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展,會計語言的統一性和可比性就日益成為一個比較重要的議題。當前世界各國的一個共識就是應該提高國際會計準則的普遍適用性,從而降低跨國公司在編制財務報告時的成本并實現國際貿易的順暢流通。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將近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將這一認識轉化為行動,IFAS也在以不同方式在世界范圍內推廣著。
從會計文化角度考量,會計準則本身屬于會計制度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國際會計準則在全世界的應用則可以認為是制度變遷的表現。根據傳統制度經濟學的理論,制度變遷必然會帶來變遷成本,這里側重的是為適應該制度所發生的配套制度建立成本以及再學習成本。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會計制度文化變遷所帶來的成本高低在不同國家表現有所不同,這也就導致了目前在采用國際會計準則時出現了三種不同的模式,即“直接采用”模式、“趨同”模式、“認可”模式和“趨同認可”模式。
我國在國際會計準則的應用上采用的是“趨同”模式。2006年財政部頒布了新會計準則,其中資產負債觀的引入和公允價值的全面應用代表了在實質上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在財政部副部長王軍“趨同是方向、趨同不等于等同、趨同是過程、趨同是互動和趨同是新的起點”的政策引導下,2010年發布了《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路線圖》,進一步明確了趨同的立場。我們國家之所以采用趨同這種方式這與我國特殊的會計文化有著密切關系,“行為是文化的函數,是文化決定人類的行為”(王開田,胡曉明,2006引于E.哈奇,1988),除了經濟后果和國家利益的影響外,文化背景是模式選擇的重要動因。
一、我國會計文化的特點
荷蘭學者霍夫斯蒂德曾經就民族文化特質進行了研究,他提出了四個維度的劃分標準,分別是個人主義/集體主義、權距大小、不確定性規避意識強弱和陽剛/陰柔。這四個標準的劃分體現了不同層面上文化特質對于員工價值觀的影響。而這也成為后來學者們研究會計文化的主要尺度之一。我國會計文化重點側重于傳統文化對于會計的影響上,包括正統的傳統儒學,孔孟之道,中庸思想,同時兼具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精華,體現了不同流派復合的多元文化,帶有這種傳承性質的文化對會計有著深遠影響,因此我國會計文化有著自己鮮明特點。
(一)集體主義重于個人主義
“集體主義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中國文化的最顯著特征”(
王開田,胡曉明,2006)。我國傳統文化基因中尤其重視集體主義,認為個人利益應該讓位于集體利益,個人依賴于集體而存在,個人需要集體的認同,個人利益也需要集體利益的保護。正所謂“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個人對于國家和社會的責任被推崇到很高的位置。
(二)權距大
權距指的是政治體系內集權和分權的程度。如果崇尚集權,體系內等級分明,上下級關系被嚴格界定,那么我們說這體現出了大權距的文化特點。反之,如果分權較為流行,決策監督各司其職,級別之間的權力差別不大,那么這體現了小權距的文化特點。中國自秦以來,傳承了二千年的封建專制體制,中央集權特征明顯,即使現在中央和地方之間還存在巨大的權力落差,這種文化背景下人們的服從意識比較強,管理中心在高層。
(三)不確定性規避意識強
所謂規避不確定性意識是對未來風險的一種態度,分為風險偏好、風險厭惡和風險中性,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風險的追逐程度是不同的。由于我國長期處于農耕文明,自給自足小富即安的心態較強,人們追求平穩的生活狀態,盡量避免未來可能發生的不利因素,同時還習慣于社會規則和法律詳細的規范秩序以謀求不確定性最小限度內的發生。
(四)陰柔色彩濃厚
中庸之道歷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著比較重要的地位。儒家歷來注重和為貴,反對戰爭,春秋時期的墨家更是這種思想的典型代表,兼愛、非攻和尚賢是其主要的政治主張。這種思想的推廣造就了陰柔的社會形態,人與人之間關系融洽,不推崇暴力和不正當競爭。
二、我國會計文化與趨同模式的選擇
由于不同國家和地區各有其不同的會計文化特點,在采用國際會計準則的問題上就出現了不同的模式?!爸苯硬捎谩蹦J绞窃獠粍诱瞻釃H會計準則,引入過程中不進行任何修改,會計準則制定權完全托管。由于這種方式缺點太多,故而只有極少數國家采用。“趨同”模式下對國際會計準則保留一定的否定權力,在實施國際會計準則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國家的實際進行不同程度的修改,在原則不變的情況下盡量適應本國市場環境。該模式下會計準則的制定權有所保留,也正由于其靈活性得到了大多數國家認可。目前我國正是采用的這種模式?!罢J可”模式是一個國家在采用國家會計準則時先必須經過本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的審議認可,這些會計準則的權力機構對國際會計準則有著否決權和修訂權。歐盟目前采用的就是這種模式。還有一種是“認可趨同”模式,這是美國為保證自身利益而采用的,目的還是為了保證美國財務報告準則在國際上的地位。
決定采用國際會計準則的模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本國的經濟發展狀況,經濟體制和市場健全程度,而文化因素作為一種隱性的影響力毫無疑問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國之所以采用趨同模式與會計文化密不可分。
(一)大權距下的政治法律環境有利于采用“趨同”模式
我國是大權距社會,往往高層機構掌握著決策權和否定權。因此,這種情況下傾向于保留準則的制定權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規定:“國家實行統一的會計制度。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本法制定并公布?!边@種規定下決定了不能夠將國際會計準則照抄照搬過來,因為這樣的話準則的條款將沒有法律依據。更重要的會計準則的制定權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切實保護我們國家的利益,因此趨同模式更為適合大權距下的社會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