格局變化。2.會計從業環境不利于會計人員形成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會計人員堅持職業道德的外部法律環境不佳 ,表現在會計人員堅持準則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救濟制度不完善,也不利于會計人員形成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
3、對會計職業道德的宣傳教育和監督檢查缺乏有力手段和措施。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中有職業道德教育內容 ,但實際上從未見過職業道德培訓。此外 ,造成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缺欠和失范的原因還有很多 ,如會計職業紀律松弛 ,懲治違法行為不利 ,缺乏職業道德自律組織和對道德優劣表現賞罰不明等。
三、加強我國會計道德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 加快完善我國會計職業道德規范體系
我國出現的會計信息質量不高、國有資產大量流失等現象,也充分證明單純依靠法律法規等強制性規范不可能杜絕一切弊端的發生,提高會計從業者的素質,必須輔以會計職業道德規范來補充,制定和出臺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已迫在眉睫。
(二) 會計道德誠信教育是當務之急
在會計人員后續教育階段,應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作為崗前培訓教育的核心內容,使每一個會計人員熟練掌握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并將其作為各種經濟組織考核、晉升、續聘和獎勵會計人員的重要指標。
(三) 要對各經濟組織的法人代表開展道德誠信教育
法定代表人代表組織依法行使職權,法人代表也必須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負全部責任。何況現實工作中會計造假行為很多是同企業法人的授意指使或強迫密切相關。因此對掌握會計誠信水平支配權的單位負責人進行誠信教育,是會計行業的生命線,是根本。
(四) 加強社會輿論監督,規范會計職業行為
當前會計假帳屢見不鮮,與會計職業道德水平下降密切相關。因此會計工作應置于社會監督之下,具體可采取來自內部監督如公司主管人員和職能部門的監督、內部審計和職工評議等;來自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和強制性上級主管部門和國家財政、稅務、銀行等管理部門的監督;來自社會輿論的監督如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媒介鞭撻違反職業道德的不良行為,樹立正確的權益觀和榮辱觀,增強從業者的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創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
(五) 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
良好的職業道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必須有嚴明的規章制度。但由于職業道德不屬于強制性規范,人們在執行時或多或少會產生松懈情緒,因此應在行業和企業范圍內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建立檢查考核評議獎勵等制度,促使會計人員執行職業道德規范。激勵約束要注意利益導向作用,要完善行業準入和禁入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