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風險是金融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必須要注重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那么,動態的金融風險將嚴重影響金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有序進行,對金融企業的發展也具有消極的負面影響。因此,相關研究人員不斷利用各種方法,建立ARCH模型來度量金融風險,以掌握金融風險的時變性與持續性,從而制定有效的發展策略,以提高金融企業規避金融風險的能力。筆者基于多年的金融企業經營管理經驗,對金融風險的表現與持續性有一定的研究,在此將做簡要探討。
一、簡述“金融風險”的表現
(一)財務風險
金融企業經營管理中,需要具有一定比例的固定資金與流動資金,以維持金融企業的正常經營管理活動,但是一些金融企業資金比例過低,導致經營管理活動受限,或者經營上出現賬目記錄與實際盈虧不符等情況,造成金融企業財務出現嚴重的風險問題。
(二)信用風險
金融企業的社會效益與信用直接相連,如果金融企業不能有效地履行合同條款,致使交易雙方出現利益損失,這種情況被成為信用風險。對于我國金融企業業來說,信貸質量下降是信用風險的主要表現,這與金融企業自身約束力不夠、行為不規范等有直接聯系。
(三)流動風險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當金融企業對債務沒有足夠的資金償還能力時,可能導致金融企業的兼并、破產,這種情況是金融風險中流動性的表現,一旦流動風險過大,則將嚴重影響金融企業的運行,進而影響國家經濟政策的實施。
(四)利率風險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金融機構逐漸增多,國有金融企業為了爭取更多的客戶與資金,采取高存款利率的方式以增加競爭力。長此以往,必將引發國有金融企業的利率風險。同時匯率的下降,也影響了國有金融企業的信貸質量,增加金融風險。
在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下,金融企業必須加強對金融風險的認識,積極分析金融風險的特點以及引發金融風險的因素,進而為制定有效規避金融風險的策略奠定基礎。
二、金融風險持續性的分析
在我國的金融市場中,能夠引發金融風險的因素有很多,客觀因素有國家政策變化、人民幣升值、國外企業進入國內市場、金融企業財務危機等,主觀因素則是指金融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對市場變化認識不足、信用度下降等,從而導致金融企業經濟決策失誤,引發金融風險。為了制定有效的金融風險規避方案,相關研究人員利用AR
CH模型對金融風險的持續性進行分析,從而為金融風險規避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礎。
從動態的角度來看,金融風險具有持續性,主要表現在金融風險并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逝,而是在時間序列方差上呈現不穩定波動的狀態。因此,金融風險的持續性也稱為方差持續性,它對金融企業投資將產生持續性的影響,需要相關人員提高重視。對于金融計量方法,我國金融風險研究人員普遍采用時變均值和方差的方法來考查金融風險對金融企業資產利用與發展的影響,使金融定價過程與金融風險的持續性相連,使金融企業經濟投資決策下經濟效益獲得的風險性增大,從而影響金融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因此,在金融企業經營管理中,必須提高對金融風險持續性的研究與重視,從而制定科學、合理的投資決策,以降低金融企業資金使用風險,提高金融企業經濟效益。
三、規避金融風險的策略
在金融市場的發展過程中,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其發展具有動態性。而金融企業在金融市場中要想謀求發展,就必須認識到金融風險的重要性,以避免因為主客觀因素的變化而引起金融企業預期的經濟效益的減少或者與實際經濟效益相互背離的情況發生。那么,國家與金融企業應該如何有效地規避金融風險,提高經濟效益呢?
(一)完善金融風險預警系統
金融風險預警系統是金融企業在提高對金融風險認識的基礎上,建立的對金融風險起到預警作用的系統。在金融風險預警系統下,金融企業的金融活動將受到嚴格的監管,尤其是在我國市場經濟高速發展,國際企業大量涌入的情況下,金融企業必須結合自身發展狀況、積極研究金融市場變化,并應用相關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不斷完善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實現金融企業之間的定期溝通與資源貢獻,從而有效實施金融風險應急預案,以降低金融風險的負面影響。
(二)優化金融企業結構
金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結合時代變化積極進行改革,調整經濟與產業結構,使金融企業向著現代化方向發展。同時,對金融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則有利于金融企業經濟增長方式由產業型向著技術型方向發展,從而提高金融產品的質量,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金融服務,促進金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并在金融市場的競爭中取得勝利。
(三)建立社會信用制度
金融企業的社會形象與信用是保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提高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在金融企業制定金融風險規避策略過程中,必須將企業社會信用制度的建立作為重點工作進行。金融企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建立完善的客戶信息數據庫,并針對客戶的實際金融消費情況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務,從而提高金融企業的社會信用,加強金融企業的風險管理力度,有效地掌控金融風險,降低金融風險的影響。
(四)提高法律法規執行力度
我國金融市場發展存在著很多不規范之處,因此,國家應該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并提高法律法規的執行力
度,嚴格控制金融企業不良的金融行為,改變金融企業資金比例不協調的現狀,從而促使金融企業能夠在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下進行金融活動,以降低金融風險的發生率,提高金融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五)強化金融監管機制力度
金融企業的金融監督、管理、控制機制也將直接影響金融風險的強度,這就要求我國金融企業要遵循金融市場的發展規律,加強與相關監管部門的交流與合作,以彌補金融風險管理上的不足之處。同時,相關監管部門人員也必須對金融企業進行嚴格的督導,以強化金融監管機制的執行力度,促進金融風險監管效率的提高。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金融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在這種形勢下,金融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一定不能掉以輕心,必須積極研究國家金融政策,分析金融市場變化,并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方案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規避金融風險,以促進金融企業的經濟效益的穩步提高。相信,隨著我國金融企業對金融風險防范意識的不斷增強,對金融風險規避手段的不斷創新,必將促進我國金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而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