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農產品物流的內涵
農產品物流是指為了滿足用戶需求,實現農產品價值而進行的農產品物質實體及相關信息從生產者到消費者之間的物理性經濟活動。具體地說,它包括農產品生產、收購、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配送、流通加工、分銷、信息活動等一系列環節,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了農產品價值增值和組織目標。農產品物流具有涉及面廣量大、可實現大幅增值、流向單一、技術要求高、需合理規劃布局等特征。
2 山東省農產品物流存在的問題
山東省是一個農業大省,2010年農業產值達36 933億元,年均增長4.4%,2011年農業增加值2 255.0億元,比上年增長3.7%。然而,一方面山東省農業在增產的同時并沒有顯著增收,盡管近幾年國家高度重視農民增收問題,政府推出多項措施,但效果并不明顯;另一方面消費者又普遍反映農產品物價上漲過快。影響農民收入增長和導致農產品物價上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農產品物流是重要因素之一,即在農產品的流通流域,還沒有現代物流體系與之相適應,農產品物流市場仍然面臨許多問題。
2.1 發展緩慢,與農業經濟發展速度不相匹配
山東省農產品產量逐年遞增,在全國名列前茅,且增速穩定,2009年農業總產值6 003.09億元,2010年總產值 6 650.94億元,為2009年的103.6%。山東有著廣闊的農產品發展空間,農產品物流需求巨大,然而實際產生的農產品物流卻與農業經濟發展速度不相匹配。以近三年山東省工業品、農業品比較為例,2009、2010和2011年山東省社會總物流分別為86 425.5、105 831、133 922.7億元,同比增長13%、22.7%和26.5%,其中工業品物流總額分別為7 223.9、8 851.3和105 145億元,同比增長15.4%、22.5%和18.8%,而三年中農產品物流總額則分別只有4 664.4、5 052.4和5 245.9億元,同比增長也只有9.8%、12.8%和3.8%。由此反映出山東省農產品物流遠落后于工業品物流,且增長比例有所下降,說明其增長緩慢,增幅降低。
2.2 物流主體發展乏力,市場整合能力不足
由于農產品物流具有量大且頻繁、點多且面廣、季節性以及易耗性等特性,決定了農產品物流在實際運作中的復雜性,對物流服務提供主體的專業性要求較高。另外農產品自身的生化特性決定了農產品物流在基礎設施、倉儲條件、運輸工具、技術手段等方面具有相對獨立性。雖然部分生產企業和農戶認識到第三方物流主體的作用優勢,愿意把物流業務交給這類組織來做,但在山東省內從事農產品物流的企業存在數量少、規模小、服務功能少、融資能力弱、缺乏網絡和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從而難以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
2.3 冷鏈物流尚未形成,相關基礎設施裝備較為薄弱
據統計,僅蔬菜物流就占到山東省農產品的“半壁江山”,而完整的農產品冷鏈體系尚未形成,除壽光物流園外,只有極少部分批發市場有冷庫等設施,即便是在距離壽光物流園不足10公里的華龍恒溫冷庫,蔬菜的損耗依然達到20%左右。農產品運輸車輛大多為敞篷車和普通運輸車輛,具有冷藏設備的廂式車和專用車輛比例極小。再者,冷鏈物流技術推廣嚴重滯后,生鮮農產品產后預冷技術和低溫環境下的分等分級、包裝加工等商品化處理手段尚未普及。
3 山東省農產品物流優化措施
3.1 建立創新型的集約化和產業化的農產品物流組織
3.1.1 農產品物流組織形式與結構創新
創新的重點是培育農產品物流一體化組織、農產品儲運合作組織、農產品物流聯盟與虛擬物流組織、農產品配送中心組織等,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第三方農產品物流企業,促進農產品企業由“多流合一型”向“物流分立型”轉變,實現農產品物流由自營物流為主導向社會化物流為主導的方向轉變。在組織結構方面,應強調以業務流程再造和供應鏈管理為指導,改變管理層次較多、信息傳遞緩慢且失真、決策時滯較長的傳統科層結構,重點建立面向客戶的流程導向型組織,如工作團隊、矩陣型組織等,滿足對農產品物流時效性要求很高的需要,提高組織對市場的快速響應能力,實現農產品物流組織由職能垂直化向過程扁平化、由分散化向一體化、由實體化向虛擬網絡化方向的轉變。
3.1.2 農產品物流組織功能創新
農產品物流組織功能創新可以劃分為兩個層次:一是拓展物流增值服務功能,主要有加工增值功能、信息服務功能、特種農產品物流增值服務功能、農產品物流策劃等,這主要適用于實力較強的大中型農產品物流企業;二是沿農產品物流鏈向兩端延伸擴展,重點以倉儲和運輸為主,并選擇性開展簡單的農產品分類與收購、包裝、面向零售終端配送和多式聯運等活動,這主要適用于傳統的農產品儲運企業。
3.1.3 農產品物流組織制度創新
農產品物流組織制度創新的核心問題是以產權制度為中心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尤其對于傳統的儲運企業和民營物流企業等顯得更為重要。民營物流企業組織層次簡潔,市場反應速度快,內部信息通暢,經營靈活,是農產品物流的重要力量。因此,應促進其向公司制企業轉變,建立法人治理機制,完善企業內部機構設置,合理分配治理權,擴大治理主體的范圍,通過漸進式自主創新逐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3.2 營造農產品物流健康、持續發展的制度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