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務招待費是企業在正常的經營過程為招待客人而發生的各種交際應酬支出。在業務招待費的范圍上,不論是財務會計制度還是稅法都未給予準確的界定。在稅務執法實踐中,通常將業務招待費的支付范圍界定為餐飲、香煙、水、食品、正常的娛樂活動等產生的費用支出。現在有很多企業的交際應酬費都居高不下,在匯算清繳時常常要被稅務機關進行納稅調增。但是,企業又不知如何有效控制這筆指出,達到既滿足企業經營需要,又不多支出的目的。這就產生了稅收風險,這種稅收風險應如何規避呢?這就是本文要解決的問題。
一、業務招待費用的涉稅風險
業務招待費用在企業中所產生的涉稅風險主要體現以下幾方面:
1.企業每年度的業務招待費用超過稅法規定的稅前扣除標準而在年度匯算清繳時被納稅調增的風險。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基于此規定,很多企業的業務招待費用都會超過稅法的扣除標準,平常也沒有對業務招待費用進行稅收管理而到年底時,只好把多出的費用進行調增應納所得稅額。
2.企業利用外購商品、禮品和土特產或利用自己生產的產品做業務招待時,沒有按照視同銷售來申報繳納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而被處于漏稅的風險。
《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四條第(五)項規定:“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將自產、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個人消費的視同銷售貨物。”如果企業購買的禮品金額較大,則存在可能被認定為視同銷售,繳納增值稅的風險。
企業向客戶、員工發放了禮品,特別是一些金額較大的禮品,要記得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否則將被處以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因為,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0]57號)的規定:單位和部門在年終總結、各種慶典、業務往來及其它活動中,為其它單位和部門的有關人員發放現金、實物或有價證券。對個人取得該項所得,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法規的“其他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稅款由支付所得的單位代扣代繳。《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促銷展業贈送禮品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50號)第一條第二款規定:“企業在年會、座談會、慶典以及其他活動中向本單位以外的個人贈送禮品,對個人取得的禮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項目,全額適用20%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企業發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以及將貨物、財產、勞務用于捐贈、償債、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或者利潤分配等用途的,應當視同銷售貨物、轉讓財產和提供勞務,但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同時,《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處置資產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828號)第二條第(二)項規定,企業將資產用于交際應酬,因資產所有權屬已發生改變而不屬于內部處置資產,應按規定視同銷售確定收入。所以,企業利用外購商品、禮品和土特產或利用自己生產的產品來送人時,要視同銷售繳納企業所得稅。
3.企業利用外購商品、禮品和土特產做業務招待時,對進項增值稅額進行了抵扣沒有進行進項稅額轉出,面臨稅務稽查的風險。
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條的規定,企業用于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征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二條規定:“個人消費包括納稅人的交際應酬消費。”基于此稅法規定,企業將購進的貨物作為禮品送人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中規定的用于個人消費,所以其購進貨物的進項稅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如果購進時已經抵扣,則在禮品送人時將已抵扣的進項稅進行轉出。
4.公司在開辦(籌建)期間發生的業務招待費用進行稅前扣除。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第四十四條規定,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因此,企業在籌建期未取得收入的,所發生的廣告和業務宣傳費應歸集,待企業生產經營后,按規定扣除。業務招待費則不能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二、業務招待費用的稅務管理策略
由于業務招待費用具有以上稅收風險,企業在一個會計年度中應該加強本企業內部業務招待費用的管控,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稅務管理。
1.應明確業務招待費用的具體范圍。
在稅務執法實踐中,招待費具體范圍如下:
(1)因生產經營需要而宴請或工作餐的開支;
(2)因企業生產經營需要贈送紀念品的開支;
(3)因企業生產經營需要而發生的景點參觀費和及其他費用的開支;
(4)因企業生產經營需要而發生的業務關系人員的差旅費開支。
一般來講,外購禮品用于贈送的,應作為業務招待費,但如果禮品是納稅人自行生產或經過委托加工,對企業的形象、產品有標記及宣傳作用的,也可作為業務宣傳費。同時要嚴格區分給客戶的回扣、賄賂等非法支出,對此不能作為業務招待費而應直接作納稅調整。業務招待費僅限于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招待支出,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無關的職工福利、職工獎勵、為企業銷售產品而產生的傭金、以及支付給個人的勞務支出都不得列支招待費。
2.把年交際應酬支出控制在企業年收入的0.83%以內。
根據稅法規定,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是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0.5%。假設Y代表實際的交際應酬費,X代表企業的當年營業收入,T代表允許稅前扣除的交際應酬費,則
T=60%Y …………………(1)
Y≤0.5%X …………………(2)
由于這些公司的實際交際應酬費都往往超過營業收入的0.5%這個最高限制,要有效控制這比支出,其最好支出額也只能達到0.5%X。根據上述公式(1)和公式(2),得出下面的公式:
T=60%Y=0.5%X………(3)
整理公式(3),得出:
Y=0.83%X ………………(4)
從公式(4)我們可以看出,當把年交際應酬支出控制在企業年收入的0.83%以內時,企業可以不必每年進行交際應酬費的大幅度納稅調增。因此,企業可以在年初制定一個計劃,并在每月結束時,對當月以及以前月度的交際應酬費與營業收入作對比,如果其比例超過0.83%,就要及時作出調整了。
3.注意業務招待費用扣除的計算基數一般是年度的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和視同銷售收入三部分。
在納稅申報時,對于業務招待費的扣除,首先需要確定扣除的基數。《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執行中若干稅務處理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202號)第一條規定:“企業在計算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等費用扣除限額時,其銷售(營業)收入額應包括《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的視同銷售(營業)收入額。”因此,企業計算年度可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業務招待費,應以上述規定的銷售(營業)收入即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和視同銷售收入之和為基數計算確定。對經稅務機關查增的收入,根據規定,銷售(營業)收入是納稅人的申報數,而不是稅務機關檢查后的確定數,稅務機關查增的收入應在納稅調整增加額中填列,不能作為計算招待費的基數。
4.從事股權投資業務的企業(包括集團公司總部、創業投資企業等)業務招待費稅務處理的扣除基數包括投資收益。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貫徹落實企業所得稅法若干稅收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10]79號)第八條規定:“對從事股權投資業務的企業(包括集團公司總部、創業投資企業等),其從被投資企業所分配的股息、紅利以及股權轉讓收入,可以按規定的比例計算業務招待費扣除限額。”基于該規定,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對于從事股權投資業務的企業,被投資企業所分配的股息、紅利以及股權轉讓收入應視為其主營業務收入,可以作為業務招待費的扣除基數。
第二,計算基數僅包括從被投資企業所分配的股息、紅利以及股權轉讓收入三項收入,不包括權益法核算的賬面投資收益,以及按公允價值計量金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
第三,股息、紅利以及股權轉讓收入既然視為其主營業務收入,同樣可以作為廣告宣傳費的扣除基數。
5.企業利用外購商品、禮品和土特產或利用自己生產的產品做業務招待時的增值稅要分自產貨物和外購貨物分別進行處理。
(1)如果贈人的是自產貨物,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四條規定,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的下列行為,視同銷售貨物:將自產或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個人消費、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因此,該公司將自產的貨物作為禮品贈人時應該視同銷售繳納增值稅,
(2)如果贈人的是外購貨物,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條規定,用于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征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二條規定,個人消費包括納稅人的交際應酬消費。因此,該公司將購進的貨物作為禮品贈人屬于《增值稅暫行條例》中規定的用于個人消費,所以其購進貨物的進項稅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如果購進時已經抵扣,則在禮品贈人時將已抵扣的進項稅進行轉出。
6.企業利用外購商品、禮品和土特產或利用自己生產的產品做業務招待時,要依法扣繳個人所得稅和按照視同銷售進行企業所得稅的年度納稅申報。
對于視同銷售,會計人員在進行賬務處理時,往往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會計上不按視同銷售處理,將發生的支出直接列入相關的成本費用。例如企業將外購商品用于市場推廣,直接計入銷售(營業)費用,不通過“主營業務收入”科目核算。另一種是會計上按視同銷售處理。當業務發生時,計入主營業務收入,同時商品出庫,計入主營業務成本。對于第一種賬務處理,會計與稅法上會產生差異。按照《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的規定,在填列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時,要進行應納稅所得額調整。第二種賬務處理不需要進行調整。
企業將禮品用于業務招待費在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時的具體做法是:第一,視同銷售行為中視同銷售收入應在年度申報表附表三第二行作納稅調增,同時視同銷售成本在第21行作納稅調減。第二,按照業務招待費支出發生額的60%和銷售收入0.5%的部分按照孰低原則確定準予稅前扣除的業務招待費支出,填入附表三第26行第二列。第三,將企業實際發生的業務招待費數額大于準予稅前扣除的業務招待費支出的數額填入附表三第26行第三列。
7.其他應注意的問題
企業已經將外購或自制的禮品支出計入了管理費用―業務招待費,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在填表時,作視同銷售處理。那么,對應的視同銷售成本必須填寫扣除,符合稅法配比原則的要求。而管理費用―業務招待費的扣除是企業費用支出,與視同銷售成本扣除是兩種不同的扣除,不能理解為存在重復扣除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