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低碳經濟轉型研究”課題。批準號:201011BZZ179
一、湖南省低碳經濟發展宏觀背景
低碳作為一種經濟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特征。在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和追求綠色GDP上,是人類社會文明史上又一次質的飛躍。
全球經濟復蘇,西方發達國家開始了“新工業革命”,為搶占低碳經濟制高點,紛紛出臺優惠政策。目前我國碳排放量在世界上居于第一位,對于世界環境的保護我國責無旁貸。在世界新一輪經濟增長點——低碳經濟環境創設上,我國碳排放量高,環境污染嚴重,對發展低碳經濟十分重視,但壓力很大。2006年至今先后出臺氣候變化評估方案。“十一五”提出發展新型能源技術,節能減排指標。要發展低碳經濟,需要在人口多,污染大,經濟基礎比較差的區域推廣普及。湖南省人口密集度高,污染程度嚴重的地區正符合條件。
二、湖南省發展低碳經濟的機遇和挑戰
(一)湖南省發展低碳經濟的機遇
“十一五”期間,據統計我國工業能源消耗比重達72% ,農業的能源消耗比重僅為3%,其他行業能源消耗比重為l4%。生活消費的能源消耗比重為10%。可見,經濟發展再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在工業耗費能源和資源的最大的產業的形勢下,加快轉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以科技發展促進經濟發展。“十二五”時期提出,以經濟發展為主,協調好資源、環境、社會、經濟,帶動社會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低碳產業本身存在優勢。低碳經濟,特征為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小,低碳發展、低碳產業、低碳生活的經濟形態,成了所有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十一五”時期,湖南按照國家節能降耗控制目標要求,嚴控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降低高耗能行業比重,優化產業結構。
(二)湖南低碳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低碳經濟也是一把“雙刃劍”,低碳產業的發展給湖南經濟帶來新的活力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能源消費增長較快,優質清潔能源所占比重偏低。近年來湖南經濟發展迅速,連續5年保持11%以上的GDP增速,但是相應的能源消費總量和增長速度也在加快。湖南能源消費結構仍以煤、油等能源為主,可見優質清潔能源所占比重偏低。湖南的十大優勢產業與環境的關系尤為密切,需要從廣度和深度上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之間的矛盾,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防止產能過剩。湖南的經濟增長主要依賴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產業,在能源利用效率低,產業結構不夠合理,能耗水平仍較高,如何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加
大治理力度。
三、關于湖南省發展低碳經濟的建議
(一)在取得的成效基礎上,出臺一系列的政策
湖南省在低碳理論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成立了學術團隊。學術團隊與湖南省株洲市政府、資興市政府開展了創建低碳示范城、低碳經濟工業園等合作項目,與湖南省經濟委員會合作,為湖南省的經濟發展規劃和地方經濟發展獻計獻策。此外,學術團隊為湖南大學MPA學員、科學學位的研究生開設了《兩型社會與低碳經濟》專題課程。
(二)以科學發展觀的戰略思想武裝頭腦,合理編制發展規劃
其實,適應國家新的政策需要,也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所在。構建湖南低碳經濟發展藍圖,為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發生根本性轉變,湖南省政府制定出臺的低碳產業發展規劃、節能減排規劃、循環經濟規劃,要切合本省實際,低碳產業的統計和考核指標,要求全省統一,并要具有引導性。在統籌湖南城鄉一體化發展中,加快低碳產業的區域布局,積極開展低碳產業發展在各縣的試點工作,促進產業的轉型與發展。在政策上給予試點縣優惠,從發展產業入手并先行先試,構筑可以推廣借鑒的樣板。
(三)構建低碳產業結構體系,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發展方式轉變
嚴格執行國家產業和宏觀調控政策,控制高耗能項目上馬,使產業結構合理化,加大節能減排力度。促進產業結構向集約型轉變。促進企業振興和結構調整,充分利用政策和國際金融危機的倒逼機制,抓住這輪經濟周期中的歷史性機遇,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加強自主創新,加大高新技術產業培育,千方百計推進企業技術創新,推進產業升級,加快重組步伐。對政府官員實行低碳績效考核,考核其對技術改造的重視和支持程度,使他們與企業一道共同推行低碳經濟,達到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統一。
總之,低碳經濟是一項利國利民新生事物,政府要加大宣傳低碳經濟和節能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力度,營造市場引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將低碳文化和節能意識變為社會意識。是人類與自然界和諧共生實現科學發現新的經濟模式,強調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的經濟發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