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辦中小學校是非盈利的事業單位,擔負著為國家培養經濟建設急需人才的歷史使命。而學校的國有資產對這一歷史使命則起著決定性的保障作用。但是,由于現行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弊端,加上一些學校內部管理混亂,造成一些違法犯罪分子趁機肆無忌憚地侵吞、掠奪國有資產。這種現象的存在,嚴重地阻礙了學校的正常發展,甚至使個別學校陷入了步履艱難的困境。痛定思痛,筆者試圖通過對下列現象的剖析,以引起有關部門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1 學校國有資產流失的成因
1.1 國有資產通過校辦公司流失
這是目前學校國有資產流失最常見的形式。具體有以下幾種主要類型:
(1)明知故犯型。學校領導明知國家有規定,不得以學校國有資產為他人提供擔保,卻一意孤行,把國家法律規定當兒戲。如某學校領導擅自決定為掛靠在本單位的某公司提供擔保。該公司因經營管理不善倒閉破產,法院判決學校負民事連帶責任,代公司償還銀行貸款80萬元。盡管學校辦學經費十分緊張,但還是硬著頭皮東湊西借支付了60萬元后再也無力支付,法院又把僅有的2臺公務必備車強行拖走拍賣。搞得學校人心惶惶,雖然學校主要負責人受到扣發一年工資的象征性處分,最后還是不了了之。
(2)損公肥私型。學校辦公司的目的本來是想賺錢來彌補辦學經費的不足,或用于補貼職工福利費支出。殊不知,有時事與愿違,培養了一群蛀蟲。如某學校,學校墊支200萬元創辦公司,并抽調一部分職工從事經營。但誰能想到,這部分職工打著為學校創收的旗號,私下為自己大撈好處,把本來屬于公司的客戶拉成了自己的客戶,拿著公司的資金自己做買賣,其結果必然是公司賠錢,自己掙錢。最終不但把學校墊支的200萬元賠個精光,而且公司還凈虧130萬元。學校領導一下子就傻了眼,叫苦不迭,而廣大職工卻只能干瞪眼。
(3)內外勾結型。俗話說得好:“家賊難防”。即使學校及公司有一套完整的財務管理體系,有時仍無法阻止內外勾結,侵吞學校國有資產現象的發生。如某學校服務公司。該公司經理膽大包天,竟與外地不法分子相勾結,坑害學校。采取從不法分子那里進貨時的價格高于同類市價的1/5,而賣給不法分子優質商品的價格又低于同類市價的1/4的辦法,這樣一進一出,就使公司虧損310萬元,這310萬元的國有資產自然被公司經理和不法分子裝進了個人腰包。
(4)引狼入室型。如果學校有閑置的房屋,最好的保值增值方式就是出租,這樣其他什么風險都不用承擔,每月坐收房租就行。可有的學校領導卻看不到這一點,如某中學領導利令智昏,在廣大教職工不知內情的情況下,竟為前來租房的承租公司刻制了本學校購銷公司財務專用章,并偷偷下發紅頭文件,聘承租人為總經理,享受正科級待遇。這樣,承租公司搖身一變成了學校辦的公司,其債權債務自然由學校承擔。由于該公司經營管理不善,拖欠銀行及其他債權人款項426萬元。法院終審判決由學校來償還。學校只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收取的兩年學雜費被法院一筆劃走,拖走面包車1輛。法院還幾次進學校封門,嚴重地影響了學校正常教學秩序,損害了學校聲譽,學校為了應付這場官司,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被拖得筋疲力盡。
1.2 國有資產通過內部食堂流失
學校內部食堂本來是為學生服務的微利或非盈利性質單位,如果學校內部管理混亂,食堂就成了某些人發橫財,侵吞國有資產的場所。如某中學學校食堂一方面飯菜質量很差,但價格又較高,另一方面,飯菜票的上交又不真實,私收現金的現象經常發生,因而成本核算不真實,多年來一直就是一筆糊涂賬。這些年從賬面上反映的盈利每月始終在7分錢至一角三分錢。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與實際嚴重不符,加上平時采購、銷售、儲存環節管理不善,少數人趁機中飽私囊,侵占、掠奪學校的國有資產。
1.3 國有資產通過基建工程及日常修購等流失
眾所周知,基建工程是目前腐敗滋生的重要土壤,如一些承建單位為了能承攬到學校的基建業務。不惜拿出工程預算的10%~20%瘋狂地向一些中小學學校有關領導行賄送禮。而這部分錢最終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卻把隱患留給了工程,坑了國家、坑了學校、坑了廣大教職工、坑了學生,而肥了個人。另一方面,學校日常修購支出金額較大,但同時也存在許多問題。如設備購置、教材及作業本、圖書購置、燃料購置以及日常修理、業務招待費等方面。如果沒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監督機制,誰逮著誰撈一把,用不多久,學校的國有資產就會被侵吞一空。
1.4 國有資產通過在學校合并中流失
一些中小學學校合并初期,地方政府、學校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人事、組織安排上,相當一部分學校合并時未對資產作全面清點核查,而是簡單地將資產在財務賬上進行合并,造成了新校的家底不清。有的學校原來在管理上就比較薄弱、管理體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日常管理不嚴密,責任不到位,資產長期不進行清理,有賬無物,有物無賬,賬實不符現象較為嚴重。有的學校原規模較小,并校后人員變動較大,有的設備隨著人員變動而流動,沒有及時辦理移交手續,混亂之中,有的人混水摸魚將資產轉入個人手中,占為己有。有的得知并校的消息后提前將事業發展基金作為職工福利發放,有的學校不顧上級部門三令五申,把應作為彌補教育經費不足的“創收”資金分得精光。因此學校合并過程中國有資產的流失相當嚴重。
2 解決中小學校國有資產流失的對策
2.1 強化資產管理意識,樹立依法治校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