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審計模式已由最初的賬項導向審計發展到如今的風險導向審計。而風險導向審計最為重要的部分莫過于通過對企業內部以及外部環境的控制,來將審計風險降至合理可接受的水平。其中,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無疑是其中重要的影響因素,也是亟需引起關注以及加強建設的課題。
一、企業內部控制的含義以及影響因素。
(一)內部控制的含義
企業內部控制貫穿于企業的各個方面,只要有企業活動,那么必將涉及內部控制。企業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組織為了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以及合理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充分獲取并利用各種資源,并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達到企業經營管理目標,而由治理層、管理層和其他人員在內部共同參與設計和執行實施的方法和程序。內部控制,也是管理的手段之一,有助于企業在有序高效的情況下開展生產經營活動,通過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控制來減少決策上和執行中的缺漏,從而有效執行組織策略達到組織目標。
(二)內部控制的影響因素
企業內部控制主要包含以下五個要素。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
二、國內企業內部控制情況的現狀。
現階段我國內企業內部控制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發展,但是在這一過程仍存在比較多的問題。在理論層面,近幾年我國在一些法律規范中對內部控制加以規范。如由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聯合制定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對企業內部控制的使用范圍、遵循原則、基本要素等做出了一系列的規定,同時也出臺了三個配套的指引,《企業內部控制指引》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 《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這些規范與指引都具有指導性意義。但是相對于英美等國家完善的內部控制理論體系,我國內部控制的規定層次相對較低且方法比較單一。在實際操作中,企業更加注重于外部環境監管而忽略了企業內部的控制;更加注重生產經營效益而忽視了提高員工素質。思想認識不到位,內部機制不健全,缺乏有效地企業治理機制等都是我國內部控制的現狀。
三、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分析
(一)內部環境控制基礎薄弱
內部環境控制是內部控制的基礎,關乎于企業內部控制能否得到貫徹落實。企業內部環境控制基礎薄弱主要表現在企業內部人員尤其是管理層、治理層對內部控制的認識不夠,未能對之給予足夠重視;缺乏有效地公司治理機制,使管理層凌
駕于內部控制之上;公司治理結構不明晰,權責不分明;企業文化建設未真正得以落實等。
(二)內部控制相關法律法規建設不健全
內部控制目前在我國法律法規中仍舊是一項新興的內容,相關規定中的內容也不甚全面細致,缺乏統一的衡量標準來對整個內部控制加以規范。
(三)信息溝通不暢
管理層、治理層和其他員工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導致相關人員未能及時掌握企業運營狀況以及組織內發生的各種情況。信息溝通不順暢,造成會計信息不完整或者失真,使得別有心機的人有漏洞可鉆,給企業和國家帶來重大的損失。
(四)缺乏有效監督機制
導致監督不力缺乏有力的監督機制,內部控制活動的落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我國企業內部監控機制較薄弱,監控工作無法得到相應的重視。
(五)內部審計未發揮作用
內部審計是企業獨立進行自我評價的活動,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夠通過監控內部政策、活動以及程序的有效性來促進企業內部控制的良好進展。但在我國企業中,一些企業內審部門形同虛設,未能發揮其應有的職責。主要表現在:內部審計工作內容不明晰,導致執行時沒有統一的規范領導;內部審計獨立性不夠,工作質量受到單位領導制約,工作成果為本單位服務等。
四、優化企業內部控制的途徑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起步較晚,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故當前的重中之重就是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最大限度的讓其發揮作用?;谝陨显颍疚奶岢鲆韵戮唧w對策與建議:
(一)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機制與指導原則
目前尚沒有一套非常全面系統的具有指導性意義的內部控制機制來為我國企業內部控制作為向導,那么在這一情況下,公司完善治理結構,建立健全其內部制度,為內部控制創造良好的控制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樣有利于公司加強內部控制,提升治理效果。
(二)設立內部制約機制
企業內部控制是一個綜合的管理過程。要保證內部控制能夠切實有效地執行,那么人的因素是尤為關鍵的,尤其是在利益相關聯部門的人員。這個時候,內部制約機制的設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面避免這一問題。
內部制約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主要是指一項完整的經濟業務的處理,必須交由給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相互制約關系職位的人員分別完成。在平級之間,彼此獨立的人員或者部門相互檢查,受到制約;在上下級之間,下級受到上級監督,上級受到下級觀察,這樣不僅在平級之間而且在上下級之間可以廣泛的形成一個監督制約體系,使上下級都能夠認真對待工作,一定程度上避免內部人員串通勾結,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內部控制失效。
(三)設立考核及獎罰機制并進行對人員進行培訓提高素質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人的因素在內部控制中是非常重要的,執行內部控制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內部控制的效果,人的主觀能動性能否有效得
以發揮也是內部控制需要應對的問題。而我國企業內部控制中最大的一個薄弱環節就是人員培養制度不完善,考核以及獎罰機制不健全。對于企業內部人員要就內部控制的問題加以培訓,以確保其了解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規范化的急迫性。除了以上的規范以及培訓,企業也需要重視人價值,盡可能地為職工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充分調動人的工作積極性,最終幫助企業更好地發展。
(四)進行有效的風險評估以及風險控制
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公司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多,情況也相應的更加復雜。從以往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缺乏對企業內部風險的合理評估是導致企業經營不善的潛在隱患,而對已知風險的控制不力更是威脅企業的致命因素。企業必須樹立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設定風險目標,進行風險識別與評估,進而完成風險應對。通過這一系列的手段來對風險進行合理的評估及加以有效地控制,并采取應對措施來盡可能控制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地發生,對企業進行全面控制與防范。
(五)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渠道
信息質量的優劣、真實與否,直接影響著內部控制的效果。信息與溝通系統不僅僅是傳遞信息的工具,它更是能夠可靠地達到溝通效果與提高工作效率的一個系統。建立良好的信息與溝通系統能夠全面地整合信息,協調各方利益,使得信息能夠準確快速的傳遞,同時幫助組織內各級管理者和員工保證對自己工作職責范圍的控制,并及時掌握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以及組織中的大小事務。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管理者也便于找到內部控制中的薄弱環節,及時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來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進行。
(六)加強內外部監督力度
企業的監督需要著眼于其內部以及外部共同進行,并需要保證監督的力度。
企業的內部控制是一項政策和程序,是一個包含了大量步驟以及活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存在著人為因素、內外部風險等一系列不確定的因素。
總而言之,企業內部控制是一項綜合性的管理工作,它涉及到企業內外部的方方面面。雖然我國目前已經提高了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也正處于內部控制的加深研究與貫徹落實中,但整體而言,我國的內部控制情況還是不容樂觀,亟待完善的。只有將內部控制的理論體系進一步全面化,在實際操作中嚴格遵循,讓理論在實踐中再一次得以升華,這樣才能讓內部控制幫助企業發展到另一個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