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關于開展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的理性思考
隨著2l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特別是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就業格局不斷發生變化,第三產業劇增,高新產業不斷涌現,使一些人員因不能適應這一變化而導致下崗甚至失業。大學畢業生增多使中職畢業生就業競爭加劇。但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分析,深化改革后,多種經濟成分共存的局面已經形成,使占企業總數99%的中小企業地位得以提升,個體和私營企業得到發展。因此,中等職業學校大力開展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一方面使學生通過積極接受正確的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激發自己的學習動力,優化自我的職業生涯設計,提高今后走向社會生存發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職業學校自身吸引生源,提高辦學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力圖生存發展的重要保證,不僅是職業學校生存發展的需要,也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深入化和具體化。
由此可見,職業學校開展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既是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中職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需要,也是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客觀要求。
2 開展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
遵照國家教育部《關于加強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指導工作的意見》要求,筆者認為,開展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的主要途徑為: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在學校教育中學習,在社會實踐中體驗,在自我修養中提高,在職業活動中強化。職業學校要開展好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應注重抓好以下“6個結合”。
2.1 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要與實施素質教育相結合
學校應將開展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與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相結合,與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相結合,與全面提高學生基本素質和職業能力相結合,納入學校教育教學整體工作。要將開展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全面滲透于學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通過人學教育、專業思想教育、文化課和專業課教學、班主任和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社會實踐和課外活動、實習教育、畢業教育等形式,實現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工作的全員化、全程化、序列化、系統化。
2.2 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要與職業學校自身的教育教學改革相結合
職業學校要進一步轉變觀念,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要瞄準市場需求設置和調整專業,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變化及時調整培養方向,以滿足市場需求;要突出學校自身的辦學特色,切實改進實踐教學環節,不斷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2.3 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要與課程改革相結合
這種結合能形成從培養目標、人才素質結構、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實踐性教學活動、第二課堂等諸方面相融合的新體系,充分發揮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課程教學的主渠道作用,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辦法,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如在公共課中通過開設職業準備、職業指導、創業教育、國情報告、商業心理、創業規劃等課程,把理論重點放在擇業觀念、創業心理品質的訓練和培養上,以“創業教育為中心”,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禮儀教育訓練、人際關系教育、挫折教育及創業意義、創業心理障礙及克服創辦小型企業的基本條件和程序等;在專業課程中,融入經營管理、成本核算、法律基礎等教學內容,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鼓勵學生考取各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2.4 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要與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和勞動力市場相結合
職業學校要依靠并發揮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和勞動力市場的公共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要積極促進資源整合,特別是信息資源共享,加強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網絡平臺建設;充分利用勞動力市場和職業介紹機構的信息,積極為學生提供本地、異地和境外就業服務。學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學生發布勞動力市場信息,也可以組織學生到勞動力市場去參觀考察,使學生切身感受勞動力市場的氛圍,以幫助學生培養和提高就業競爭意識、市場意識,從而使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取得更好的實效。
2.5 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要與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改革相結合
加強校企結合,充分發揮企業行業的作用。職業學校可以與企業、行業聯合建立辦學指導委員會,加強共建與合作,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辦學,要依靠企業大力開展“訂單”培訓,積極爭取企業的支持,主動接受行業的指導,使職業指導工作得以“有的放矢”,使創業教育工作才能有“他山之石”的借鑒;否則,開展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就會成為無本之木和無源之水。
2.6 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要與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相結合
職業學校要通過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招聘會、模擬創業、參觀供需見面會、參加供需見面會等活動,讓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了解用人單位的要求。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使學校的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能更好地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使學生畢業后走進社會的適應期大大縮短,從而更有利于學生的自主擇業、自主創業。
3 結 論
綜上觀之, “職業指導乃長時期繼續進行之事業,非短時期之商榷。”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是職業學校的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職業學校生存發展之根本,也事關職業學校學生終身發展之大計,不可小視!值得我們職教同仁不斷實踐,不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