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和消除會計假賬,對于一個企業、一個地區乃至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本人就加強會計管理,消除會計假賬議題做如下思考。
一、問題的提出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一個在社會上有著很好形象和經濟業績的企業,突然爆出嚴重虧損信息而宣布企業破產;地方領導在人大、政協“兩會”期間公布的年度經濟發展指標,在相隔不長的時間里就做出較大的數字調整(擠壓水份)。這樣的現象的出現,體現的是市場經濟中企業間競爭的激烈和殘酷,反映的是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不真實性,顯示的是存在著大量的企業會計假賬問題。由于企業存在著的會計假賬,導致其生產經營信息不真實,大量企業生產經營信息的不真實也導致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指標的不可靠。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地區很難正確地做出經濟發展的遠景規劃和重大經濟決策。因此,如何加強會計管理,治理和消除會計假賬已成為財會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
二、問題的分析
企業會計假賬問題隨著社會信用危機的加劇,社會道德倫理標準的扭曲,特別是企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的驅動而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常見的企業現象。會計假賬主要由如下幾方面因素所形成。
(一)會計人員迫于領導的意愿和壓力,編造假賬
企業的領導,特別是民營企業“老板”對會計擁有領導權和管理權,會計在企業中就是“老板”雇用的“帳房先生”。為了企業的發展和爭取最大利益需要,企業領導往往會向會計人員施壓,迫使會計人員按照領導的意圖違背現有會計法規,在會計工作中弄虛作假。這種在領導的指使、強令下被動做假帳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一般的講,企業的會計大都會按照領導的意圖去做,否則其個人的利益會受到嚴重的損害,甚至丟了飯碗。在一定意義上講,思想品德低下、不講誠信、不遵紀守法的企業領導是企業會計假賬形成的主要責任者,而會計只不過是按照領導的意圖完成了編造假賬的專業技術工作而已。
(二)地方領導不正確的政績觀促使企業編造會計假賬
當前,各省市都在努力地發展經濟,而經濟指標的增長快慢不僅是反映地方領導政績大小的標志,更是地方領導職務升遷的重要砝碼和依據。為此,個別地方領導(相當多的城市)在不正確的政績觀驅動下,不顧地方的客觀實際,急功近利,大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盲目地下達招商引資、經濟增長指標,以及可望不可及的國有企業扭虧指標。使得各縣區為完成這些指標大玩數字游戲,也逼著企業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而不得不編造虛假的會計報表。
(三)會計人員自身素質低下而形成的假賬
有的會計(少數)人員由于道德修養不夠,利欲熏心,見利忘義,法律意識淡薄,為了謀取個人的經濟利益,甚至觸犯法律,因有重大貪污和挪用公款等行為而編造企業會計假賬。
還有的會計人員缺乏鉆研業務、精益求精的精神,默守陳規,不求上進,業務知識貧乏或知識老化,專業技術水平低,對會計準則、會計制度也知之甚少,無法按照新規定開展工作。因此,在開展會計工作中出現一些人為錯誤,也形成了一些會計假賬。
(四)法律監督機制不完備,治理和消除會計假賬泛力
目前,會計監督、財政監督、審計監督、稅務監督等監督標準不統一,各部們在管理上各自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種監督不能有機結合,難以形成全力,是法律監督機構難以發揮有效地監督作用的主要原因。就我市而言,雖然有關部門每年都要進行稅收財務物價檢查,會計師事務所每年都要對會計報表審計驗證,但其經常性、規范性以及廣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給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而企業中設立的內部審計部門,往往受到企業領導的左右,很難對企業的財會工作發揮監督職能作用。
(五)懲治力度不強,助長了會計假賬現象的產生
企業是社會各方利益的聯結點,這就決定了投資者從中獲取投資報酬;管理人員從中獲取薪金;政府從中獲取稅金。在各方利益發生沖突的情況下,投資者、管理者考慮和注重的是企業微觀利益,政府考慮和注重的是實現本市資源最佳配置的宏觀利益,其沖突的碰撞極易造成企業會計假帳的產生。而我們國家對違反會計職業道德的處罰力度不大,使得違反會計法規的成本低廉且能給違法者帶來巨大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助漲了企業造假的氣焰,使得假賬現象在企業中普遍產生。
三、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
(一)培養和造就品德高尚、遵紀守法的企業家是消除會計假賬的重點
一是創造企業家成長的適宜環境。企業家的品德高尚、遵紀守法在一定意義上講,主要靠自身的長期修為。但外部環境和條件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各地應借鑒青島市培養和造就優秀企業家的做法,按照“職業化、現代化、國際化”的要求,大力實施“高層次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工程”,多層次、多渠道地開展了對企業家的培養培訓。通過事業激勵,為有能力的企業家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通過物質激勵,實行基薪和風險收益相結合的年薪制,讓管理與勞動、資本、技術一樣參與企業分配;通過精神激勵,讓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家擔任各級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使他們有榮譽、有地位、受尊重,培養和造就一批品德高尚、遵紀守法,講誠信、會管理、善經營的企業家,有了這樣的企業家,也就在源頭上消除了企業會計假賬形成的基礎。二是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市場經濟愈發達就愈要求誠實守信,這是現代文明的重要基礎和標志。治理企業會計假賬問題必須建立企業失信黑名單制度,凡是有會計假賬的企業都要列入黑名單,按照情節的輕重給予不同的處理,情節嚴重的通過新聞媒體的曝光并進入社會化共享的信息網絡,使他在社會上失去了信譽。同時,加大處罰力度,出臺會計假賬處罰規則,用法律的方式建立長效的治理機制。
(二)提高會計人員專業水平是避免形成假賬的基礎
地方主管部門要有計劃地開展會計專業知識培訓工作,提高會計人員做好本職工作的能力。通過培訓,使會計人員對《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有新的認識、理解和掌握,能夠正確地運用會計知識解決好工作中遇到新情況、新問題;能夠做到正確地理解會計科目的含義,所做的賬目符合國家會計法律的規定;能夠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體現企業真實的生產經營情況,經得起相關部門的檢查和審計。
(三)提高會計人員思想素質是消除會計假賬的必須條件
對于會計人員,應加強遵紀守法的教育,加強思想品德的修養,增強其對企業、對社會的責任感,使會計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夠自覺地遵紀守法,抵御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物質利益的誘惑,不損害企業和國家利益,不損公肥私,以《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為尺度來開展會計工作,在工作中體現和弘揚會計職業道德。
(四)加強制度體系建設是消除會計假賬的有效措施
獎懲制度是會計工作制度中的重要內容,是鼓勵先進,鞭策落后的有效措施。它可以使優秀的會計人員更加愛崗敬業,努力地鉆研業務,提高做好本職工作的能力。同時,健全和完善相應的企業會計工作細則等制度,用制度規定會計人員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形成一種長效的規范機制,對于企業開展好會計工作極為重要。
(五)建立監督制度是消除會計假賬的基本保證
目前,我國既有代表國家利益的財政、審計、稅務等國家監督機關,也有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等履行社會監督職能的社會中介機構。通過監督,使會計工作更趨于制度化;通過監督,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治理腐敗。同時,還應充分發揮職工代表大會、監事會的作用,使會計人員真正履行好會計職能,從而提高整個會計行業的服務水平。
(六)創新企業會計管理模式是消除會計假賬的治本方略
探討和實施會計委派制工作模式是消除企業會計假賬的工作方法。會計委派制是把會計人員從企事業單位中獨立出來,由國家對所有會計人員實行統一委派分級管理,會計人員代表國家對單位的經濟活動實施直接監督,單位負責人不得干預會計人員工作的一種管理體制。這種體制可以有效地擺脫企業領導的干涉,實現會計工作的相對獨立性,能夠按照《會計法》履行會計人員的職責,忠于職守、依法辦事、堅持真理、維護財經紀律,充分發揮會計監督的作用,有利于維護企業和國家的利益。對于地方而言,可以由國有大型企業試點,由地方主管部門選派優秀的會計人員專業開展工作,在體現工作成果的基礎上,認真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在地方一些影響較大的企業中推廣,推進會計假賬的治理和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