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政工隊伍建設現狀的分析
從總體上看,當前政工隊伍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在企業全面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還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
1.政工隊伍難以穩定
市場經濟的沖擊,使得部分政工人員身在政工部門,卻存在想搞行政或者抓經營的活思想,難以靜下心來做這一“具有長遠意義”的工作。加之部分政工人員工作如果稍有起色,往往會調到其它部門,使政工部門成為一個跳板,工作缺乏了連續性。
2.人才結構不盡合理
由于個別單位對于政工工作的作用認識不到位,政工部門進人門檻不高、把關不嚴,造成當前政工部門人員的構成“五花八門”,普遍存在專業知識不夠扎實、人員素質層次不齊、工作效率和質量不高等問題,使得部分政工人員缺乏政治敏銳性、立場堅定性、做事嚴謹性,往往很難就發展中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為職工做出滿意的答復,工作顯得比較被動。
3.宗旨觀念、公仆意識不強
有的單位政工干部公仆意識淡薄,對員工缺乏真感情,關心職工群眾疾苦不夠,滿足于在接待上訪中解決問題,忽視深入基層,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中;少數政工干部作風不夠扎實,有時僅滿足于召開會議、下發文件、部署工作;在督促落實的過程中,聽匯報多,實地檢查少,跑面多,跑點少,工作方法還不夠細致。
4.不注重系統的理論學習和業務鉆研
部分政工干部缺乏一定的理論功底,自我要求不嚴,憑經驗按部就班,創新意識、進取意識跟不上新形勢政工工作的節拍,有時候用一般的工作紀律、工作要求代替了黨的先進性和與時俱進的要求,不能適應新形勢下政工工作的需要。
5.精神狀態需作進一步調整
在機關的同志感到無所事事,在基層的同志感到有壓力無動力;有相當部分的同志認為政工干部有職無權,難以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不安心政工工作。
��二、加強政工隊伍建設的重要性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國企的關鍵當然也在人。政工干部如果形象不佳,必然會影響思想政治工作的說服力和感召力。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特別強調“思想戰線上的戰士都應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江澤民同志提出:“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自身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教育的效果。”要保證思想政治效果,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素質。只有建成一支高素質的政工隊伍,才能保證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實,才能進一步保證黨的各項任務的完成。當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正面臨著新的形勢,需要進一步提高政工干部隊伍素質。這就需要企業的政工隊伍能夠既懂得政工業務,又懂得技術;既有較深厚的政治理論水平,又熟悉企業文化;既有快速反應能力,能迅速針對不和諧的問題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又能不畏困難、勇于探索、有所作為。
��三、培養與加強政工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考及對策
新形勢下政工隊伍建設,要在總結和繼承過去好的經驗和做法的基礎上,結合政工隊伍的實際情況,突出重點,著力增強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著力增強政工隊伍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著力增強政工隊伍的活力;突破難點,在提高政工隊伍整體素質上下力氣,在選準、配強、用好政工干部上下功夫,在制定有關制度辦法的剛性約束上出新招,從而把整個政工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為推進企業發展提供堅強保證。加強政工隊伍建設,重在提高政工人員的素質。構建和諧企業, 政工人員要著重提升以下幾種能力;
1.增強持續學習的意識
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的經驗,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夯實理論基礎。不斷增強政工干部持續學習的能力是干好工作的前提。采取集中學、自覺學、輔導學、專題學等形式,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發展觀、政工干部領導藝術等理論進行系統的學習,提升政工干部政治理論素養。對國情社情市情、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各項法律法規進行深入的學習,提升政工干部的政策把握與執法執紀水平,進一步擴大政工干部的視野。并以心得交流會、青年辯論會、經驗座談會等靈活的形式,培養政工干部真學、勤學、好學、深學的能力。
2.增強不斷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的意識
有些政工墨守陳規,不重視方法的創新。部分政工干部過分倚重以前的老觀念、老方法,“不敢、不愿、不會”解放思想,缺乏應有的創新活力。要在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上下功夫,潛心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真正做到鉆進去,曉悟大義,心領神會,并能走出來,化為思路,自覺應用,解決問題。
3.行動能力
政工工作的對象是人,勇于交流、善于溝通、正確表達是做好工作的基礎。因此具備較高的口頭與書面交流溝通的技巧和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要提高善于向領導匯報,善于與群眾溝通的語言能力提高說話的技巧,要掌握宣傳教育工作的科學方法、途徑和手段,學會運用現代化的宣傳教育工作的媒體,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