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績評價一直是近年來國內外理論和實務界很關注的課題,科學地評價企業業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比如可以為出資人任免管理人員提供重要與依據等。要想使評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評價過程必須嚴格遵守評價原則。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理論研究的深入,評價原則越來越全面,主要包括系統全面原則、靈活可操作原則、科學實用性原則、可拓展性原則、統一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和成本效益原則等。雖然國家財政部等五部委為適應企業業績評價工作的開展對評價方法做過指導性調整,但仍存在薄弱之處。表現在:一是缺乏戰略思想,現行的績效評價體系在體系的設計和指標的設置上仍過于偏重財務評價,權重設計仍沿用傳統的固定權數法,使得財務評價指標與評議指標之間未有機結合,評議指標僅僅作為財務指標的補充,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在體系中沒有得到體現;二是反映現金流量方面的指標過少,忽視了現金流對企業發展的重要影響,使投資者在評估公司營運能力、收益能力及償債風險時缺乏較為準確的參考依據;三是非財務指標在衡量和運用方面還有待于改善,由于缺乏定量方法,造成主管隨意性較強,不利于客觀公正的進行績效評價。
價值管理的核心是價值評估,其方法主要有綜合績效評價法、平衡計分卡法和經濟增加值法等。企業價值評估的目的是分析和衡量一個企業或一個單位的公平市場價值,并提供有關信息以幫助投資人和管理當局改善決策。不同的評估方法其所側重的方向有所不同,綜合績效評價法是通過對若干財務績效指標和管理績效指標進行分別測算、分別評分,按照權重的不同,進行綜合評判。將數據與往年進行對比,找出企業經濟效益上升或下降的因素,并加以分析,為管理者提供較為客觀的評價報告。
而平衡計分卡法是通過財務、客戶、內部業務流程和學習與增長四個方面及其業績指標的因果關系,全面管理和評價企業綜合業績。其突出的一個特點在于系統地引入一系列非財務因素,包括客戶方面、內部業務流動方面、學習與增長方面的因素,并根據具體要素,設計相應的具體目標或指標。財務角度主要關注股東對企業的看法,以及企業的財務目標,考察管理層過去的行為及其導致的財務結果。對于客戶方面,客戶消費一般關注時間、性能、質量、成本和服務要素,以此明確目標,再將目標細化為市場份額、客戶滿意度、客戶貢獻利潤、老客戶挽留率等具體指標。與此同時,企業的成長與員工和企業能力素質的提高息息相關,企業唯有不斷地學習與創新,才可以長遠發展。平衡計分卡法既然有積極有利的一面,也難免存在局限性,比如:非財務指標的建立存在一定的難度、確定績效的衡量指標較難、組織戰略或結構變更時計分方法難以與時俱進等,這對企業的業績評價體系提出了挑戰。
近年來最引人注目、廣泛使用的企業業績考核指標是經濟增加值,它是一種把會計基礎和價值基礎結合起來的評價方法。在計算企業經濟增加值時,應當對企業一定時期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及附注等資料進行分析,對會計口徑的利潤作出一系列調整,得出稅后凈營業利潤。需要調整的事項主要有研究開發費用、變賣主業優質資產收益及其以外的非流動資產轉讓收益等。經濟增加值方法較充分地體現了企業創造價值的先進管理理念,有利于促進企業致力于為自身和社會創造價值財富,它可以避免會計利潤存在的局限性,有利于消除或降低企業盈余管理的動機和機會,比較全面地考慮了企業的資金成本,兼顧了資本投入與產出效益,有利于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和提高資本使用效率,控制財務風險。經濟增加值不僅僅是一種業績評價指標,還是一種全面財務管理和薪金激勵體制的框架。它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它把資本預算、業績評價和激勵報酬結合起來,有利于企業實施科學地價值管理和業績衡量。過去,人們使用凈現值和內部報酬率評價資本預算,用權益資本報酬率或每股收益評價企業業績,用其它的一些效益指標作為發放獎金的依據。經理人員決策時,常常要考慮一堆相互矛盾或互不聯系的財務指標。經理們的獎金計劃不斷變更,使他們無所適從,只好糊里糊涂應付眼前事變。以經濟增加值為依據的管理,其經營目標是經濟增加值,資本預算的決策基礎是以適當折現率折現的經濟增加值,衡量生產經營效益的指標是經濟增加值,獎金根據目標單位的經濟增加值來確定。這使管理變得簡單、直接、統一與和諧。經濟增加值框架下的綜合財務管理系統,可以指導公司的每一個決策,包括營業預算、年度資本預算、戰略規劃、企業收購和公司出售等。經濟增加值是一種培訓員工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是一個獨特的薪金獎勵制度的關鍵變量。它第一次真正把管理者的利益和股東的利益統一起來,使管理者像股東那樣思維和行動。它還是一種治理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在這種控制制度下,所有員工可以協同工作,積極地追求最好的業績。
由此可見,經濟增加值方法的優勢非常明顯,但該方法目前只是處于探索嘗試階段,還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經濟增加值是在利潤的基礎上計算的,屬于財務指標,未能充分反映產品、員工、客戶、創新等非財務信息;對取得預測資本成本的相關參數存在一定難度;企業所處發展階段對經濟增加值有一定的影響;對于資本和凈收益的調整項目存在許多爭議,這些爭議不利于建立一個統一的規范,而缺乏統一性的業績評價指標,只能在一個企業的歷史分析以及內部評價中使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