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80年代ERP開始在我國的企業中應用,雖然起步比較晚,但發展速度卻相當快,尤其是應用在我國企業財務會計中。市場競爭十分激烈,要求理財環境不斷地規范,投資者要求企業要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能夠及時地為其提供財務方面的信息,以幫助投資者了解企業經營的發展狀況。ERP并不是指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在企業會計中的簡單運用,而是以一種嶄新的模式來替代原來企業中陳舊的會計模式,推進企業向現代化管理模式進行改革。
一、ERP管理理念
ERP的應用使企業的各部門間的協作得到了更好的加強,并且有助于提高企業的整體產出,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更有優勢。這種管理思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ERP是一種規范化、數字化和信息集成化的管理思想。通過對信息與處理流程的規范,使供應鏈上的信息,集成為了歷史信息、當前的信息和預期的信息,建立一個安全統一的數據庫。實現信息之間的共享,形成集成化的管理思想體系。
其二,體現著管理整個供應鏈資源的思想。現代化的競爭方式,已經不局限單一的企業與企業之間進行的競爭,而是使競爭融入到了整個行業鏈。因此,這要求企業不要單純的依靠自身所具有的各種信息、資源,還必須把生產經營活動整個都納入一個緊密聯系的供應鏈中,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其三,體現了事前的計劃與事中控制的思想。在ERP系統中,計劃控制系統主要包括主生產計劃、分銷資源計劃、物料需求計劃、利潤計劃、采購計劃、財務的預算計劃跟人力資源計劃等。此外,系統采用相關的會計核算科目與方式,邊處理事務邊自動生成會計核算分錄,以保證文本中的記錄與實際數據保持一致,從而清楚資金的來源與走向,實現對事中的控制,并及時做出相應的決策。
其四,實現對企業的集成管理方式。ERP所體現出來的集成思想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在企業內部,實現生產、銷售和財務等的有機結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促使企業發揮其最大的作用;第二,在供應鏈內通過共同協作,達成目標。
二、ERP在企業會計應用中的常見問題分析
(一)缺乏足夠的資金
目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健全,各項法律法規還基本不完善,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機制也沒有得到相應的完善,各企業之間經常出現不正當競爭與無序競爭,這嚴重影響了市場的秩序。再加上行業的供應鏈結構和規范化程度也大大影
響著企業ERP的實施。
(二)ERP軟件的選擇不當
正確選擇ERP軟件的型號是系統成功實施的關鍵點。在對ERP進行投資決策的時候,一些企業首先對本企業的定位與需求缺乏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但是對于企業經營目標是否適合的問題上相對欠缺考慮,甚至有些企業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的管理理念上,沒有對企業的競爭和市場定位作出正確的規劃,這大大降低了企業實施ERP系統的效果。
(三)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落后
由于企業生產系統運行的不規范,企業生產過程不穩定,管理機制和市場不完善,導致企業管理流程標準化和基礎數據標準化的工作與ERP系統沒有進行很好的對接。ERP作為全球經濟一體化下市場經濟的產物,不僅在管理模式、組織機構、工作方式等方面不同于我國傳統的管理體制,而且在文化背景、市場環境、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也相對較明顯。若企業不對這些差異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加以克服,那么ERP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就難以順利進行下去。
三、具體應對對策
(一)優化會計軟件的配置
會計信息化是一項復雜艱巨的工程,要求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整體規劃,明確目標,分階段進行。在選擇ERP軟件的過程中,要明確使用ERP達到的預期目標,不同的領域采用專門的ERP軟件。還要對軟件的功能進行考量,充分關注供應商是否合格。
(二)加強會計信息化條件下的財務控制設計
根據會計信息化的具體要求和財務控制流程與方式,加強財務的控制設計。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與供應商加強聯系,了解哪些控制能夠通過軟件實現,哪些還需要在軟件外實現;明確軟件控制的環節和方式,形成備案,加強與相關人員的溝通交流。此外,財務控制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隨著企業環境和發展的變化而變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ERP在企業會計信息化系統中的運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結束語
從以上我們可以得出,國內外的ERP軟件企業(如用友集團公司、SAP公司、金蝶等公司)正努力尋求與高校的合作,希望達到共建高校ERP實驗室的目的。這不僅是為高校會計相關專業學生搭建了一個ERP實驗的平臺,也為企業培養了大批的ERP技術應用人才,既有利于實現高校“產、學、研”的有關結合,又有利于實現企業會計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