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物資供應管理是生產開展的前提,而且科學的物資計劃管理有助于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在我國新時期發展的進程中,煤炭企業應著力提高物資管理的計劃性,引導物資供應由粗放向集約轉變。
一、煤炭企業物資計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煤炭企業承擔著資源開發和生產加工的重要使命,物資消耗量大。在物資管理工作中,計劃管理是物資采購、物資供應工作的基礎。煤炭企業生產加工和日常管理所需的物資,都需要按照計劃完成采購,然后供各需求單位、部門使用。物資計劃管理越科學,越能為煤炭企業節約資金,提高物資供應的效率。而且物資計劃管理能夠從制度層面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通過科學編制物資計劃,使物資供應合理有序,并擴大批量采購,減少采購批次,確保物資供應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因此,煤炭企業應將物資計劃作為組織供應活動的行動綱領,從服務生產運營的角度推動物資計劃管理的發展。
二、煤炭企業物資計劃管理工作發展的需求
我國新時期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物資計劃管理工作發展的需求必須引起煤炭企業足夠的重視。一方面,企業物資計劃管理應從粗放向集約轉變。長期以來煤炭企業粗放的經營方式給物資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物資計劃管理同樣存在粗放性的問題,煤炭開采、加工生產和日常管理等單位、部門在制定物資計劃時存在很大隨意性,缺少成本意識,物管科最后匯總的物資計劃將會使大量流動資金被占用。所以煤炭企業物資計劃管理的發展應遵循集約化方向,優化資金使用,減輕物資采購壓力。
另一方面,企業物資計劃管理應體現前瞻性和主動性。物資計劃本身就強調了事前管理的重要性,未雨綢繆,科學預期。但是在煤炭企業中,物資計劃管理卻存在被動性,物管科主要是統計各部門的物資需求,而實際上很多物資并不屬于急需采購的范疇,既占用資金,又容易導致物資閑置發生損耗;而煤炭開采、加工生產過程中的急需物資卻經常出現供應不及時的問題。這說明煤炭企業未能從企業發展戰略、運營的角度預先安排充足的物資,物資計劃管理前瞻性不足。
三、煤炭企業物資計劃管理工作發展的舉措
針對以上需求,煤炭企業物資計劃管理工作的發展應努力實施以下舉措:
第一,科學編制物資計劃。煤炭企業物資計劃的編制是物資管理的首要工作,計劃編制應清晰劃分物資申請計劃與物資需用計劃的不同原則,按各自要求執行編制工作。物資申請計劃是由各使用單位、部門按編制原則和要求編制,物資需用計劃則是由物管科根據審核后的申請計劃,結合本期生產任務量編制。在物資申請計劃編制方面,各單位、部門應按照煤炭企業下達的生產任務和管理部門測算的物資消耗量,合理編制申請計劃。申請計劃的總金額原則上不能超過本單位、部門材料費承包指標,除非有特殊原因,需經主管經理批準,方能增加計劃。在物資需用計劃編制方面,物管科的分管計劃員應依據煤炭企業的月度生產作業計劃、材料費承包指標、同期物資消耗情況、審核后的各單位和部門申請計劃,綜合編制出需用計劃。
第二,嚴格審核物資計劃。物資計劃編制后,嚴格的審核是成本控制、節約資金的保障。為改變煤炭企業物資計劃編制的被動性,對物資需用計劃的匯審應放置在突出的位置,目的在于控制物資計劃的數量、質量和價格。為此,煤炭企業應組建專門的匯審團隊,由企業高層領導、科長、主管科長、計劃員等共同參加匯審,各司其職,使計劃匯審向制度化邁進。計劃員著重對物資計劃的編制依據進行說明,其他領導主要負責物資計劃的分析研究,以保證生產和安全用料、節約物資消耗為審核原則,從中查找不必要的物資采購計劃,經過修改、論證,最后由相關領導簽字,批準執行。
第三,加強物資計劃執行的跟蹤反饋。采購部門接到物資計劃后,計劃員應及時跟進各種物資的到貨情況,尤其是煤炭開采、加工生產方面的急件與重要物資,計劃員更要時刻監督物資運送和供應,詳細記錄物資計劃的到位時間、供需協調情況。物管科應積極應用信息化管理的科學方法,提高物資計劃管理的工作效率。每月月底計劃員在信息系統的支持下對本月物資計劃的執行結果匯總統計,制定統計報告,系統自動對計劃范圍內的物資使用予以通過,對超過計劃的物資消耗情況提出預警。高層領導、物管科、各需求單位和部門負責人、財務負責人等根據統計報告,共同分析物資計劃的準確性與及時性,從中挖掘計劃執行中的問題,以便不斷改進物資計劃管理。
第四,建立物資計劃管理的績效機制。煤炭企業物資計劃管理工作的發展不僅僅是物管科的職責,更是與各需求單位、部門密不可分的。企業應積極建立以績效為核心的管理機制,將提升物資計劃管理集約性、前瞻性的任務落實到各個單位和部門,科學考評各單位、部門計劃編制和執行工作。對于通過集約化管理、減少物資采購計劃的單位、部門,企業應給予獎勵;反之,對于長期物資消耗嚴重、物資計劃編制遲遲得不到改善的單位、部門,企業應提出警告,并做出相應的處理。
四、結束語
煤炭企業應充分揮發計劃管理在物資管理中的“龍頭”作用,全面提升物資計劃管理的科學性、準確性和規范性,使物管科和各需求單位、部門形成責任共同體,推動物資計劃管理步入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