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課題制的內涵與核心
按照國家科技部等四部委聯合頒布的《關于國家科研計劃實施課題制管理的規定》中的定義,課題制是指按照公平競爭、擇優支持的原則確立科研課題,以課題(或項目)為中心,以課題組為基本行動單位進行課題組織、科研管理和科研活動的一種科研管理制度。課題制是世界各國或地區科研活動的一種基本管理模式。
課題制的主要內容是實行專家評議與政府決 策相結合的立項審批制度;對課題實行全額預算,細化預算編制;建立健全監督機制,計劃管理與經費管理、課題立項與課題預算,既分工協作,又相互制約。
課題制的核心是經費管理,而經費管理的核心是預算及其執行,是以課題經費全成本核算為核心的財力資源配置。課題制對課題經費實行全額預算管理,細化預算編制,并實行課題預算評估評審制度。科研計劃的歸口管理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對課題預算進行審核并批復。經費預算一經批準,必須嚴格執行,一般不做調整。這種圍繞課題的全成本核算,能真正反映課題的實際支出水平,有利于加強對課題的考核和管理。
但由于課題制在我國尚屬新生事物,相關的制度還不夠協調,整個財務制度 并未做相應改變,以及受舊的管理方式和觀念的影響等因素,使課題制在具體實行過程中暴露了一些問題。
2高校科研經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高校科研經費沒有實行全成本核算
課題制對課題經費實行全額預算管理。課題研究費支出預算以課題及子課題為預算對象,預算內容包括與課題研究有關的所有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直接費用是指課題研究過程中使用的可以直接計入課題成本的費用。一般包括:人員費、設備費及其他研究經費等。其中,人員費是指課題組成員的工資性費用。間接費用是指為實施課題而發生的難以直接計入課題成本的 費用。一般包括:支付依托單位課題服務的人員費用和其他行政管理支出、現有儀器設備和房屋的使用費或折舊費等。這就要求高校科研經費沒有實行全成本核算,而實際工作中,由于制度和其他原因,經費的開支范圍與項目預算相脫節,多年來,高等學校所謂的科研成本核算,僅僅是科研課題發生的部分直接費用,科研經費擠占事業經費, 從而造成各高校每年的事業經費全部花光 或略有超支,而科研經費總有結存。 這樣并沒有真實地反映科研課題的研究成本。從某種意義上說,也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其中尤其以人員費和間接費用較為突出。
2.1.1人員費
課題制中專門指出“人員費為課題組成員的工資性費用”。在美國,包括臨時工或研究助理在內的所有參與課題研究的人員的工資性費用全部納入直接費用之中,約占總經費的50%左右。
在高校大多數科研人員教學科研雙肩挑,科研人員工資、津貼大都在學校事業經費的人員經費中統一列支。如我校03年在科研成本(縱向、橫向)中,科研津貼支出僅為172萬元左右,全校的津貼支出為4117萬元左右,僅占4.18%。科研人員的工資全額在事業費中列支,而課題組的津貼咨詢費,按12%--30%人員費提出,由項目負責人領取后,在課題組內根據成員貢獻大小進行分配。由于項目負責人對人員費有絕對的支配權而又缺乏監控,這種不明確、無標準的來自于科研經費的收入就成為 一部分科研人員的灰色收入,形成了財務管理的漏洞。每月發放的碩士研究生補助(約220元/人)、博士研究生補助(約600元/人)、博士后工資均在事業費中支出,科研經費僅負擔他們一小部分的加班費、助研費。我校03年全年碩士研究生補助、博士研究生補助、博士后工資總計為696萬元,在科研經費中支出的碩博補助為205萬元,事業費支出占大頭。
2.1.2間接費用
課題制中規定“間接費用是指為實施課題而發生的難以直接計入課題成本的 費用。一般包括:支付依托單位 課題服務的人員費用和其他行政管理支出、現有儀器設備和房屋的使用費或折舊費等。”
美國研究型大學的科研間接費用是學校因其教師承擔由外部機構資助的研究任務而產生的,且由學校而不是課題自身直接負擔的費用,用于補償學校因承擔這些任務而支出的折舊費和管理費用等。一般為直接費用的50%-70%,即間接費用占總經費 的 33%-41%。這個數字包括設施成本(房屋、儀器、圖書館、校園綠化)和管理成本(校內管理部門、 院系管理部門等)。我校校管理費、院系管理費、固定資產折舊、公共設施費等公共消耗最高計提12%,這與美國研究型大學相距甚遠。
2.2對課題負責人使用科研經費缺乏監督與控制
由于課題制實施課題責任人負責制,個別課題負責人存在“課題是我申請到的,我愛怎么用就怎么用”的思想,再加上經費的開支范圍與項目預算相脫節,科研經費擠占事業經費,科研經費大量節余, 有的人甚至認為只要是正規的發票,又有經費,就可以報銷,使科研經費支出存在無序性和隨意性,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如:
用科研經費報銷“兩用支出”(科研、生活都可用的支出 ),有的課題組用科研經費購買的計算機和空調等大型設備,無法確定他們的實際用途及去向;辦公用品、文具,沒有具體品名、數量、單價,有的甚至是大型百貨公司的發票;我們在經費管理過程中憑職業判斷發現,臨時工資有可能有虛增不實的現象,但我們卻感到力不從心,因為我們財務人員無法確定各課題組上報臨時人員的真實性,我校各課題組03年臨時工資支出為220萬元左右。
另外,我們應該看到,出現這種現象,不僅僅是科研人員單方面的問題,有各個方面的的原因,我們應該加以理解,考慮如何從政策加以引導。
2.3管理體制不順,項目管理與經費管理脫節
由于長期以來,不論科研人員還是財務核算管理人員對科研經費的管理都存在一些偏見,不時還用舊的觀念和方法來進行管理,造成務業人員不過問經費使用情況,科研立項之后,不跟蹤經費使用的合理性及使用效益;經費管理人員不熟悉科研進展,對年度內項目及經費的使用情況心中無數;而科研人員往往注重考慮技術問題多,重視經濟效益方面少……。科研項目大都是小型的、分散的,缺乏凝聚力,迫切需要一種能使科研業務管理部門、財務部門、科研人員責權利相結合的有機整體及管理辦法,使三者齊心協力,能多爭取經費,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使高校科研順利發展。
3.完善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思考
3.1樹立全局觀念
有的科研人員認為科研經費是自己憑能力、聲望和技術得來的,科研經費到款后學校扣去公用經費、管理費、稅金等費用,剩下的經費都由課題組自己去支配,這給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科研經費不僅是憑自己的能力、聲望和技術得來的,更重要的是靠學校的聲譽(無形資產)。科研工作是教學科研人員的一種職務行為,學校有權對科研經費加強宏觀調控、管理和監督,納入學校進行管理。科研經費要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由學校財務部門統一管理和核算,嚴禁資金體外循環。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 。學校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從政策上給科研一定的傾斜,最大限度地為科研服務,科研監督是為科研工作順利進行提供一定的保障,這樣才能使他們自覺地遵守學校規定 ,為學校把好關 ,防止化公為私和國有資產及經費流失 。
3.2實行科研課題全成本核算,確保開支范圍與預算口徑一致
項目執行人和依托單位必須嚴格執行核定的項目預算書,不得超出項目預算書范圍開支費用。項目執行人和依托單位應按規定的專項經費開支范圍、標準對項目進行全成本核算,應以項目為全成本核算對象,未經批準不得隨意分立或變更核算對象。跨年度的項目,應保持其核算對象、核算口徑連續一致,發生重大調整時應在提交的項目執行情況報告中詳細說明;項目成本以會計年度為計算期,核算當年的實際成本,據此編制項目年度決算報表。
在全成本核算過程中,以研究課題為單位,人員費用應當由學校人事勞資部門負責核算,根據大學教師在滿工作量工作的情況下應當獲得的工資性收入總量、教師承擔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的比例、以及國家撥付教育事業費在個人工資性收入中的比例情況,核算教師在承擔科研任務時應當獲得的補償額度,該補償額度即納入直接費用預算,并在項目執行時兌現。間接費用的條件費和管理費則應當由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核算。條件費主要應當包括建筑折舊及其日常維護、校園環境及公用設施的部分維護費用、圖書館運行的部分費用等等。管理費應當劃分為三級,即:大學公共管理費、院系管理費和項目支撐職能部門的專項管理費。在執行科研項目時發生的這些間接費用一般根據上年度的情況確定,并逐年或幾年進行適當調整。由于不同類別的項目占用學校各類資源的情況不同,因此,間接費用要根據項目大類分別確定。
對科研課題的人員經費、間接費用,要在預算中列出,作為科研事業支出,同時沖減高校事業費的人員費用及其他費用支出。實行科研課題全成本核算,合理的分攤科研中應計而未計的科研成本,使科研課題成本盡可能完整、真實,同時減輕高校事業經費負擔過重,科研經費因節余過多,過分浪費的現象。
3.3財務管理與監督貫穿于項目管理的始終
為保障課題制的實施,財務管理與監督應貫穿項目管理的始終,項目申報、審批、管理與驗收的全過程都必須有財務專家的參與;變財務管理由過去的事后管理為現在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管理。財務監督的對象包括參與專項經費管理和使用的部門、單位和個人。建立由單位主管領導、科研主管部門、財務主管部門以及科研人員共同組成的科研管理、科研經費開支的檢查與監督體系 ,對科研工作中的科研經費使用狀況進行檢查與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項目執行人必須嚴格執行項目經費預算,自覺控制經費支出。對于弄虛作假、截留、挪用、擠占專項經費等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要按照有關規定對項目執行人和項目依托單位給予行政和經濟處罰,同時根據情況可采取通報批評、停止撥款、終止項目等措施,觸犯法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3.4建立追蹤反饋制度,實行全過程管理與控制
項目和經費管理部門應對專項經費的使用和管理進行定期監督檢查和跟蹤了解。應建立項目追蹤反饋制度,及時了解項目合同執行情況及專項經費使用情況,以保證專項經費按核定的預算合理使用。項目因故終止,由項目經費管理部門主持或組織進行清查處理。項目執行人應配合依托單位財務部門及時清理賬目與資產,編制決算報表及資產清單,上報項目經費管理部門。剩余經費(含處理已購物資、材料及儀器、設備的變價收入)按規定上交,仍用于計劃項目;項目研究過程中因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或因不可抗力因素影響等客觀原因發生損失時,應按規定報批核銷。對于因主觀原因造成損失時,要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
(南京理工大學 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