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企業都在推行會計電算化的實際應用,使企業可以在會計基礎上更加的規范、效率,對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有很重要的作用。現在很多企業都在實行會計電算化,通過日常實踐,使企業在會計核算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運用電算化的基礎之上逐漸向會計管理和會計決策兩方向發展。本文通過對企業推行會計電算化中應當注意的問題作出了詳細分析,并且對推行會計電算化之后的財務安全問題作了簡單闡述。
一、企業推行會計電算化過程當中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一) 所有會計人員都應該熟練應用計算機具備很強的操作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業在利用現代化科技進行工作開展之前,一定要讓從事會計的人員在懂得計算機基本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具有很強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在大中型企業當中,大部分管理人員都是經過計算機使用能力考核之后才上崗的,作為一名從事會計的人員,自身最好可以達到財政局認可的會計電算化水平,只有具備了這樣的能力才可以很輕松的面對會計電算化出現的大部分問題,會計電算化中級考試的內容包括熟練應用電腦操作系統、會使用大眾辦公軟件、掌握財務軟件的實際應用等,特別是熟練掌握微軟辦公軟件中的表格,它對會計工作提供大量幫助,在日常會計核算和數據分析等方面都有很強的輔助作用。
(二)會計人員和軟件開發人員充分進行溝通相互幫助
企業會計人員的工作非常熟悉業務狀況、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等,對所在企業實行會計電算化之后達到的效果和作用都有很清晰的概念,但是由于專業的局限性,不清楚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加不了解會計電算化是以怎樣的方式來解決該單位的實際問題。軟件開發人員非常了解計算機的程序以及自己編寫的軟件所具備的功能,但是并不了解運用該軟件的單位是偏向何種業務,軟件自身的功能是否可以符合需求,使用企業也可能不具備使用專業軟件的條件。所以,在使用軟件或者針對企業開發的財務會計軟件的過程中,軟件開發人員應該和單位使用人員進行深層的溝通和協調。對企業的運營特點和實際業務、具體的會計核算方式、財務管理的要求進行詳細討論,相互了解溝通目的,防止以后在軟件使用上出現不便以及造成企業損失,保證企業會計電算化工作可以正常開展。在實際工作當中,企業所使用的會計電算化軟件一直都在更新、健全,因為企業在經營管理、會計核算的過程中都會引起需求變動。軟件開發人員要根據企業的需求
意見和發展前景,在達到會計工作要求的前提下,盡量考慮信息系統的完整性,不能只考慮會計子系統的目的,要對管理職責的內部聯系和規律進行思考,并且要多多利用國內國外該行業的成功經驗,達到企業適合的經營控制和管理策略的目的。從而更好的體現出軟件的優勢所在,為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三)要做好會計電算化的起始工作
不管是大眾商業軟件還是企業自身開發的,又或者大眾與自身開發相結合的軟件,其特點都是處理數字信息方便、精確、快速。這也是目前使用計算機技術的一大優勢,在企業推行會計電算化開始之前,一定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實施方案,在使用該軟件的之后,在符合會計政策和基本原則的條件下,以自身企業的主要需求來初始化設置,之后輸入數據,這一過程就類似于我們在購買新房之后,不改變其屋子結構的前提下,以個人喜好和追求進行房屋的內部裝修和布局設計,都準備就緒之后進屋居住。
在開始建賬的時候,會計工作人員要遵守財務會計制度的規章制度,對企業的會計核算方式和體系進行仔細選擇。此外,在進行設置會計科目的時候,不但要按照企業會計制度中會計科目名稱以及代碼設置一級總賬科目規定的那樣,還要以企業實際工作業務為依據,設定二級科目、三級科目或者四級科目,使用簡潔易懂的名稱,遵循軟件要求進行編碼,在初始階段盡量做到周全、仔細,由于建賬之后,含有數據的科目不能進行名稱修改以及編碼。在會計電算化的實際使用中,一定要對會計軟件的功能進行全面利用,比如:在新的會計科目中含有的代碼段非常長,一級總賬科目只有四位編碼,每提升一級會多出兩位編碼,非常不容易記憶。但是軟件自身就給出了幫助記碼的獨特功能,可以將經常使用的跨級科目以便捷的數字進行更換,這樣不但可以增加會計憑證的輸入速度,而且在提高日常會計核算業務的工作方面也都非常大的幫助。
(四)在會計電算化之后的財務安全問題要給予足夠重視
內部控制可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所以,企業一定要建立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基礎的內部控制制度要包括合理設置會計人員的權限,每個人員的準確工作,員工之間相互配合和制約。通過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之后,就會防止發生貪污舞弊事件,避免企業在日常工作當中發生推諉和扯皮現象,企業不會在經濟上造成本不應該發生的損失。在人工做賬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不同職務人員的分離、分設。與此點相同,企業在實行會計電算化之后,不同職務之間不能夠由同一個人進行管理,應該對每個人的工作內容和范圍制定相應的工作權限,通常情況下,企業中要設置系統管理人員、數據管理人員、檔案管理人員、審核人員、復核人員、出納和財務主管等職位,每一個職位之間都是相互牽引的關系,又層層負責,人員在日常工作當中職責清晰,一旦發生問題或者損失都由相應的人員進行負責。
在財政部頒布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中明確要求,在企業建立
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時候應該遵循幾點原則:一是要嚴格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規定以及企業自身情況來執行。二是內部管理制度應該具有全面性、廣泛性和適應性特點。三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不相關的崗位應該實行分離原則。
在企業實行會計電算化的開始階段,要嚴格按照財政部頒布的《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其中內容要求,建立一個具有嚴格管理制度的體系。其中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企業會計電算化的職位要實行責任制:對財務出納人員、證明編制人員(可以是軟件操作人員)、核算記賬人員、電算系統硬件的維護人員、電算管理人員、數據分析人員的工作責任進行嚴格明確的分配。
(2)企業會計電算化操作管理制度可以包括:確定計算機操作程序、給予權利、更改命令、對外提供有效數據、每日進行備份、操作規程管理等。
(3)企業制定的軟件、硬件以及數據管理制度具體規定的內容包括:對財務系統所使用的計算機設備進行維護、修理、保養、使用環境、會計數據的安全和保密、儲存、修改軟件功能、電腦故障的排出、日常運行產生的日志等。
(4)企業制定的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制度包括:詳細規定出對會計檔案包含的內容、歸檔程序、查詢方式手續、到期限銷毀等。
(5)企業在電算化內部控制中的制度包括:嚴格執行崗位之間相互分離原則,對使用電算化之后的業務流程要進行明確執行,在軟件操作中要實行權限管理制度,嚴令禁止出納人員使用計算機操作,在會計人員撤離崗位的時候要做好手續交接必備的任務。
二、結語
總而言之,在企業中推行以信息化技術為基礎的會計電算化,應該采取適應自身企業特點和業務的發展軟件。而且各級領導應該對會計工作人員的操作和實踐給予足夠重視,不斷克服會計電算化過程中的困難,使企業可以面向更好的發展前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