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學中的杠桿作用是指由于固定支點和力臂的影響,杠桿一端較小范圍的作用力變化引起另一端更大幅度的變化,杠桿原理應用在財務管理中即指由于企業負債籌資產生的財務杠桿效應。財務杠桿是一把雙刃劍,既可能為企業帶來財務杠桿收益,也可能給企業帶來財務杠桿風險。因此,企業需要認真研究分析影響財務杠桿作用的各種因素,合理運用財務杠桿為企業創造更大的收益。
一、 財務杠桿的含義
財務杠桿效應是指由于固定性資本成本(如利息、優先股股利、固定租賃金等)的存在,使企業普通股收益(每股收益)的變動率大于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現象。它強調了企業對債務籌資的利用。杠桿原理運用于企業的財務管理中,目的在于借助杠桿的機械作用來放大杠桿一端的動力,達到以少勝多、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財務杠桿的作用原理分析
在資金總額和資本結構既定的條件下,當有固定利息費用、固定優先股股利和固定的租賃費用等資本成本存在時,如果其他條件不變,債務資本的總額是固定的,此時當息稅前利潤增加時,每一元息稅前利潤分攤的利息費用將會降低,從而使普通股收益增長率大于息稅前利潤增長率,即產生了財務杠桿利益;同理,當企業的息稅前利潤減少時,每一元息稅前利潤所負擔的債務利息將會增加,從而給每一股普通股帶來更大的損失,即財務杠桿損失。一般情況下,財務杠桿系數越大,主權資本收益率相對于息稅前利潤率的彈性就越大,如果息稅前利潤率上升,則主權資本收益率將會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稅前利潤率下降,那么主權資本利潤率將會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從而產生了財務風險。財務風險存在的實質是由于負債經營使得負債所負擔的那一部分經營風險轉嫁給了權益資本[1]。
三、 財務杠桿作用的影響因素分析
負債的財務杠桿作用大小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DFL)衡量, 一般情況下, 財務杠桿系數越大,主權資本收益率對于息稅前利潤率的彈性就越大。
從公式上看,DFL=(△EPS/EPS)÷(△EBIT/EBIT)
式中,DFL為財務杠桿系數;△EPS 指普通股每股收益的變動額,EPS是普通股每股收益,△EBIT指息稅前利潤變動額,EBIT指息稅前利潤。經過變形,該式可表示為:
DFL=EBIT/ [EBIT-I-],其中PD指優先股股利,I指債務利息,T指所得稅稅率。
從財務杠桿系數的變形公式可以看出,影響財務杠桿的因素有:
(一)普通股收益水平
包括息稅前利潤和固定資本成本(固定的債務利息、優先股股利和租賃金等)高低。如果債務資本僅考慮利息因素,則DFL=。可見,財務杠桿系數與息稅前利潤負相關,與固定資本成本正相關。
(二)所得稅稅率水平
由變形公式可以看出,如果考慮優先股股利,所得稅稅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大,反之所得稅稅率越低,財務杠桿系數則越小。
(三)企業資本結構中債務資本的比重
負債比率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與負債利息率的影響相同。即在息稅前利潤率和負債利息率不變的情況下,負債比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大;反之,財務杠桿系數越小。也就是說負債比率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總是呈相同方向變化的。
此外,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對待風險的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財務杠桿的運用。若企業的所有者和經營者是經驗豐富、富于冒險精神的決策者類型時,則會偏向于較多地采用負債籌資經營的方式,利用財務杠桿效應為企業獲得超過投資收益率的收益;相反,如果企業的所有者和經營者是保守穩健型的決策者類型時,企業資本結構中將更多的通過發行股票來籌集權益資金,此時財務杠桿效應在企業中的作用不明顯。
四、 合理運用財務杠桿,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的幾點對策: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財務杠桿雖然能為企業所有者帶來額外收益,但是在企業利潤下降的情況下,同樣也會放大企業的財務風險。因此如何科學合理地利用財務杠桿,為企業所有者帶來收益的同時很好地回避財務風險,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債務資本利息率大小對權益資本收益率的影響分析:
企業的資本收益=企業投資收益率×總資本-債務資本利息率×債務資本=企業投資收益率×權益資本 + (企業投資收益率- 債務資本利息率) ×債務資本 ①
(此處的企業投資收益率 =息稅前利潤 ÷資本總額,即息稅前利潤率)
將等式①兩邊同時除以“權益資本”,可得:
權益資本收益率=企業投資收益率+(企業投資收益率- 債務資本利息率) ×債務資本/權益資本 ②
由公式②可見,當企業借款利息率小于投資收益率時,負債籌資經營才會給企業帶來超過投資收益率的收益,此時財務杠桿將放大企業權益資本的收益水平;相反,如果企業的投資收益率不足以彌補債務資本的利息率時,企業的權益資本收益率將小于企業投資收益率,加大了企業的財務風險。要保證企業的負債經營不發生虧損,需要找到一個可接受的債務資本利率的最大值,超過這個數值時負債經營不但不會為企業帶來財務杠桿收益,反而將導致企業虧損,面臨財務風險。令“權益資本收益率=企業投資收益率+(企業投資收益率-債務資本利息率)×債務資本/權益資本=0”,解得:企業投資收益率×(1+產權比率)=債務資本利息率×產權比率,所以,債務資本利率=投資收益率×。可見,要使負債經營不產生財務風險,債務資本利息率最大不能超過“投資收益率/資產負債率”的數值,因為超過這個數值時,企業高額的利息負擔將由一部分權益資本來彌補,企業每股利潤的下降幅度大于息稅前利潤下降的幅度,企業將面臨財務危機,甚至可能資不抵債而破產。因此,企業的決策者必須仔細分析負債籌資的資本成本,權衡財務杠桿收益和財務風險,以便做出正確的籌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