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企業管理規范化與標準化的概念及其意義
企業管理規范化就是一種框架或者流程,是依據企業開展管理事務的規范運營而設置的統一規范以及相對穩定的管理體系。企業在管理中,依據制定的組織框架和運營流程實施管理,期冀達到各類工作井然有序,協調高效。框架主要包括戰略與營銷,財務與生產,人力資源與組織結構等等,流程主要包括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等。企業標準化就是一種有組織的活動,內容就是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主要目標,以搞好生產與管理,技術與營銷等相關工作為重要內容而制定與貫徹實施的管理維護標準。企業標準化的內容很廣泛,包括建立和實施企業標準體系,制定企業標準以及貫徹實施各級標準的過程等內容。
大量實例證明,哪個企業在管理中實施了規范化與標準化,哪個企業就掌握了市場的話語權。一個企業的管理只有實施規范化與推行標準化,管理的科學化才能得以實現。
?。?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管理現狀
我國在改革開放后,中小企業蓬勃發展,中小企業在創業初級階段,所有的工作幾乎都是圍繞銷售轉的,推動企業發展的動力是創業者以個人權威和家長式的領導模式管理,當時在供不應求的市場形式下,這種集權高度集中,大事小事都是創業者一人拍板的管理模式作用甚大,這種管理模式決策程序短,應變快速,排除干擾,命令統一,可以創造很高的管理效率。但隨著工業經濟的快速增長,生產廠家的快速增多,這種封閉式家族管理的弊端凸顯,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① 企業管理大多以親屬和舊部為核心,非專業化管理,很容易使企業產生粗放管理,經驗管理、家庭式管理,從而弱化了企業管理效率與管理效益;② 管理中缺少相應的制度,人治大于法治現象嚴重,激勵和約束機制相對缺少,導致員工人心不穩;③ 產品流通方式單一被動,并且沒有品牌意識與完善的銷售網絡管理,售后服務也不規范,缺失市場開拓能力;④ 管理組織機構不健全,品質管理制度不完善,客戶滿意度很低;⑤ 這種管理很容易導致生產管理的隨意性,憑經驗指揮生產與操作成為常態,從而讓生產指令與計劃缺乏清晰度,工藝不夠規范,效率較低;⑥ 企業設計力量很薄弱,缺乏市場需求調研,缺少個性與創新,跟風盛行;⑦ 企業部門之間各自為政,產品信息、客戶信息、市場信息內部溝通不暢,企業資源浪費嚴重。
總之,當前眾多中小企業的管理模式讓企業組織機制產生障礙,限制了人力資源,產生了不科學的決策程序。因此,中小企業必須管理規范化,管理標準化。
3 中小企業規范化管理措施
中小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企業管理在不同的時段,管理的重點與措施不盡相同,但是從當前眾多中小企業的發展經歷分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做到位,事事都做好”的規范化管理是中小企業的愿景目標,具體應該從以下3點突破。
3.1 企業負責人要學會授權
中小企業負責人不懂得授權,凡事都要不辭辛苦,事必躬親,員工動腦的機會與鍛煉成長的能力被剝奪,不能自主創新,企業也就沒有了生機。因此,企業要想生存與發展,企業負責人必須學會授權,授權才能產生效率,授權才能為企業培養人才。授權通常有下列3種方式:① 制度授權。制度授權就是事先規定給一些特定員工的各種職務權利,內容包括監督權、申報權、審核權以及審批權。當中又可區分為人權、事權、財權。企業負責人授權要給員工工作上的便利,同時也要為員工提供監督的渠道。對敬業勤勉的員工要不斷地提升職務、增加其授權,讓其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同樣,也要對濫用權力的員工降職或者免職,減少或剝奪授權,體現公平性。② 流程授權。事權處置是流程授權的主要途徑。通常,企業的一切工作是隨著流程而作,企業中的各種授權是圍繞流程轉的。企業中的每一名員工在享有承擔流程責任的同時,也具備享有該流程賦予的權力,譬如查閱本崗位信息、調配相應的資源、調整相應的時間等等。③ 臨時授權。臨時授權屬于一次性授權行為,同時是由上一級管理者授予下級,這種授權過期無效。臨時授權的方式也很多,譬如各種臨時委托書、口頭委托等。值得注意的是,臨時授權要有布置有監督,也就是說接受臨時授權員工完畢特定工作后,其得到的授權立刻失效。
3.2 獎懲分明要有理有據
在管理學理論中,企業的獎罰分明制度規范被認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與手段。獎罰分明要規范,前提條件首先要確立獎懲標準,就是我們常說的制定獎懲制度。中小企業的獎懲制度必須要把握一個原則,即宜粗不宜細。獎懲原則的確定要先做大的分類,通常是指企業獎勵何種行為與懲處何種的錯誤或過失,倘若企業已發展壯大,獎勵或懲罰的條例可以細化。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業在實施獎罰分明的制度時,獎罰有理有據,同時要防止濫用處罰。杜絕只罰不獎或只獎不罰。
?。常?大力倡導企業理念
企業理念倡導可以理解培育企業文化建設。中小企業大多是在成長時期,企業文化的建設應該量力而行,譬如企業在發展初期,不一定非要搞裝幀精美的企業文化手冊。中小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應該將重點價值觀提煉上。
?。?中小企業管理標準化的措施
當前,市場的競爭愈演愈烈,大有從產品的競爭跨入標準競爭中。大量企業實例證明,先進的標準是掌握未來市場的法寶。正如俗語所說,一流企業都是在做標準,二流企業都是在做品牌,只有三流企業還在做產品。加強標準化工作是企業興旺發達的必由之路,中小企業只有管理標準化,才能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才能不斷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從而提高企業產品的競爭力。中小企業的管理標準化措施就是完善企業的標準體系。
對企業各類標準的完善就是完善標準體系,種類雖然很多,但主要包括以下3大類,即技術標準、管理標準以及工作標準。技術標準是標準體系的主題,地位尤為重要,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主要起著支撐技術標準的作用。3個標準是相輔相成的,任何一個單獨的標準都難以發揮其效能。中小企業標準體系的完善要以技術標準體系為主線,結合管理標準體系與工作標準體系進行優化組合,從而協調企業的各層次、各部門、各專業、各個環節之間的技術關聯,保證各相關方的連接和配合的科學性、合理性,達到充分發揮了企業管理系統的最佳效應的目的。
?。?結 語
總之,中小企業規范化與標準化管理是企業發展長久之道,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小企業必須在管理上進行規范化與標準化,其管理才能夠逐漸步入良性發展軌道。才能建立基礎生存力,形成核心競爭力,保持基業常青,成就卓越,創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