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企業業績是每個企業所追求的最終目標,而這最終體現在股東的收益上來,那么企業的股東該采取什么措施或者激勵政策來使企業的管理層更加努力工作、管理,使得企業能有有更好的業績呢?這是每個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大多數上市公司在考慮激勵政策能夠促進企業業績,利潤提高的同時,還要考慮人力資本的成本問題。因此還涉及到的一個問題就是額度問題,即企業應當給管理層的薪酬是否合適的問題。本文的研究在于探討管理層薪酬和結構對企業業績的影響,對于如何適度進行激勵,還待相關領域的學者作進一步探討。
二、國內外研究成果簡述
從國外分析結果來看,企業規模、業績、經理個人特征對經理報酬產生的影響為正;政府管制對經理報酬產生的影響為負;經理的持股比例與其現金報酬負相關或正相關;不同治理模式對經理報酬似乎沒有顯著影響。
我國國內關于經理報酬的計量研究近幾年剛剛興起,一些學者已經研究了上市公司高級管理層的激勵狀況、高級管理層激勵與企業業績之間的敏感性、高級管理層報酬與企業規模、國有股股權比例之間的相關關系。
三、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與樣本選擇
本文研究的樣本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企業2010年度數據,為了利于本文的研究開展,對樣本做了刪選,具體如下:
1 剔除業績過差的ST、*ST企業,選取正常標識的企業:
2 剔除有重要數據缺失的企業,其余缺失數據經新浪財經等網站予以補齊;
3 考慮到新上市公司的業績容易出現非正常波動,而且公司內部各方面的運行機制還不夠健全和完善,所以新上市公司也未包含在樣本中。只選取2007年12月31日之前上市的公司。
根據以上刪選原則,總共選取了745家上市公司的樣本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所有數據均來源于銳思數據庫和新浪財經網。
(二)研究假設
本文運用SPSS 18.0,以多元線性回歸對問題進行研究,本問題的研究假設如下:
假設1:管理層薪酬與企業業績正向相關
企業業績的度量在本文中采用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是綜合反映公司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是衡量企業業績的重要指標。用前3名高管薪酬、前3名董事薪酬衡量管理層薪酬。這些管理人員是管理層的最高端人才,他們的薪酬占比最高,能夠真實反應企業的管理層薪酬水平。
在公司治理中,兩權分離,股東把企業的經營權交給管理層,而所有權還是歸股東所有,這就是代理。而作為代理服務,股東就必須付出代理成本作為管理層經營企業的回報。根據激勵理論,對管理層的激勵水平越高,其效應越大,越能努力的為企業貢獻自己的才華和精力,因此提出本假設。
假設2:管理層結構與企業業績負相關
管理層的結構能夠體現一個企業的治理效率,龐大的管理團隊不僅不能提高運作效率,而且會起到反作用,比如對一些重要事務進行決策時,繁復的程序會降低效率。此外龐大的管理層還會使企業支付更多的薪酬,也就是智力資本的支付,這部分費用是巨大的。因此本研究假設,管理層結構與企業業績負相關。
假設3:企業規模與企業業績正相關
企業規模越大,企業的業績可能越高,因為這里存在一個規模效應。但并非表示企業規模越大,業績就越好,任何事物都一個度的范圍,超過了這個度,那么就是物極必反,公司治理也是如此。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企業的規模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看看那些企業業績排名靠前的企業,哪一個不是有龐大的規模。因此本文提出的假設為企業規模與企業業績正相關。
(三)變量選取與模型構建
本文采用每股收益(EPs)作為衡量企業業績的指標,用前3名高管薪酬(Gx)、前3名董事薪酬(Dx)作為衡量管理層的薪酬的指標,用領取薪酬的管理層人數(Gs)作為衡量管理層結構的指標,用總資產(sIZE)作為衡量企業規模的指標。考慮到薪酬,總資產等變量的數字巨大,且差異性很大,在本次實證分析中,對其取對數值。
構建如下模型:
四、實證結果
(一)異方差檢驗
如果所選數據存在異方差會導致估計的結果有真實值發生偏離。因此首先進行異方差檢驗發現Dw值為1.953接近2.0,因此可以認為數據不存在異方差,可以進行OLS估計。
(=)多重共線性檢驗
如果各個解釋變量之間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會導致研究的結論與事實不符。VIF值均小于15,因此可以認為不存在嚴重多重共線性。
(三)擬合優度檢驗
在此研究中調整后的R2為0.215,因此可以認為本模型能夠合理的解釋力度。
(四)解釋變量系數
前3名高管薪酬、前3名董事薪酬、企業規模這3個解釋變量都在0.1水平上顯著,領取薪酬的管理層人數在此水平上沒有達到顯著水平。其中前3名高管薪酬、前3名董事薪酬、企業規模的系數為正,領取薪酬的管理層人數的系數為負。得到的模型估計結果為:
EPS=-4.047+0.331> 五、結論
通過對實證結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總體來講,管理層的薪酬水平,特別是高管薪酬在很大程度上與企業業績正相關的假設是成立的。對管理層的薪酬激勵能夠很好的激發管理層人員的干勁,而且在實際中,多數高管的薪酬與企業業績掛鉤,因此能充分激勵管理層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管理層人數與企業業績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這個現象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釋。特別是在國有企業中,管理層的繁雜不僅不會提高企業業績,反而會降低運營效率。所以擺在企業治理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精簡機構。
企業規模與企業業績正相關,企業規模越大,越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越多的資金和人力,因此這種相互促進會一直持續下去,一直到企業規模成為限制企業發展的那天為止,當然這時就需要改革企業的發展重心和策略。
本研究不足之處主要是研究樣本主取自2010年上證上市公司,樣本的采集量還有待擴大,并且可以使用連續幾年的數據,使研究更其動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