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成本管理論文 > 減資引起的成本法轉權益法會計處理探析

減資引起的成本法轉權益法會計處理探析

《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規定,在長期股權投資發生一段時間之后,根據投資雙方的關系(如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響等),投資方可選擇不同方法對該投資實施后續計量:①對子公司投資,其后續計量一般采取成本法;②對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投資,其后續計量一般采取權益法;③對不屬于上述兩種情況且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后續計量一般也采取成本法。
  但由于投資方持股比例的下降或控制權喪失等情況的出現,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方法(成本法與權益法)可能會出現轉換。具體來說包括4種情況:①增資引起的成本法轉權益法;②減資引起的成本法轉權益法;③增資引起的權益法轉成本法;④減資引起的權益法轉成本法。本文主要討論由于減資引起的成本法轉權益法下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1 減資引起的成本法轉權益法概述
  《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規定,對減資引起的成本法轉權益法,投資方應當比較剩余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與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計算原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屬于投資成本小于原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在調整長期股權投資成本的同時,應調整留存收益。
  對于原取得投資后至因處置投資導致轉變為權益法核算之間被投資單位實現凈損益中應享有的份額,一方面應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同時對于原取得投資時至處置投資當期期初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扣除已發放及已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和利潤)中應享有的份額,調整留存收益;其他原因導致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變動中應享有的份額,在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的同時,應當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 對上述規定的分析
  筆者認為,可以這樣理解上述表述:減資引起的成本法轉權益法會計處理體現了追溯調整的思想,即在初始投資階段,投資方可以控制被投資方,按成本法進行了后續計量,但由于后來減資導致喪失對被投資企業的控制權,不僅減資以后發生的相關業務要改按權益法處理,而且減資之前發生并已按成本法進行處理的業務也要按權益法的要求進行調整。具體包括:
  (1)在投資初始階段,如果按權益法要求,投資方應把長期股權投資成本和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進行比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視為投資作價中體現的商譽,不需調整投資成本;如果后者大于前者,視為投資作價中體現的負商譽,需要調整投資成本。但在減資之前,由于投資方采取的是成本法,并沒有按上述規定處理,現在需要按照權益法的要求進行補充調整。
  例如,2011年初,A公司投資6 000萬元購入B公司60%的股權。2012年初,A公司將其持有的對B公司30%的股權出售,出售取得價款4 000萬元,當日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為8 000萬元。A公司原取得對B公司60%股權時,B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為9 000萬元(假定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相同)。
  2011年初至2012年初,A公司采取成本法對該投資進行核算,會計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6 000
  貸:銀行存款 6 000
  如果按權益法,會計處理與成本法相同,無需追溯調整。
  如果上題改為A公司投資5 000萬元購入B公司60%的股權,其他條件不變。
  當時按成本法進行的會計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5 000
  貸:銀行存款 5 000
  按權益法處理,會計處理應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5 400
  貸:銀行存款 5 000
  營業外收入 400
  處理方法與成本法不同,需要追溯調整,調整分錄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200
  貸:盈余公積         2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80①
  (2)在后續計量階段,在成本法下,如果被投資企業取得利潤而未發放股利,投資方無需做會計處理,如果采用權益法,被投資方實現凈利時,投資方要確認投資收益,現在需要追溯調整。但對于減資引起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時,只追溯調整應享有的凈利潤部分。
  仍以上題為例,假定自取得對B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后至處置投資前,B公司實現凈利潤800萬元,B公司一直未進行利潤分配。除所實現凈損益外,B公司未發生其他計入資本公積的交易或事項,A公司按凈利潤的10%提取盈余公積。
  第一次投資時B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為8 000萬元,出售股權當日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為9 000萬元,增加1 000萬元。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增加原因主要包括兩種情況:①利潤因素引起,即企業獲得的凈利潤在向投資者分配股利之后的余額轉入;②非利潤因素引起,如本企業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上升。就本題而言,由于利潤因素導致的B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增加為800萬元,如果按權益法要求,應確認投資收益800×30%=240萬元,而當時按成本法的要求并未確認該收益,應做如下調整:
  借:長期股權投資     240
  貸:盈余公積         24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96
  剩余的200萬元不需再調整資本公積,原因在于根據相關會計準則的規定,減資由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時,如果沒有特別說明存在被投資企業資本公積變動的事項,那么只調整留存收益即可,不需調整資本公積。但如果上題改為B公司持有的某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上升200萬元,則需要再做如下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     6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60
  長期股權投資后續計量方法的轉換情況非常復雜,會計處理難度也很大,本文對減資引起的成本法轉權益法如何進行會計處理進行了深入分析。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