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學校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制度的意義
學校會計集中核算是在學校預算管理體制、資金所有權和使用權、會計主體不變的前提下,以會計核算為核心,取消學校的銀行賬戶和會計、出納崗位,通過設立會計委托代理記賬,集中對學校的財政性資金進行會計核算和監督的會計委派制形式。總之,會計集中核算是我國在財政支出管理上的一項重要的制度創新,學校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制度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一)有利于統一會計科目核算口徑,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在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制度之前,由于學校各個會計掌握理論知識的水平高低不同,導致對同一筆經濟業務出現不同的核算方法,沒有統一的口徑,會計信息失真嚴重。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后,對同一性質學校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統一了會計科目及核算形式。此舉不僅規范了會計基礎工作,還嚴格了會計核算程序和會計核算制度;同時提高了學校會計核算質量和各項會計指標之間的可比性,有效保證了學校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質量。
(二)有利于各學校之間財政資金的合理調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后,學校的財政資金集中在會計結算中心的單一賬戶內,有利于學校上級主管部門加強財政資金的統一管理和調度,增強財政資金的靈活性,為上級主管部門優化財力資源配置創造有利條件。同時,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將根據各學校統一的開支標準,嚴格審查各學校的結算單據,杜絕不合理、不合法報支現象和白條入賬現象,真正強化財政監督職能,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而且,會計集中核算制度的實施將會改變學校財政資金管理松散、多頭開戶、重復開戶的混亂局面。
(三)有利于加強學校預算外資金的管理
在原有的舊會計管理模式下,學校資金的使用較為混亂。預算外資金應繳不繳、亂支濫用、浪費嚴重的現象較為普遍。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后,學校的各項收費都會經過結算中心的審核,匯集到結算中心統一設置的賬戶內,然后再全部上繳預算外財政資金專戶。此舉會從根本上杜絕學校亂收費的不良現象,還會有效遏制學校濫發獎金、亂補貼的現象;同時還會有效攔截一些超預算、超標準的費用,有效阻止學校財務支出不法行為的發生。
(四)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匯總的真實性和時效性
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前,由于每個學校都會自己編制一套報表,難免會出現亂改賬表的現象,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大打折扣。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后,學校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都是由結算中心統一完成,從根本上杜絕了學校自己亂改賬表的現象,從而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此外,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制度減輕了學校上級主管部門匯總會計報表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會計信息的時效性。
��二、學校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財務管理職能弱化
會計集中核算職能的實施分離了資金的使用權和管理權,將會計核算和監督職能從學校的財務部門分離出來,財務管理的職能則留在學校。會計集中核算制度下,學校的財務管理職能主要是財務行為的監督、資金的籌集和財政撥款的申請等。但是,隨著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在學校的深入推廣,部分學校認為會計結算中心具有財務管理職能,從而對結算中心產生很強的依賴性。學校財務管理職能的弱化,導致學校財務管理出現紊亂、賬實不符的現象,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產生脫節。
(二)缺乏科學規范的預算管理基礎
會計集中核算制度的實施實現了財政性資金的統一管理和集中收付,改變了過去學校分散管理財政性資金的局面。但是,即使學校實施了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卻還是沒有建立起一套科學的公共支出預算管理體系。會計結算中心接受支付申請的依據是學校的預算指標,可學校的本年度預算指標都是上年度編制的,因此學校的本年度指標不可能預測本年所有的支出,尤其是一些臨時性的支出。由此導致結算中心會拒絕一些沒有預算指標但合理的、必須的支付申請,這在無形之中會激化結算中心和學校的矛盾。
(三)在內部控制上缺乏實時監督的優勢
會計集中核算制度依據的是“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和監督”相分離的原則。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后,學校會計核算和監督職能轉移到會計結算中心,導致學校的財務管理和與會計核算監督在內部控制上失去了實時監督的優勢。此外,會計結算中心也僅僅是對學校的支出進行監督管理,尚未形成對各學校收入的監督管理。因此,會計結算中心無法控制各學校的收入,對各學校是否應收盡收、已收盡繳的情況也無法監管。
(四)會計信息失真問題難以監控
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后,會計結算中心沒有能力和條件對學校實施嚴格的會計監督;同時由于各學校的資金自主權和使用權沒有改變,結算中心的人員不參與學校的具體業務,只能從形式上判斷憑證的合法性,這就在無形之中給學校帶來了可乘之機。而且,結算中心往往對學校的一些開支項目和資金的來源、性質等不完全清楚,加之某些學校的財政預算執行不規范,收入和支出的隨意性較大,致使會計集中核算制度不能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