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必須經常加班,從而導致好多會計人員感覺會計工作累,辛苦,甚至有改行的想法。筆者認為要提高基層會計工作效率,從而減少重復勞動,輕松地干好工作。
一、基層會計工作效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第一,單位工作分工不細。特別是基層單位會計人員,不僅有會計核算工作任務,同時還兼做單位人事、工資、統計等工作,這主要與單位領導對會計工作重視程度和對會計工作的認識、了解有關。
第二,國家對財經工作的重視,日漸加強了對資金的安排和使用情況的監管和考核,使得隨時都要應對各級各部門的各種檢查和統計。這大大增加了基層會計人員的工作量,特別是各級財政在安排資金時,若有特別的考慮,可能使本身很簡單的資金安排變得很復雜,于是在應對各種各樣的統計表時,就很浪費時間,
第三,單位崗位職責不清。單位業務的開展,每一項都離不開錢,所有與錢相關的事情,都被認為是會計的事情,造成單位其他人員對會計人員的依賴和依靠。
第四,會計人員成天忙于事務性工作,忽視了對財經法規政策和會計電算化等知識的進一步學習和提高,這也是造成基層會計人員成天加班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提高基層會計工作效率的具體措施
(一)科學合理分工,明確會計工作職責
要想徹底改變基層單位會計人員的工作現狀,首先,各基層單位必須進行科學分工,選配數量合適的財務、會計、統計人員,明確崗位職責。單位負責人必須真正認識到會計工作的專業性和不可混搭安排的特殊性,單位其他領導和人員也必須改變和提高對會計工作的認識,切實做到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其次,各基層單位要將會計的職能定位在事前指導、事中控制,事后核算和監督。會計人員要主動參與、積極協調、投身單位日常管理工作,爭取以制度的形式,明確只要與資金有關的所有業務的商定過程都必須有財會人員的參與和意見,包括現實業務與未來業務;熟悉所在單位業務流程和特點,對單位日常管理起到有效的指導作用。第三,各基層單位應對會計機構的設置、會計人員的職權、憑證資料的簽署、傳遞、匯集流程、會計記錄和會計報告的編制與報送事項做出明確的規定。
(二)健全工作制度,保證工作正常開展
健全工作制度的重點是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監督制度及考核制度。單位的控制活動必須有從計劃、執行到控制、監督的整體框架,充分利用不相容職務之間、不同部門之間的牽制監督作用,啟動全面的內部控制網絡。管理部門要有較強的管理和溝通能力,制度如何執行、是否執行、執行的效果如何,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措施,予以考核落實。同時,要把會計人員協調對外關系
工作制度化、責任化。一般來說,財會人員對外關系的主要對象有如下兩類,一是政府管理部門如工商、稅務、審計等,主要關注的是本單位的運行是否合法合規;二是資金來源和資助部門如財政部門、資金捐助方、銀行、擔保人、債權人等,主要關注本單位的資金管理和使用是否安全、合理。因此,在協調對外關系中,與對外關系對象建立經常的聯系制度,及時通報雙方工作動態,主動爭取理解、信任、支持,使相關外部關系人對單位的發展在了解、理解的基礎上充滿信心。
(三)提高計算機操作使用技能,縮短會計工作時間
第一、充分發揮“共享”的作用。在充分發揮資源和設備共享的同時,利用計算機進行“同時的分工處理”,即把一項復雜或需要緊急完成的工作,劃分成多個部分,由網上的不同計算機同時分別處理,從而保證工作質量、縮短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會計人員必須擁有嫻熟的現代化辦公技能。首先,要能非常熟練地運用Excel,充分利用Excel的強大功能,方便地制作出各種電子表格,使用公式和函數對數據進行必要的運算;用各種圖表直觀明了地表示數據;利用超級鏈接功能,用戶可以快速打開局域網或Internet上的文件,與任何位置的互聯網用戶共享工作薄文件,從而縮短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要能熟練地使用財務會計應用軟件,利用賬務和報表系統正確、快速地完成會計核算工作。
(四)把握關鍵環節,高效輕松做好會計工作
要想輕松做好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必須把握以下關鍵環節,即使是會計新手,也完全可以避免走彎路而盡快上路。
1、了解單位概貌,為較好履行會計工作職責打下基礎
會計是單位的“管家”,是單位領導的“內當家”。在成為一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前,需要全面了解該單位所處行業,單位職責、性質及編制等基本情況。在履行該單位會計工作職責初期,必須全面了解單位人員構成狀況、財務管理制度、經費收支情況等等。了解該單位至少近一個會計年度的經費管理情況;了解單位收費依據、收費標準、收費票據管理等情況。
2、收集基礎數據,尊重管理習慣,以便輕松完成會計工作
會計核算工作主要是數字的組合變化。這里所謂的“數字的組合變化”是在存在真實、具體數據的情況下所做的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因此,全面正確地收集各種基礎數據是輕松完成并做好會計工作的首要條件。以一所學校為例:
(1)收集各類人員信息,以便于計算、支付各項經費。一是收集基本數字,二是收集人員相關信息。
(2)收集會計核算數據,貫徹一貫性等會計原則。充分了解資產、負債、收入、支出等各種情況;重點掌握年初財政預算指標、單位預算外收入明細,未實行部門綜合預算的單位,其預算外收入的安排使用情況等。
3、及時做好日常會計核算,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
在處理具體業務時,不僅要考慮國家相應的財務會計法規制度,還要考慮單位特殊的業務需要。
(1)在會計日常核算工作中,會計人員應按照單位制度和崗位職責,在業務發生之前廣泛、深入、透徹地宣傳會計法規和制度,做到單位全體人員人人熟知會計制度與財務控制標準,在業務發生后的具體核算中給予相關人員以具體的解釋和指導,提出合規有效的解決辦法,從而使會計工作由單純的控制與監督轉向指導與服務。同時,會計人員要及時取得真實、完整、無誤的原始憑證,錄入記賬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等,并將當月的會計憑證、報表及其他財務資料及時作歸檔處理,避免擱置、延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