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召開的浙江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提出2012年全省計劃交通建設投資546億元,重點推進路網、港口、物流三大建設。其中公路427億元(含站場24億元),港航103億元,民用機場13億元。由于交通建設工程造價高,使得籌集建設資金成為制約交通發展的首要障礙。通過探討當前交通建設投融資政策,研究出符合政策的、實用的投融資渠道和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國內交通建設資金需求現狀
“十二五”期間是我國經濟既要度過金融危機影響的災難期,也是公路行業實現小康目標和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完善多元化投融資政策,積極利用社會資金,加快交通基礎建設的發展。2012年,江蘇交通基建計劃投資752億,山東交通基建計劃投資580億,安徽交通基建計劃投資520億。發展交通建設的主基調定下了,資金的籌措就顯得更為關鍵了。
二、國外交通建設投融資模式狀況和發展趨勢
從國外投資建設及運營交通項目的實踐情況看,主要采用以下模式:政府投資。通過招標,以簽訂租賃合同或特許經營合同等方式,委托專業公司進行經營管理;政府投資,設立授權經營的公共事業機構進行經營管理;政府投資,并由政府行政機構直接經營管理;項目融資、特許經營;多元化的市場融資,由股份制公司進行經營管理。在具體實踐中,對于某個特定項目,也有可能是幾種模式的混合,但基本模式不外乎以上幾種。
三、國內交通建設投融資研究
我國公路建設投融資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財政撥款,預算內撥款,用于主線公路建設;實行以工代賑,促進縣鄉公路建設;征收車輛購置費稅、燃油稅,資金納入國家財政預算管理,為公路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貸款修路,收取過路、橋費償還貸款;利用資本市場,采取轉讓公路收費權、發行企業債券和在境內外發行股票等形式,籌措建設資金。通過公路資產重組,組建公路股份制公司上市發行股票,利用資本市場籌措公路建設資金;利用外資,用外資建設公路主要是兩個渠道:一是直接利用外資,與外商合作投資公路建設項目,或轉讓已建成公路的收費權直接獲取外資,用于公路建設;二是利用外國政府貸款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
隨著交通建設需求的日益增加,交通部提出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快交通建設。爭取各級政府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采取優惠政策,鼓勵通過發行債券、股票、貸款、盤活存量公路資產以及企業和個人投資等渠道籌集資金。鼓勵各種基金 、住房公積金以及某些證券投資基金等向公路
事業投資的渠道。設立公路產業投資資金。今后境內外依法設立的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以及自然人,都可以投資參與公路基礎設施的建設。
在資本市場方面,用地方政府資信作擔保發行交通建設企業債券,以紹興市交通融資為例,紹興市交通基礎設施近幾年的投資規模比較大,僅2009年初開工建設的嘉紹跨江通道和紹諸高速公路兩個項目,投資規模即達195億元多,如此大的資金投入,除部分國家撥款外,絕大部分靠以國有獨資的紹興市交通投資集團為平臺解決。為解決以上兩個項目的資本金問題,紹興交投集團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過企業間的整合和資產注入,使得紹興交投達到符合發行企業債券的要求,并于2009年10月成功發行企業債券20億元;其次,發行信托投資產品;還可吸引保險基金、社?;鸷妥》炕鸬却笮突鸷兔駹I資本參與投資。在利用外資方面,可以中外合作基金或中外合資公司的形式,嚴格遵循相應法律法規參與投資。
通過引入民營資本和外資,實質是在壟斷領域引入競爭機制,其實現的關鍵就是政府職能的合理定位和有效執行。在投融資中政府應由過去的主導角色,變為合作者的角色。在傳統的模式的基礎上對融資渠道、建設和運營環節進行改革,建立多種收益模式,不同程度地吸引社會投資,同時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達到市場化運作的目的。豐富投資主體,拓展融資渠道,使更多的民營資本和外資參與項目建設和經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投資回報,減輕政府初期建設投資負擔和風險,形成政府、企業和私人企業“多贏”的合作形式。參與各方可以達到與預期單獨行動相比更為有利的結果,符合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宗旨。
目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我們要適應新形勢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需求,進一步拓展投融資渠道,充分發揮各方積極性,因路制宜地探索投融資方式,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提供有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