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現代市場的經濟體制下,各個國營、民營的一些中小型企業改變管理體制,采取由董事會管理企業,有的企業還聘請專業的管理團隊來實現標準化運作。這樣使經營權和企業的所有權分離開來,傳統的以ORE,即凈資產收益率作為主要的考核方式不適應當前企業格局的變化。必須要推陳出新,尋找適合國有企業生存發展的獨特的一套體系,由此經濟增加值考核方式應運而生,靈活的運用在現在的國有企業中。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就需要明確經濟增加值的內涵,針對其特點進行考核策略分析,運用EVA的運作的過程中的科學性和優越性,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政府的負面干預,提高國企競爭力。
一、經濟增加值的內涵及特點
企業經濟增加值的提出是在1982年,由美國的思騰思特公司研究發明出來的。他們認為,企業只有在創造了價值的前提下,才會真正讓投資方謀取到財富。由此分析,要想知道一個企業是否創造出業績,要看價值創造的多少。如果利潤超出了資本成本,則我們說企業生成了價值,反之亦然。那么怎樣才能計算出經濟增加值呢?有關專家認為企業經濟增加值等于稅后凈利潤與資本成本的差額。通過這一計算方式能夠很快的明了企業的業績虧損與盈利狀況。
企業的總資本有兩個來源:分別為股東和債權人。無論是他們中的任何一方都要求投資就要得到應有的回報。企業既然利用了他們的資金,就必須支付相應的成本,回饋給投資者。通過來源我們就可以很細致的把總資本分為股權資本及債務資本,組合成總資本成本。
通過總資本成本的運作,能夠得到的利潤就是稅后凈利潤。企業可以把這些利潤分配給投資的股東和債權人。
我們通過這樣直觀的計算結果能夠判斷股東的利益是否會得到保障,企業能否給他們提供一個高利潤的回報。由此看來,企業經濟增加值可以引導企業進行明智的投資決策,讓股東的利益能夠達到最大化。
二、國有企業EVA的考核策略
經濟增加值(EVA)考核策略主要在企業的管理體系中展開。把很多的企業業務中使用的不相同的衡量體系歸結在一起,由此產生的一個新型的EVA考核管理體系。這種管理體系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得到開展:
(一)戰略規劃
應用EVA考核的企業在戰略規劃上有著長遠的目標和謹慎的態度,明確約束了資本成本。在企業上市的時候,管理者對投資者做出了這樣的承諾,即三年之內減少運營支出的10%。企業上市之后,管理者對重組計劃嚴格執
行,并在內部裁員。對于將要投資的項目,他們會審慎規劃,結合實際情況做出決策。而在沒有貫徹EVA理念的企業中,絕大一部分人卻有著只要擴大投資,增加收入,利潤就會增加的傳統觀點。
(二)業務組合管理
國有企業在政府的幫扶及自身的努力下,存有了大量的資本。企業要合理運用這些資金實現“錢生錢”的目標。對于那些EVA表現好的業務要多加支持,把資金投入其中,增加更多的利潤。相反對于EVA表現差的業務,要縮減資金投入,把這部分資金放到可以產生更多利潤的項目中去。
(三)資本預算管理
企業內部存有很多固定資產,資本預算就是規劃這些資本的輸出。EVA核算體系在評估項目過程中,預算每年度可能會帶來的經濟增加值,并將這些經濟增加值貼現。
(四)激勵管理
EVA增加的幅度與員工的福利待遇掛鉤,是保證EVA體系經久不衰的根本。
它的獎金數額每年都會根據公式再計算一遍,假設今年的EVA值提高了,則明年的獎金數額就會在當前EVA上升的基礎上得到提升。這種方法使員工的工作熱情得到高漲,與之前國企拼命在預算中控制員工的獎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國有企業EVA考核的意義
國有企業在很大程度上協調著國家經濟,在從事有利于營利的項目同時主要為國家服務,它的性質非常特殊,因此要在國有企業中進行優質改革,而引入EVA考核體系則對國企來說具有很大的意義。
(一)挑戰傳統利潤指標
在EVA的考核方式中出現這樣一個評判標準“價值和利潤不是等同的”,有些國企看似創造了很多的利潤,但它不一定創造了價值。而有些創造價值的國企卻一定創造出了利潤。我們從給股東的回報以及本身的資金總成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企業的現狀。
在新的市場經濟環境下,經濟增加值和傳統的會計利潤之間出現了矛盾。經營者在這樣的形勢下發動合作伙伴,促進資金的流動,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利潤。
(三)應用于績效評估
目前國際化進程加快,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正在進行改革,國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多年屹立不倒卻缺乏創新精神。落后的管理體制讓它缺乏同外資企業的競爭力。而在國企內部開展EVA績效評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讓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得到優化,而且EVA的績效考核模式在國企中非常適用。
四、結束語
在以上對于經濟增加值的考核策略討論中,主要在經濟增加值的內涵,優越性和科學性分析以及國有企業如何有效運用的問題上探討了一些觀點。希望我國政府也為國有企業的突破而不斷努力,改善國有資本的運營效果,推進國有經濟發展,提高法人治理水平等。讓相當一部分的國有企業增加競爭力,與外資企業縮小差距,為EVA考核策略的實施提供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