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全球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不但是經營的競爭而且也是企業文化的競爭,企業文化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作用顯得越發的突出。耐肯基曾經說過,21世紀是一個文化管理的年代,也是用文化致富的年代,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也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本文首先闡述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企業文化發展中呈現的三個顯著特點,分析了我國借鑒日本企業文化的必要性,提出幾點建議和啟示。
進入90年代,日本經濟開始出現持續低靡,被人們稱做“失去的十年”,進入21世紀,日本經濟再次出現較快速增長,在2005年日本GDP達到4.6382萬億美元,是我國GDP的三倍,在世界500強前100位企業中,日本的企業就占據了14個席位,可以看出,日本的企業以及日本的企業文化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的。
一、日本企業文化的特點
日本企業十分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也特別重視對員工灌輸企業的經營理念,日本企業善于進行科學管理,善于將文化與企業管理融合在一起。
(一)社會責任與企業使命相融合
企業的社會責任是近幾年來由各國企業界和理論界提出的一個觀點,日本的企業界非常注重本身的社會責任,并且在企業文化中提倡將企業的使命和社會責任融合在一起。日本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具體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要注重保證企業股東和員工的利益;二是注重保證為社會公眾提供優質的商品與服務;三是注重保證本地區的社會繁榮;四是保證向社會及時公布企業的信息,以達到經營活動的公開性和透明性;五是保證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ǘ┮匀藶楸九c以企為家相融合
日本的企業文化在建設中能夠很好的把以人為本的理論和員工以企業為家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努力構建“企興我興,企衰我敗”的思想,從而實現企業與員工的共贏發展。進入新的世紀以來,日本經濟出現了大幅的衰退,人們常把它叫做“日本失去的十年”,整個社會經濟動力不足,在這樣的困難環境里,日本的企業仍然頂住壓力,牢牢抓住“年功制”這一分配方式不放松。由于企業采取了積極的措施,使得幾乎每一個日本企業都很好的穩定住了員工,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向心力。具體表現在:一是堅持“終身雇傭制”和“年功序列制”等企業制度不變,努力做到不裁員,保持員工隊伍穩定,保持員工福利基本不變;二是加快國際化戰略目標,讓員工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三是以改善員工的生產和生活環境為企業的宗旨,豐富員工的日常文化生活。
(三)企業文化傳統與企業文化革新相融合
調查數據顯示,日本企業的平均壽命在40年左右,有的企業壽命可達到100年。例如以生產高級化妝品的資生堂,其成立于1872年,已經有了130多年的歷史;松下電器至今也已經有了90年的歷史。日本企業緣何有如此長的壽命,主要是由于這些企業善于革新,不斷研發新的產品,而且產品一經問世就能夠占領市場的制高點,另一方面就是日本企業能夠適應時代的變遷,又十分注重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將企業的發展奠基在深厚的企業文化之上,植根于厚重的民族傳統文化之中。主要體現在:一是能夠充分發揮日本的大和民族精神和優良傳統,包括積極配合的團隊意識,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等,并且通過創新,構建“企興我興,企衰我敗”的思想,將企業建成一個命運的共同體;二是能夠通過建造資料庫,使企業創造的文化成果得以保護和發揚,讓社會公眾了解企業的發展史和榮譽史,搭建起與公眾交互的平臺,從而實現提升企業文化與企業形象的目的。
二、日本企業文化的借鑒意義
借鑒日本的企業文化,是我國企業實現現代化管理的有效途徑,也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要求。日本企業文化值得我國借鑒有三點原因:一是我國擁有企業文化扎根生長的肥沃土壤,有其深厚的群眾基礎。二是借鑒日本的企業文化對加強我國的企業管理將是一個十分有利的實踐,同時也是加強我國企業內部凝聚力的要求所在。
三、日本企業文化發展特點對我國的啟示
(一)構建和諧社會,履行社會責任
我黨在十六大上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而社會和諧根基不單單是人類的和諧,從上層建筑來講也應該是經濟的和諧,而每一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都關系著社會的和諧程度,因此企業也十分有必要為社會擔負起一定的責任。當前世界各國都在提倡“企業擔負社會責任”這一目標,這無疑為我們國家的政府和企業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因此,我國要認真學習和借鑒日本企業文化在提升社會責任方面所積累的先進經驗,進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揮巨大作用。
?。ǘ├^承華夏文化,發揚民族熱情
社會主義企業的基本制度與動作機制相融合,就形成了我國特有的企業文化。我國的企業文化具備特殊的所有制形式和特殊的物質分配制度。我國的企業也具備特殊的企業責任和人文氣息。也可這樣說,我國的企業文化發展都是建立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綜合基礎上的。[5]因此,我國的企業,應該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遵循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社會主義企業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我國企業文化在制度上的優越性。
?。ㄈ┥朴诟母飫撔?,增強企業動力
當今時代是一個知識經濟爆發的時代,我國的企業也不斷的面臨著各種的變化與壓力。企業生產產品面臨著生命周期短暫和市場激烈競爭的巨大壓力,這些壓力時刻影響著我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僅給我們的企業經營管理帶來了勃勃生機,也逐步改變著產業格局。因此,企業應不斷推陳出新,不斷以改變自身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從而推動企業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