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版權保護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自20世紀中后期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學者開展了對版權的研究。
1版權產業概念及分類
到目前為止,對于版權產業的概念,國際社會尚未形成一個統一、成熟的定義。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2003年發表的《版權相關產業經濟貢獻調查指南》在比較版權產業的有關概念的區別時,順便指出,版權產業是指“版權在其中發揮確定作用的活動或產業”。 WIPO總干事伊德里斯引述了沙希德·阿里克漢(Shahid Alikhan)有關版權產業的解釋:“這些活動與產業的基本活力(strength)植根于其主要產品與服務所獲得的版權與相關權法律保護,常常被稱為文化產業。”
有中國學者指出,所謂版權產業,是指有關個人或行業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與享有版權的作品有關,并直接或間接接受版權法律的規范。這些產業主要包括圖書、報刊和其他印刷品的出版商,唱片、音樂磁帶和音像制品的出版商,電臺、電視臺和衛星廣播業,計算機軟件業,以及有關的銷售業和制造業等。
在各國對版權相關產業的分類方式中, WIPO的分類方式基本得到承認,即按照版權在相關產業中作用的大小分為4類:核心版權產業、相互依賴性版權產業、部分版權產業和非專門支持性產業。
2中國版權相關產業發展狀況
我國一直缺乏對版權相關產業經濟貢獻的量化研究,2007年,國家版權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合作、委托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首次開展了“中國版權相關產業的經濟貢獻調研”項目。該調研歷時3年,通過搜集分析大量的數據和資料,總結了中國版權相關產業發展現狀。
2.1 我國版權相關產業粗具規模,對國民經濟影響顯著
調研表明,2004年,中國版權產業的行業增加值為7 884億元人民幣,占全國GDP的4.9%;就業人數616萬人,占全國總就業人數的5.6%;商品出口總額922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值的15.5%。
?。玻埃埃赌?,中國版權產業的行業增加值為13197億元人民幣,占全國GDP的6.4%;就業人數763萬人,占全國總就業人數的6.5%;商品出口總額1 493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值的15.4%。
版權產業的行業增加值在全國GDP所占比重均高于國民經濟21個行業門類中除制造業、批發零售業和農業以外的18個門類。由以上數據中可以看出,版權產業在推動經濟增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其中文化創意活動、數字與技術網絡以及軟件開發與服務是經濟活動中最具有活力的領域之一。
雖然中國版權相關產業對經濟增長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核心版權產業行業增加值占全國GDP的比重偏低,與發達國家核心版權產業行業增加值占全國GDP的高比重相比尚存在較大的差距。
2.2 我國版權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
?。ǎ保┩晟频陌鏅啾Wo制度。中國以《著作權法》為核心,以相關法規和國際公約為補充,建立起了一套符合中國國情和國際規則的現代版權法律制度。在完善立法的同時,我國版權執法監管力度不斷加大,版權宣傳培訓機制日益完善,已基本形成了以“4.26世界知識產權日”及重大節慶活動為載體,各種新聞媒體廣泛參與的版權保護宣傳普及工作機制,人們的版權保護意識不斷提高。
(2)促進版權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相繼出臺。進入21世紀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包括版權在內的知識產權工作,明確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構想,頒布《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將知識產權作為國家發展戰略來推進。但同時,我國目前侵權盜版現象還比較普遍,有的地區和領域甚至還比較猖獗。侵權盜版嚴重損害了著作權人的合法權利,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阻礙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
3對我國版權產業發展的建議
我國版權產業的發展尚不成熟,仍存在一些問題,國內許多學者在分析了我國版權產業發展狀況并借鑒國外版權產業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建議,現總結歸納如下:
?。?)做好版權產業調查工作。由于各種客觀原因,國內至今沒有進行過全面系統而權威的調查。隨著我國版權產業的發展壯大,版權保護對于產業發展的意義已成為產業界的共識。我國應充分吸收國外經驗,完善統計體系,建立版權相關產業專門分類,切實開展版權產業調查工作,為版權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2)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從業人員的版權意識。逐步建立版權宣傳普及教育常態機制,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普及活動。同時對版權行政管理人員以及版權從業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執法人員、著作權人、企業經營者的版權保護意識,規范版權市場秩序。
?。?)完善法律政策體系,加強版權執法監管能力。運用高技術手段,提高版權保護工作管理水平,逐步規范數字網絡國家版權監管平臺,為版權行政執法提供數據服務、證據支持和技術保障。進一步完善查處案件和舉報獎勵工作機制,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打擊侵權盜版違法犯罪行為。
?。?)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與國際版權有關組織之間的合作。加強中美、中歐、中日、中澳、中俄等重要版權雙邊關系溝通,妥善處理與美歐發達國家在經貿關系中的版權保護問題,爭取有利于我國發展的國際環境。加強版權涉外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加強應對國際版權事務的專業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