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部審計是指在某一組織內部形成的監督與評價企業各項行為的活動,它在企業內部獨立存在,通過對企業行為的審視,評價企業活動是否恰當,能否對企業長遠發展帶來幫助。伴隨我國改革開放的縱深演進,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而這與現代企業制度的推行與創新有著緊密的聯系。內部審計活動的實施情況直接影響著現代企業制度能否得到采用,因此在公司治理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企業內部審計的作用
內部審計對企業的科學有效運轉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可以將這些作用概括為如下三個方面:
(一)對企業活動的健全性進行監督與控制
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策略及規章制度的指導之下,對企業個部門的運行情況進行評定與監測,以促使這些部門科學合理的按照公司規章制度進行運轉。實際上,這種審計活動包括著多個控制點與控制環節,它們彼此之間擁有緊密的聯系。另外,內部審計部門也應綜合考慮公司不同部門的性質,從而合理采用監督與控制的方式。
(二)對企業活動的有效性進行監督與控制
健全性僅僅是企業各部門科學有效活動的保障性因素,但這些活動能否帶來預期的結果,還應當對企業活動的有效性進行必要的控制。通常而言,內部審計部門有一套較為標準的活動實現的評定標準,這主要是針對企業的經濟與管理活動為主而制定。有效性的監督與控制包括對各部門活動記錄、人員分工合理性、工作的操作步驟等情況進行分析,從而可以了解問題所在,而這也指明了改進的方向。
(三)對企業活動的科學性進行監督與控制
在很多的情況下,企業各部門活動雖然未采取常規的手段,但仍取得了應有的效果。然而,這種不科學的操作畢竟不是穩定的操作手法,在長期經營當中也極有可能為企業帶來危害。因此,對科學性的監督與控制主要涉及到企業各部門活動的安全性,從而確保企業經營行為在科學規范的指導下進行,確保企業長期經營目標可以得到實現。
二、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水平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提升,但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環境尚不夠成熟,因此也導致了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與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相比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具體而言,這些問題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并未獲得足夠的獨立性。由于我國現行的涉及法規不夠成熟,尤其是關于審計獨立性的問題更是缺乏相關的規定,使得企業在實行內部審計工作時往往會遇到無法可依、無章可循的狀況。這種獨立性不夠的狀況容易使得企業領導人員過多的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干預,從而影響著審計工作的有效進
行。
其次,企業對于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過于關注,而對審計服務的建設卻有所忽視。盡管就審計的職能而言,對企業的各項活動進行有效的控制與管理是其最為主要的執行目的之一,從而保障企業活動的順利開展,確保盈利。而這種對監督職能的強調也多出現于公司的規章制度之上,但不可否認的是,監督職能過多的擁有強制權力的思想,在缺乏服務理念的指導之下,不免會導致審計工作難以得到公司其他部門的支持。
最后,缺乏高素質的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內部審計工作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綜合性工作,要求相關業務人員需同時掌握多種知識技能,并對公司的相關業務活動有著清晰的認識。另外,不斷發展的外部經營環境也要求著審計人員需不斷的補充新的知識。
三、完善企業內部審計的措施
內部審計對于企業發展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因此,面對上述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有必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進行完善。
首先,強化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強化審計工作重點需要落實好如下幾項工作:首先,嚴把審計事前監督關口,強化重點工程審計。企業應按照各項工程實際進度狀況,有計劃開展現場審計。其次,嚴把簽約審計關口,抓好資質及質量審計。企業應在簽約前審計過程中,認真執行審計處制定的工程、技術服務、修理、物資采購、租賃、勞務等審計要求,逐項認真審查,嚴格把關,確保簽約主體資格合理、各項資質齊全、項目計劃到位。最后,把好基礎項目審計關口,確保企業效益不流失。對于技術服務、物資采購、設備修理等基礎項目,企業應做到數量審計精細、質量標準核查精細、市場價格調查精細,確保企業效益不流失。對于明確價格的生產中使用的特種車輛,將審計重點放在核定具體工作量上。
其次,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重心應適時下移,抓實基礎管理,提升效益專項審計水平。企業審計科應結合當前面臨的形勢,結合企業領導工作部署,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狀況,進行風險評估,確定專項審計項目,積極開展內部管理效益專項審計。開展事后專項審計,抓實基層基礎管理。審計工作重心下移,將制度的執行力落實到一線、落實到基層,進一步堵塞防范管理漏洞。審計過程中,認真核查每一環節,落實每一項工作制度,對被審計部門、基層單位,在執行制度和規范管理上,進行綜合評價。
最后,強化企業責任,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審計工作服務水平。企業應深入開展全員參與的審計活動,重點排查思想意識、工作作風、工作管理、工作落實方面的問題,針對查擺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解決途徑及措施。修改完善審計管理制度,在審計程序上、細節上進行規范,使之成為干部職工的共同行為準則,確保審計工作的廉潔高效。加強審計人員理論學習教育,強化責任及服務意識,加快辦事節奏,提高辦事效率,真正為基層、為生產一線解決實際問題,審計隊伍服務質量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