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經濟效益審計的涵義
經濟效益審計,是指審計組織依據一定的標準對被審計單位經濟活動的效益性進行的審查與評價,并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促進被審計單位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審計活動。經濟效益審計主要是檢查企業資源利用的經濟性,經濟活動的效率性和執行目標的效果性,借以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找漏洞、挖潛力,改進生產技術,變革經營方式和調整管理機能,提高經營決策的科學性,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從而提高企業競爭能力和獲利能力。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在經營中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否則,企業將慘遭淘汰。內部審計作為企業內部的一個重要經濟管理部門,憑借著對企業經營情況較為了解的優勢,為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利潤最大化服務。內部審計所承擔的經濟效益審計主要包括:企業經營管理審計、固定資產投資和對外投資的效益審計、部門和單位的內部控制檢查、部門和單位財政、財務收支效益審計等。
二、經濟效益審計的特點
(一)經濟效益審計是在安排的審計項目范圍以內,針對一定的審計目標來進行審計的
他不同于一般業務范圍廣泛的檢查或分析工作,這類檢查或分析工作一般無特定目標而注重普遍查找問題。
(二)經濟效益審計要應用專門的審計程序
它依據審計目標,確定審計要點,采用審計方法,取得審計證據,然后對照評價標準,才能產生審計結論,再用以證實審計目標。它經歷的這些步驟是一個系統的審計過程。取得足夠的、可靠的、相關的審計證據才能形成審計意見,產生審計結論,提出審計報告。
(三)經濟效益審計是對審計項目范圍內的經濟活動體現經濟效益優劣所做的評價
這種評價是以審計證據為基礎而進行的證實活動。它針對審計目標,通過證實效益優劣所存在的差距及其具有的潛力,促進被審計單位或事項消除差距、發掘潛力、提高效益。
(四)經濟效益審計的結論
對被審計單位取得的經營業績所作的證實,對其是否履行經濟責任中有關經濟效益部分進行的評價結論。
三、當前開展經濟效益審計的難點和對策
(一)開展經濟效益審計難點
1、理論創新不足
近年來,雖然各級審計機構在開展經濟效益審計過程中取得了一些經驗,但對于如何有效的開展經濟效益審計沒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法體系,局限于單個項目的審計,綜合性的效益審計項目難以取得較大成效。
2、效益審計范圍相對狹窄
目前的經濟效益審計仍然是以財務收支審計內容為主,與嚴格意義上的經濟效益審計
還有距離。對到底開展什么項目的效益審計,效益審計范圍延伸到什么程度,仍然存在疑問。存在這個問題的原因除了內部審計職能的局限性,還有審計人員思維方式和技術知識水平的限制。
3、審計隊伍專業結構難以適應經濟效益審計的深入進行
目前審計人員大都是財務專業,對石油化工行業高度現代化的生產過程、復雜的工藝流程缺乏了解,尤其是對于生產技術指標相關的統計資料不能從根本上理解,原材料價格、生產消耗指標等可以橫向對比的資料很難通過有效途徑獲得,造成經濟效益審計難以深入。
4、計算機知識和信息系統運用不熟練,影響了經濟效益審計的有效開展
信息系統審計在國外已經普遍開展并且取得了顯著成效,而目前我們審計人員往往只熟悉辦公軟件的應用,對于計算機的核心系統不了解,難以發現利用計算機舞弊的現象。隨著各種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應用,單一的從財務數據入手的審計方法難以發揮作用,審計人員面臨更大的挑戰。
5、審計效果難以實現
盡管在審計過程中發現了經營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環節,提出了改進建議,但從實際整改情況看,并沒有改變發生問題的根本原因,同樣的問題屢查屢犯,審計效果利用程度不高。
(二)幾點對策
1、以人為本
審計人員在開展經濟效益審計工作時,應將“查問題、追責任”的監督觀念轉變到“提建議、找措施”的服務觀念上來。一方面,審計人員特別是審計負責人要轉換觀念,深入認識經濟效益審計是查找、分析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促進企業正常運行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深入進行理論探討的基礎上,加大在審計工作中理論聯系實際的力度,盡量達到務實、高效。要有意識的在實際審計工作中不斷總結整理,探索和尋求經濟效益審計的新經驗和新方法,通過從審計實踐中提煉理論,再利用創新的理論指導實踐。
2、調整審計人員結構,優化人力資源
加強職業資格考試,加大學習培訓力度,促使審計人員精通掌握會計、審計、工程、法律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通過到生產一線實地實習等方式充分了解生產工藝流程;適當邀請相關部門專業人員直接參與審計過程。同時,通過加強對企業審計人員的考核,增強她們的競爭意識,不斷進行知識的更新,使其適應現代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要求。 加強計算機知識的培訓,加大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大力開展信息系統審計業務。
4、提高審計成果的綜合利用程度
經濟效益評價結果是十分寶貴的信息資源,企業應充分利用。要運用經濟效益評價結果為加強宏觀控制、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和調整經營戰略服務。要運用經濟效益評價堵塞企業經營管理的漏洞,促進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