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憑借勞動力成本優勢和巨大的市場潛力迅速成為世界工廠,與這創造過程始終相伴的是中國不斷對外開放以及外資的源源流入。1980年我國的出口貿易總額為271.2億元,到2009年出口貿易總額增長到了82029.7億元。1985至1991年,我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年平均額為29.93億美元,到2009年則增長為900.33億美元。出口貿易的不斷壯大及FDI的日益增多緩解了我國的就業壓力,但面對中國產出高度依賴出口和FDI的現狀,我國的就業問題仍然日益嚴峻。
2008年以來,受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國出口和FDI的 流入規模都出現了明顯的下降態勢,就業壓力隨之陡增。這也引起了我們對如何發展出口貿易,有效利用外資以進一步解決就業問題的進一步思考。
一、理論思考
出口與就業的關系可用對外貿易乘數理論來解釋。該理論認為一國在既定的邊際消費傾向作用下,由于對外貿易收入的增加,該部門的消費也將增加,相關生產部門的收入和消費也隨之增加,最終國民經濟增長和國民收入將加倍增長。也就是說,一國的出口和國內投資一樣,對就業和國民收入有倍增作用。當商品和服務出口增加時,相應地出口產業部門的就業人數將上漲,與此同時由于出口產業部門從國外獲得的收入增加,其消費也將增加,從而引起其他產業部門擴大生產、收入增加,就業也隨之增加。
一般來說,外商直接投資對東道國就業的影響具有兩重性。一是創造效應,二是擠出效應。外商直接投資企業的增加會直接創造就業機會,而FDI絕對額的增加也將促進相關企業的就業。這種創造效應可由“兩缺口”理論來解釋。該理論認為,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外資可填補儲蓄缺口和外匯缺口,以彌補其在高速發展中資源的不足,這種對供給的補充將會刺激就業。FDI還存在就業擠出效應。當FDI企業并購東道國企業時,可能采取裁員等措施。此外外資企業的進入,加劇了國內市場的競爭,使內資企業難有立足之地,這將使大量企業員工失業。
二、 實證分析
(一)模型
本文從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入手,結合國民收入方程,建立起一個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如何影響中國就業的模型。
首先將生產函數■變換為:
■ (1)
其中,L為就業人數,Y為產出,K為資本。
根據國民收入方程可知,產出
可認定為由對外產出即出口及對內產出組成。
為引入出口和FDI并簡化分析,本文假定內資和外資不存在區別,總資本為■,其中■和■分別表示內資和外資,u表示內資在總資本中的比例。本文把總產出定義為對外產出(即出口)和對內產出的加權平均: ■,其中■和■分別表示對外產出和對內產出,v表示出口在總產出中的比例。
式1轉換為式2:
■ (2)
結合David Card(1990)提出的就業方程可知,就業量還取決于工資水平等因素。
綜上分析,本文就以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數據建立面板模型如式3。
■ (3)
i=l,…,29,(I=29); t=1995,…,2009(T=15)
其中i代表全國各個省份。西藏地區數據不完整,故不予考慮,重慶1997年后才成為直轄市,故將其數據則并入四川省。t代表各個年度;■為待估參數;■為隨機擾動項;EMP代表各省各年的就業數量;FDI代表各省各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流量;IN代表各省各年固定資產投資流量;X代表各省各年出口額;R代表各省各年對內產出;W表示各省各年實際職工平均工資。
(二)結果與分析
本文采用面板數據模型,為保證參數估計的有效性,本文采取Hausman檢驗來判定如何設定模型形式。
面板數據模型分為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本文首先使用隨機效應模型估計方程,并做Hausman檢驗。結果顯示Hausman統計值為43.979,在1%的水平下顯著,未通過檢驗,因此方程不是隨機效應模型。
用固定效應模型擬合全國總體方程,得到如表1的回歸結果。
從表1可得,判定系數和F統計值較高,表明方程擬合優度較好。各解釋變量的P值都小于0.05,說明其高度顯著,具體參數經濟意義如下。
FDI的相關系數為0.0021,表明FDI對我國就業的彈性為正,FDI增加1%,將拉動我國就業總量增長0.0021%。
IN的相關系數為0.0627,表明固定資產投資增加1%,將拉動我國就業總量增加0.0627%,IN較FDI而言,對我國就業增長的拉動作用更大。
W的系數為-0.0543,表明職工平均工資每增加1%,將導致就業下降近0.0543%。這種負相關關系與經濟理論是一致的。工資是剛性需求,這意味著當工資上調時,勞動力需求將減少。
產出增加將創造更多就業。回歸結果顯示,出口的系數達到0.0304,其他產出的系數達到0.0637,表明當出口增加1%時,就業總量將增長0.0304%,其他產出增加1%時,就業總量將增加0.0637%。出口和其他產出對全國的就業增長都起推動作用,但其他產出的作用更為顯著,這是因為我國出口占GDP比重較小。
綜上分析,FDI對我國就業的推動作用較小。這可
能是因為外商投資企業多集中于資本和技術密集型企業,其對技術含量較高的資本需求較旺盛。此外出口對就業的拉動作用較為顯著,為緩解我國的就業壓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通過建立計量模型,分析了我國出口、FDI與就業之間的關系,發現FDI對我國總體就業有推動作用,但與國內投資相比FDI的就業促進作用較小,就業增長主要還是靠國內投資拉動。出口對于就業有顯著的正效應。
結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一是擴大對外貿易,積極引進外商直接投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二是加強宏觀規劃與產業引導,優化出口和FDI的產業結構。不僅要關注數量,更應注重外資質量和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此外政府應采取措施,結合當地的產業基礎、經濟優勢,制定配套規劃,以使外資企業產生長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