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隨著城市發展集中供熱面積的不斷擴大,冬季采暖用汽與常年工業用汽在的矛盾,造成供熱不穩定,能源得不到合理利用,使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供熱企業如履薄冰經營虧損日益加重。
城市集中供熱是城市基礎設施之一,是能源合理分配和利用的一項重要舉措。具有環保和節能,可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輕大氣污染,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優點。但現在供熱行業整體虧損,建一處熱源廠,就是增加一個虧損點,供熱企業怎樣充分為了利用能源,提高效率,可靠、經濟地把熱能從熱源輸送給各個熱用戶,是每個供熱企業所要探討的問題。
近年來,青島泰能集團對經營區域的供熱市場不斷研究、開發新技術,提高熱能利用效率,每年投入大量資金,來保障供熱安全運行。淘汰了產能效率低的燃煤鍋爐,建設了環保節能型鍋爐。改造了安全因素不穩定、熱能損耗大的蒸汽輸配管道,建設了高溫水管網。實施了供熱系統計算機遠程遙測調控,保證了能源有效利用。實施了供熱計量改革,提高了用戶的節能意識。并對不匹配的供熱工藝進行調整,對工業蒸汽用戶實施汽改氣,從而轉變了原有的供熱方式,提高了冬季供熱保障能力,同時也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轉變供熱方式,實施了能源替代
隨著青島的快速發展,城市規劃對該區域也做了大幅調整,原有的工業區將逐年退出改為商住和清潔產業區,工業用汽量正在急劇減少,而民用采暖用汽氣量正在快速增長。這一不合理結構的調整,給原有的供熱系統帶來了不少問題,冬季,由于民用戶采暖用熱需求量大,時常影響工業用戶的生產,而工業生產用汽的不均勻性也給居民采暖帶來較大影響。夏季,由于用熱需求量太小,壓力、流速頻繁變化導致管內大量凝析水形成,使管阻加大,熱網損耗增大,管網無法安全平穩運行,同時給企業經營帶來巨大虧損,且這種趨勢正在逐年加劇。造成管網熱損主要原因是用戶用汽不平衡,管網壓降形成凝析水集結阻礙蒸汽流速,在途中或在末端放散,另一原因是供氣末端用戶需求量少,夏季管網不匹配所致。
多年來,泰能集團的供熱管網一直是工業、民用供熱混網運行,造成熱網運行不安全,熱能損耗大。特別是工業戶在非采暖期間用蒸汽量的不穩定,管道熱能損耗成倍增長。
為了降低綜合能耗,2010年泰能集團利用周邊可用的資源,優化經營結構,采取外購蒸汽轉供的方式,來消除非采暖季節原料煤運輸、倒運、儲
存帶來的損耗,同時解決了生產環節中人工、水電、設備運行不合理的能耗。但是,管網熱損耗仍不能控制在合理指標范圍內。根據集團公司近三年統計資料分析,非采暖期間的外供蒸汽管網平均熱損耗在34.38%~40.85%,全年平均熱損也在14.98%~15.4%的范圍內徘徊。
在2010年初,泰能集團對管網大規模改造,將蒸汽管網改造為高溫水,并對改造區域的工業用蒸汽戶實施能源替代,冬季供熱管網熱損有了明顯的降低,到了2012年上半年供熱結束后,熱損降到了8.74%,達到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同時完成了全部工業用戶的蒸汽改天然氣和其它能源的替代工作,并在2011冬季供熱前,完成集中供熱系統高溫水管道和供熱設備的改造,與此同時,結束了十三年來蒸汽供熱歷史,主體業務由此轉型為冬季供熱和用戶終端服務。
二、實施能源替代,合理使用能源
根據近三年來的統計數據顯示,非采暖季節供蒸汽管網平均熱損導致能源浪費,每年損失在658.6萬元到851.63萬元,使能源不能合理利用,直接造成生產虧損增大。2010年泰能集團每生產1噸蒸汽,生產成本計劃為154.25元/噸,而實際外銷工業戶1噸蒸汽,加上熱網損耗,每噸虧損金額為109.61元。
如此高的熱網網損且逐年遞增,它將拖垮整個供熱公司的生存空間。這就迫使我們抓緊時間,加大力度,盡快完成汽改氣實施。
工業用戶用蒸汽量的不穩定,以及不匹配的熱網輸配,是造成能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根本原因。由于熱網的損耗而帶來產汽量的增加,燃煤運輸量的增加,同時造成露天儲煤用地緊張。工業用戶不穩定的生產用汽,使銷售蒸汽計劃差異過大,操作起來難以實施,導致燃煤的超期堆放,產生的氧化自燃,降低了發熱量,迫使耗煤量增加能源浪費。同時也增加了生產用水、用電的消耗,使成本無形增大。
2011年初,泰能集團對供熱區域內的工業用戶摸底調查,進行改造蒸汽管網,為保證對原有的蒸汽管道實現有效改造再利用,特聘請了有關專家,對蒸汽管網現狀及管道材質進行了分析,計算出輸送燃氣的流量,提出系統漏點的防范及補救措施,并提出用于燃氣輸送管網改造的諸多意見。將工業戶間歇性生產用汽改為燃氣鍋爐供蒸汽,一是合理使用能源,杜絕能源浪費,其次是有利于集團大環境發展,改善經濟環境。
經過分析、排序,對于改造條件比較成熟,用戶周邊臨近有燃氣管道敷設經過,并根據城區道路改造規劃時間安排,優先對用戶實施汽改氣工作。
自2010年5月份起,泰能集團先后完成對八家已有八戶完成燃氣替代改造,改造后的工業蒸汽用戶已經開始改用天然氣。現在日用天然氣在4.3萬立方米左右,現在仍有部分蒸汽用戶正在加緊實施建設燃氣鍋爐,預計到6月底將全部完成,到時天然氣的日用量將達到6.5萬立方米以上。
眾所周知,燃氣鍋爐不但熱效率高,而且即開即停的簡便操作。對于
工業生產的可朔性和生產調配機動性,根據用氣高峰與谷底合理調節來安排生產用氣,保障了冬季民生高峰用氣需求。
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進節能減排
節能減排形勢和治污任務已經日趨嚴重,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進一步擴大,供熱行業將從煤炭消費總量作為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的重要內容。目前,泰能集團集中供熱每年以百萬平方米速度在區域擴展,熱源與需求的矛盾日漸突出,現有的鍋爐噸位已不能滿足發展需要,新增熱源還有待于建設,將替代下的熱能用于發展區域集中供熱,利國利民,有利于改善城市公共環境,可暫緩當前發展與需求的供需矛盾。
在這樣的形勢下,集團公司深思熟慮,權衡利弊,對蒸汽工業戶實施能源替代,既符合國家當前節能減排的政策要求,也符合青島市發展需要,對今后供熱事業延續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平臺。常年蒸汽工業戶停用以后,僅非采暖季節這一部分用的外供蒸汽量,每年減少熱能損失94886百萬千焦,減少生產用標煤1.4萬噸,節約標煤3598噸。并在原有的節能減排控制指標內,又減排鍋爐生產廢氣1.26億立方米,減排煙塵量70噸,減排二氧化硫134噸,同時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的年度排放總量也大大降低。
根據近三年來供給工業戶蒸汽用量統計,全年日均小時平均供汽量在34.74噸左右,將這部分替代下來的熱能用于發展集中供熱,可發展供熱面積近86萬平方米,節省熱源投資近千萬元。
由于,泰能集團工業戶能源替代,工作成績優異,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2011年青島市發改委根據國家節能減排有關政策,泰能集團獎勵人民幣182萬元。
四、結束語
實施工業戶能源替代,并改造了蒸汽輸配管網及供熱工藝,杜絕了熱能浪費,提高熱能利用效率,符合國家節能減排政策要求。
實施工業戶能源替代,它使企業的經營環境有了明顯好轉,減少了煙塵、廢氣排放,減輕了城市環境污染,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今后的供熱事業科學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