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作為一種重要和廣泛的社會經濟組織形式,不僅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也是社會建設的重要載體,不僅需要明禮誠信,確保向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貨真價實,而且需要承擔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實現科學發展和共同進步的責任。作為企業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企業財務文化,是企業在長期財務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影響企業財務發展變化及其模式選擇和財務行為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之和,具體表現為財務物質文化、財務制度文化、財務行為文化和財務心理文化。企業財務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其內容與形式必然會受到特定社會、特定時代的經濟體制、政治結構、社會結構、文化等制約,因此,企業財務文化不僅具有歷史繼承性,而且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和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決定對企業財務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科學發展、共同富裕、公正和諧、愛國誠信”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提煉和概括,共同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企業財務文化建設應當堅持和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從和服務于企業總體文化建設的要求,同時結合財務管理的職能和目標突出自己的特色,不僅兼容社會文化、民族文化、企業文化和外來文化之精華,而且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推動優秀的財務文化走向世界。
財務管理是一種有關財富創造的價值管理,其基本職責是發現和創造企業最核心、最本原的價值,要求在投資、融資、耗資和分配等財務活動中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和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科學運用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計劃、財務核算、財務控制、財務分析、財務評價和財務考核等管理環節促進財務資源的有效配置和財務關系的和諧發展。因此,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財務管理有利于形成和鞏固先進的財務文化,而優良的企業財務文化又將有助于科學規劃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清晰界定和有效維護企業與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財務關系。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實質上就是勞動者利用勞動工具改變勞動對象、創造出滿足人類需要的產品和剩余價值的過程。這一過程在財務上表現為企業期冀運用當前較少現金流換取未來較大現金流、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現金流余缺調節的過程,因此,時間價值觀念和風險價值觀念已經成為現代財務管理的基本價值理念,企業不僅需要幫助股東實現單憑其個人無法實現的經濟效益,而且還要維護債權人、員工、上游供應者、下游消費者、社區和政府等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短期效益與長期效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有機統一起來,實現共同富裕。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企業的發展戰略已經和全社會乃至全球福利聯系在一起,維護更廣泛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已經成為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必然要求。企業既是社會繁榮的制造者,也是社會資源的消耗者,企業與社會共生的關系,決定了企業必須履行社會責任。
企業通過自身的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多就業與資金支持的過程中,不能僅僅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應為社會和資源環境的“利益最大化”作出努力和貢獻,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不僅僅是經濟捐贈和慈善募捐,其核心價值在于承擔社會建設,推動社會發展和促進人類進步。
現在不能回避的問題是,一些企業目前仍然屬于純粹的“經濟人”,缺乏“生態人”的品格,唯自身經濟利益是圖,他們中有的不給投資者以正當的回報,多年未曾分配紅利,使股票市場成為單向的融資場所,投資大眾期待的“投資市”功能卻難以有效發揮;有的為了擠成本增效益而未購置必需的安全保障設施和環保設備,甚至支付低于人類自身再生產所必需的人工成本;有的“不務正業”,實體企業熱衷資本經營,甚至轉向高利貸和衍生金融工具“創新”;更有甚者,鋌而走險去生產經營毒害人類的產品,其結果是被市場所否決,被法律所取締,最終受損的還是企業自身和投資者的利益。這些大多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法律和道德問題,需要加強誠信守法方面的教育和對違法的防范與查處。
企業必須通過財務文化建設牢固樹立誠信為本、依法理財的財務工作理念,這是企業在組織財務活動和處理財務關系時都必須予以恪守的基本原則,也是交易各方成功進行溝通、建立互信和最終實現合作共贏的根本保證。
綜上所述,加強企業財務文化的建設,不僅是推進企業財務管理現代化、發展企業文化的需要,也是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需要。由于財務文化具有記錄與認知、傳播與教化、激勵與約束、變革與融合等功能,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進行企業財務文化建設,有助于推動企業有效配置財務資源,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社會的整體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