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手機進入中國較晚,但近年來由于政府的政策性支持、手機生產商的戰略調整以及中國巨大的潛在用戶需求,中國智能手機產業發展也相當迅速。
智能手機銷量從2002年開始逐年遞增,2010年迅速增長到6079.2萬臺,增長率達到180.9%。根據《2011年Q4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監測報告》,中國智能手機用戶保有量已達2.23億,占總手機用戶的23.2%,并有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智能手機銷量將達到1.6億部。
一、市場結構
市場結構反映該產業內的競爭和壟斷關系。主要的影響因素有市場集中度、進入和退出壁壘以及產品差異化。
(一)市場集中度
市場集中度反映一個產業內部的競爭程度,以及考察最大企業個數的集中度、進入和退出壁壘以及產品差異化。
數據顯示,排名前四的三星、蘋果、諾基亞、摩托羅拉的集中度(CR4)達到80%以上。不難看出,中國的智能手機行業是典型的寡占市場。雖然近一年多來市場結構有所變化,不過都是幾大品牌間的洗牌,大體結構沒有變化。
(二)產品差別化
智能手機的在位企業相對潛在進入者所具有的產品差別化優勢:中國第一臺本土品牌手機于2000年才誕生,智能機的起步相對更晚,而在位廠商的產品和品牌經過多年的信譽積累和廣告宣傳,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良好的口碑和較高的知名度,而新廠商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及資金進行研發和促銷,以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三)進入壁壘
在智能手機領域,在位者相對于潛在進入者所具有的絕對成本優勢:一方面,國外廠商擁有成熟的技術,而國產手機由于缺乏核心技術,得到的只是終端的少許利潤;另一方面,絕對成本壁壘還體現在元件的采購上,隨著整個手機產業的急劇發展,當手機元件緊缺時,供應商一般都會優先滿足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大廠商的需要,國產品牌需要花更多的采購成本才能滿足對元件的需求,在位廠商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說潛在進入者了。
規模經濟壁壘方面,像所有其他電子產業而一樣,智能手機行業的在位者因規模經濟相對于潛在進入者所具有的優勢是明顯的,廠商只有進行大規模的生產,才能享有規模經濟帶來的各方面的成本節約。
總體來說,中國智能手機行業的進入壁壘比較高。
二、市場行為
(一)價格策略
1、 新產品定價
中國智能手機產業的多數生產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同時限制新企業進入,在新產品的定價上采取限制性定價策略:在新產品進入市場時先訂立一個較高價格,當其他企業陸續生產同類產品時開始降低價格。這種動態限制性定價策略有利于市場主導企業達到利潤最大化的目的。隨著價格的降低,一些跟隨的廠商由于技術落后、缺乏規模優勢等原因,最終導致虧損,不得不退出這個市場。如昔日明星產品諾基亞5230從剛上市時的1750元一直跌到2012年5月報價900元左右,跌幅接近50%。其他智能手機產品在發售后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整體產品定價
由于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再加上生產技術的進步,生產成本不斷降低,同時為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主流智能手機生產商整體的產品定價開始越來越向中低端市場靠攏。三星、諾基亞、摩托羅拉無不如此。
(二)產品策略
產品策略主要考慮如何開發和銷售產品,以獲取較高的利潤。智能手機市場上,不同企業采用的產品策略迥異。比如,三星采取迎合市場需求的多產品策略:2011年中國手機市場中三星的在售產品數量達到了308款,較2010年提高百款以上,其中多數為智能手機產品。三星的在售產品數量大幅領先于諾基亞、HTC和摩托羅拉等競爭對手;同時在市場上銷售著至少13款顯示屏尺寸在2.8英寸至5.3英寸之間的智能手機。但該公司的競爭對手——蘋果公司卻堅持單一尺寸的產品戰略。然而,蘋果有其獨特的產品策略:高性能搶占高端市場。這樣的結果是,蘋果的廣受歡迎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市場對高端機的需求。再加上適時地進行產品預告、與中國聯通聯合推出存話費送IPhone的促銷活動,確實讓更多消費者為之心動。
三、市場績效
市場績效是指一定的市場結構和市場行為下,市場運行的最終經濟效果,主要包括廠商利潤率水平、行業經濟效益和技術進步及產品創新等。
(一)利潤率水平
投資公司Oppenheimer在發表的一份投資報告中稱,按智能手機銷量計算,蘋果市場份額僅次于三星,排在第二位,高于諾基亞。然而,蘋果在智能手機產業營業收入中的份額增速更快,占到近40%,利潤更是占到智能手機產業的65%。遠遠高出行業平均水平的10%(推算數據)。盡管三星的出貨量是最大的,但其毛利率只有13%。由此可見,智能手機市場的行業毛利率、資源配置并不理想。
(二)行業生產能力
目前中國有超過10億的手機用戶,而智能手機的滲透率僅為13%,市場潛力巨大;另外,隨著千元智能機的不斷普及,將進一步刺激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增加。預計未來幾年內將保持30%以上的增速,隨后,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進入逐步平穩發展階段。
艾瑞咨詢研究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規模達到7210萬臺,同比增長103.1%,預計2012年是智能手機快速發展的一年,中國市場出貨量將達到1.13億臺,增長率為56.0%之后的幾年,智能機的出貨量仍有增長空間,但增長率會逐年下降。
(三)建議
(1)調整產品策略,適當向中低端市場傾斜
(2)保持核心競爭力,注重研發和創新
(3)加大通訊公司和手機制造商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