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國有商業(yè)銀行在資本金不充足的前提下,由于國家信譽的支持下,繼續(xù)生存不成問題,但國家信譽在目前還不具備成為我國國有銀行資本金的條件;因此要想進入國際市場,中國國有銀行就必須提高資本金,而由于我國銀行附屬資本有較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因此以長期金融債券為代表的附屬資本將成為我國充實其資本金的主要途徑。除了資本金的提高外,公司治理和業(yè)務創(chuàng)新等方面也是我國國有商業(yè)銀行提升競爭力的必要因素。
隨著巴塞爾協(xié)議的相繼出臺,無論是從銀行的安全角度來看還是僅僅為了滿足巴塞爾協(xié)議的條款,銀行資本充足率已然成為各國銀行關注的焦點。而近年來世界各界人士對中國國有銀行資本金的意義的探討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一、《巴塞爾協(xié)議》與資本金的作用
對于資本金的關注,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經引起人們的注意。在“大蕭條”時期,美國的銀行體系一度全面崩潰,為了挽救美國的金融市場,羅斯福總統(tǒng)實行新政,通過加強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來回復民眾的信心,同時也是對銀行破產的一種緩沖,希望以此來重振美國的經濟。但那時對于資本金的要求并沒有形成國際統(tǒng)一的標準,這樣不同國家實行著不同的資本金標準。這樣的體制下無法對國際銀行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而且也是跨國銀行可以在監(jiān)管較為寬松的國家進行高風險投資,不利于銀行系統(tǒng)的穩(wěn)定,尤其是前聯(lián)邦德國Herstatt銀行和美國富蘭克林國民銀行(Franklin National Bank)的倒閉使監(jiān)管機構在驚愕之余開始全面審視擁有廣泛國際業(yè)務的銀行監(jiān)管問題。于是,在1988年7月十國集團聚集在瑞士的巴塞爾起草了《巴塞爾協(xié)議》,也叫做資本充足協(xié)議(Capital Accord).資本金對于銀行系統(tǒng)的作用除了用于購買銀行的各項固定資產外,更重要的就是提高銀行抵抗破產的風險的能力,防止銀行肆意進行高風險投資,加大銀行所面臨的風險;另外,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yè),都愿意與資本金充實的銀行進行交易。因此,目前各大銀行都在積極充實其資本金,盡管更多的資本金可能會使得銀行利潤降低,但為了競爭的需要,充實資本金已變得至關重要,甚至一些國際大銀行已不滿足于8%的資本充足率,皆向更高的資本充足率看齊,10%乃至20%的資本充足率在國際市場上已不足為奇。
二、中國國有銀行的隱性資本金――國家信譽
而就在國際各個大銀行資本充足率大大超過巴塞爾協(xié)議標準時,我國的各大國有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卻不達標準。在現(xiàn)代社會,若一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低至8%以下,那么它是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的,但多年的事實也同樣擺在我們面前。中國國有銀行的資本率不足,盈利能力降低,不良資產率提高,但這卻絲毫沒有影響到國有銀行的發(fā)展。那么,到底是什么在資本不充足的國有銀行背后支持著它繼續(xù)發(fā)展呢?這也是國際上所謂的“中國國有銀行資本金之謎團”。
其實,中國國有銀行雖然實物資本金不足,但它卻包含了一個很重要的無形資產,即國家信譽。國家信譽就是中國國有銀行最充足的資本金,由于銀行國有,這便將國家信譽與銀行信譽聯(lián)系在了一起,而銀行也經常以此為噱頭,“政府的銀行”,“國家的銀行”這都無疑使得民眾因為相信國家的實力繼而對國有銀行產生信心,只要國家不倒,銀行就不會倒,自己的存款就不會有危險。而從某種角度來看,現(xiàn)在國有銀行的高比例的不良資產也要歸罪于國家,過去20年里,由于是政府的銀行,國家的銀行,國有銀行在國家的庇護下吸收存款,因此反過來銀行就承擔了更多支持國有企業(yè)發(fā)展的重擔,于是貸“大”,貸“長”,貸“壟斷”也就成了國有銀行貸款的主要特征。而每當國有銀行產生流動性危機或償付能力不足時,政府也就成為了其最后貸款人,為其注資或剝離不良資產,以保證銀行的安全和正常運轉。這也是國有銀行這么多年來一直安穩(wěn)發(fā)展的原因所在。
三、中國國有銀行充足資本金的意義
雖然國際上普遍實行8%的資本金充足率,但對于中國可能并不適用,由于國家信譽的存在,如若以8%的標準來要求中國國有銀行,這樣對于中國銀行并不公平。那么國家信譽是否可以計入資本金呢?雖然目前還沒有先例,但《巴塞爾協(xié)議》中提到聲譽不可以加入到資本金,除非得到當局的批準。這也就是將國家聲譽加入到資本金中還是有可能的。
但就當前來說,將國家信譽加入到資本金的條件并不具備。尤其是在各國債務危機頻發(fā)的時刻,想讓海外投資者相信國家信譽并不容易。盡管讓國家信譽加入中國國有銀行資本的條件還不成熟,但中國國有銀行就一定要以巴塞爾協(xié)議的要求來要求自己嗎?先不說中國是巴塞爾協(xié)議的簽訂國之一,擁有履行協(xié)議的義務。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中國國有銀行的確可以在國家的庇護下繼續(xù)生存,但如若走向海外,在國外投資者對中國國家信譽不是十分信任的前提下,中國國有銀行又有什么可以與國際銀行競爭呢?也許有人會說依靠我們的存款品種,顯然我國商業(yè)銀行的存款品種單一,只有很基本的活期帳戶,定期賬戶和儲蓄賬戶。而各大國際商行,單單存款賬戶就有幾百種,種類繁多,對客戶的吸引程度也大大提高。如果從存款在競爭,中國會不戰(zhàn)先敗。那么就憑借我們的創(chuàng)新產品,在這一點上,我國更是無法與其比及,國際銀行擁有國際頂尖的金融工程人才,有著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這支持著他們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新產品。而我國業(yè)務單一,創(chuàng)新不足,少有的幾個創(chuàng)新產品也多半是從國外引進。在這種現(xiàn)實狀況下,我國商業(yè)銀行的海外競爭力所剩無幾?;氐絿鴥仁袌觯谡闹С窒拢瑖秀y行在國內市場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被海外銀行爭奪的。但隨著中國加入了WTO,我國的市場不斷對外開放,為了實現(xiàn)這一承諾,政府對海外銀行實行了優(yōu)惠稅收政策,這是國有銀行所無法享受的。因此,國有銀行在高稅收的壓力下,盈利進一步下降,競爭力也進一步降低。而且隨著海外銀行的加入,政府是否會逐漸退出銀行體系,以形成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這在未來都是有可能的。
四、提高中國資本金的途徑
如此來看,資本金對于中國國有銀行來說,雖然不是安身立命的必要條件,但卻是在國際市場中取得競爭力的必要條件。那么如何提高中國國有銀行資本金呢?
對于銀行資本金來說,核心資本更能夠保護銀行減小破產的可能性,因為核心資本是可以抵消虧損,從根本上消除銀行的風險;但對于附屬資本來說,它并不能像核心資本一樣抵消風險,但卻可以緩沖風險。所以提高核心資本對銀行來說是更好的途徑。
但對于我國商業(yè)銀行,情況則不同。我國銀行現(xiàn)在普遍核心資本充足,附屬資本尚屬空白。若要提高提高核心資本空間已經很小,所以增加附屬資本是一條很有發(fā)展?jié)摿Φ姆绞?。但由于我國政策性因素,附屬資本的獲取尚存在限制,但近年來,可能是由于銀行資本金不足的問題,國家也逐漸放松了對附屬資本的限制,不少銀行發(fā)行了長期金融債券對其附屬資本進行充實。而且事實也表明,這種長期債券由于可以使銀行長期占用資金,相對發(fā)行股票成本也低了很。因此,我國國有銀行可以從這方面尋找突破口來充實資本金,提高整體競爭力。
然而,對銀行來說,尤其是我國國有銀行來說,資本金的充實只能使銀行抵抗風險的能力有所上升,但如果認為單憑資本金的提高就可以提升銀行競爭力,那就大錯特錯。對于銀行來說,銀行治理,業(yè)務品種的多樣化,服務質量的提高都是銀行競爭力的體現(xiàn)。因此,我國國有商業(yè)銀行要想在未來市場中提高競爭力,增加國際市場份額,就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總體來說,我國商業(yè)銀行的國際化道路依然是任重而道遠。
五、結語
由于我國國有銀行背后的國家信譽的支持,資本金并不是我國商業(yè)銀行生存的必備條件,也就是說即使銀行的實物資本并不充足,但仍然會使得民眾在國家信譽的影響下對銀行存在信心。但就目前國際銀行的競爭態(tài)勢來說,不充足的資本金將成為我國商業(yè)銀行的一個缺陷,不利于在國際市場上發(fā)展。因此,盡管資本金充足的理由與國際商行存在差別,但充足資本金仍然顯得迫切。而增加附屬資本,尤其是長期金融債券將是一個很好補充資本金的途徑。只有我國商業(yè)銀行的治理模式的轉變,業(yè)務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加之充足的資本率,才能使我國商業(yè)銀行在國際市場上取得市場份額,并不斷快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