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理財是指依據客戶對于風險的承受能力以及個人偏好,對資金進行合理安排與運用,并使其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增值。現階段,我國大學生,特別是工商管理類的學生更要提高理財意識,為未來的商務工作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打下基礎。學校有關理財方面的教育,也要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展開工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價值觀,使其能夠系統、全面地掌握理財基本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和競爭力。
1 加強工商管理類學生理財能力培養的現實意義
學校加強學生的理財能力培養,是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對現代大學生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國實行素質教育,其目的就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不斷加強,企事業單位面臨的經營環境日益復雜多變,對于即將走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重要,它能夠幫助學生適應復雜的環境變化,提高其應變能力。所以說,無論是從大學生事業發展的角度來說,還是從他們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來說,提高其理財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現階段,我國許多高校的經濟管理類專業還沒有開設理財課程,即使有些學校開設了,也過于理論化,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存在著很大差距,學生對于理財提不起學習興趣。但是經過筆者的實際了解,學生對于理財教育非常感興趣,對理財知識迫切需要了解,特別是工商管理類的學生,其專業未來的就業方向,決定了他們更加關注理財方面的知識。所以筆者認為加強理財教育,能夠使大學生對金錢有更加合理的認知,不過分地渴望,也不過分地排斥,使其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同時也能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 加強學生理財能力培養的對策創新
2.1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受年齡、經歷以及心理特征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大學階段的消費普遍存在著從眾心理。如果他們沒有一個正確的消費觀念,那么很容易出現過度消費的惡果。幫助學生樹立理性消費觀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一是建立消費原則。大學生階段,穿要耐用、耐看;吃要營養均衡;消費要以實用為主,切忌鋪張。二是制訂理財計劃。對每個月的生活費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可以實現“收入”大于支出。特別是在外出游玩、集中實習時,必須科學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收入,重點是培養學生對金錢合理安排的意識,這樣才能為將來的理財生活打下基礎。
2.2 更新專業知識的結構
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學習的內容主要涉及營銷學、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以及其他二級學科的專業知識。較寬的知識面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運用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國現階段工商管理的教育,還是更加偏重于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方面,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的力度不夠。從工商管理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識結構上來講,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必須還要具備相關的人文社科知識;既懂得企業戰略、生產運營的知識,同時還要掌握必要的商務禮儀、著裝、地區的風俗習慣以及政治格局等相關知識。這就需要學校在開展理財課程時,要對專業知識的結構進行更新。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之一,同時也是企業進行管理的規律,學生如果在學校期間具備了豐富的理財知識的儲備,無疑會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增加其成功的砝碼。
2.3 增加就業指導課程的相關內容
對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講,理財能力的培養絕不能局限在知識傳授層面上,必須將眼光放得更遠些。因此,學校必須將課程設置得綜合性更強一些。就目前高校所開設的就業指導課程,還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高度。在課程設置方面,要增加時間管理、職業生涯規劃、禮儀知識、演講與口才以及相關的管理溝通技巧,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理財”先要有“財”,無財可理、空談理財就沒有任何的意義。所以,增加就業指導課程的相關內容,可以使學生更加具有競爭力。通過學習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其在處理人際關系的過程中,更加自信。
2.4 鼓勵學生參加職業資格認證考試
近幾年,隨著我國勞動與社會保障相關部門對部分職業資格認證體系的不斷完善,職業資格化的進程不斷向前推進。工商管理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師、公關管理師以及資產評估師也有了相關的資格認證考試。學校可以鼓勵學生參加這類資格認證考試,并把它當成完成職業生涯規劃的一部分。學校就這些資格考試,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便利條件,比如考試時間介紹、組織報名以及考前培訓等,使學生在畢業前就能夠考取證券、會計、保險代理和期貨等資格證書,不但豐富了理財知識,畢業以后還可以勝任理財崗位,提高了學生的競爭能力。
3 結 語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理財能力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因此,加強學生的理財能力,特別是加強工商管理類學生理財能力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可以從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更新專業知識的結構、增加就業指導課程的相關內容、鼓勵學生參加職業資格認證考試等方面進行考慮,提高學生的理財能力。相信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學生一定會對理財有一個新的認識,對學生未來的工作與生活都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