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各地為了實現加快經濟發展、優化經濟結構、增加財政收入、改善生態環境的目標而大力發展旅游產業。作為金融部門如何發揮優化資源配置功能,推動旅游產業的迅速提升和跨越式發展,是當前必須面對的課題。本文以晉西北為例,在對晉西北黃河沿岸旅游資源及發展優勢客觀分析的基礎上,闡述了旅游經濟發展中金融支持所面臨的癥結,提出了消除金融抑制,加大產品創新,全面推動旅游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晉西北黃河沿岸旅游資源的基本情況
1.晉西北黃河沿岸地理區位概況。晉西北黃河沿岸范圍從行政區劃上包括忻州市的偏關縣、河曲縣、保德縣和呂梁市的興縣,位于黃土高原腹地,土地總面積為7170.7平方公里,總人口為62.37萬人。該區北靠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相鄰,西隔黃河與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陜西省的神木縣和府谷縣相望,東依呂梁山與朔州市的平魯區、忻州市的神池縣、五寨縣、岢嵐縣、呂梁地區的嵐縣為鄰。
2.晉西北黃河沿岸旅游資源的分布及特征。晉西北黃河沿岸各縣旅游資源相對豐富,其中有自然旅游資源單體13處,人文旅游資源單體28處。擁有國家級工農業旅游示范點和國家水利風景區1個(偏關縣萬家寨水利樞紐);省級森林公園1個(偏關縣萬家寨森林公園);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個(河曲民歌、河曲縣和偏關縣二人臺);國家非物質保護項目1個(河曲河燈會);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個(興縣晉綏革命紀念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個(晉綏解放區烈士陵園)。
其中,偏關縣的自然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千里黃河與萬里長城在老牛灣相逢握手,相攜并行30余公里,形成中華大地上屈指可數的壯美景觀,并且老牛灣享有“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黃河長城唯一握手之地”、“中國石頭民俗博物館”、“山西十個不能不去的地方之一”等美譽。而位于“雞鳴三省”的河曲縣有譽為“萬里黃河第一灘”的娘娘灘,它是黃河上唯一有人居住的一個島嶼,島上四周環水,景色迷人,儼然一個美麗的“世外桃源”;此外還有太子灘、以及位于石梯村和水寨島之間舉世聞名的“天橋急流”,天橋村附近,冬季積冰成橋,冰橋下急流滾滾,濤聲震耳,故而謂之“天橋”;它全長20公里,峽深水涌的急流,連綿不絕的峰巒,構成一幅壯觀的奇景,使人驚嘆不已,心曠神怡;而“霧迷浪”險灘,橫攔在峽谷中部,屹立著幾座犬牙交錯的巨石,急流從石澗沖出,浪花飛濺,水霧騰空,遮天蔽日,令人生畏。另外,保德縣的釣魚臺是一處大型的園林式石窟,這里“輕鰷出水、白鷗矯翼,水石清幽、地勢險峻”,是全國十大釣魚臺之一,也是黃河上唯一叫釣魚臺的旅游景點。
二、晉西北黃河沿岸旅游產業發展的主要優勢
1.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氛圍初步形成。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旅游業,主要領導多次對晉西北黃河沿岸旅游景區進行調研,并提出相關指導意見;各縣區對旅游業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制定出臺了一些措施和辦法,促進了旅游產業發展;各部門、社會各界支持旅游業發展的意識進一步加強,在涉及旅游業發展的重大工作上都能主動配合、積極支持,各級旅游部門廣大干部為加快旅游業發展付出了辛勤勞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旅游業的熱情也不斷高漲。
2.旅游業發展的框架基本成型。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山西省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為指導,以縣區旅游業發展規劃為基礎,以旅游景區詳細規劃為重點”的旅游規劃框架,2009年,編制了《山西省旅游產業發展規劃》(晉政發〔2009〕28號)。資源相對豐富的偏關縣、河曲縣都編制了旅游發展規劃,其中偏關縣老牛灣旅游發展規劃已完成初審,這些都為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旅游行政管理機構逐步健全。近年來,4個縣區分別成立了獨立建制旅游局。旅游企業數量穩步增加,現有賓館飯店13家,旅行社4家,旅行分社5家,旅游商品生產定點企業7家,旅游商品更加豐富多樣,吃、住、行、游、購、娛鏈條初步形成。
4.具有地區特色的旅游形象初步樹立。確立了“黃河奇觀、紅色圣地”旅游主體形象,有效提升了晉西北黃河沿岸旅游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通過舉辦《黃河老牛灣文化旅游風情節》和《黃河老牛灣冰上徒步履行活動》等特色旅游節慶活動,豐富了旅游文化內涵,營造了旅游氣氛,活躍了旅游市場。同時,通過創新營銷機制,加大宣傳促銷力度,與新聞媒體、旅行社合作等方式進一步擴大了晉西北黃河沿岸旅游的市場占有率。
5.旅游產業的帶動效應逐步顯現。旅游隊伍不斷壯大,晉西北旅游直接從事人員增加到2000余人,帶動間接從事旅游業人數約1萬余人,成為擴大就業的重要渠道。2008年以來,四縣累計接待游客302.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8150多萬元,年均增幅超過40%。2010年,接待游客104.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276萬元。2011年“五一”假期短短3天,僅黃河老牛灣接待游客18000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08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20%和21%。同時,隨著旅游業的發展,當地農民嘗到了發展旅游業帶來的實惠和甜頭,加入鄉村旅游的農戶和返鄉創業人員越來越多。據對偏關縣老牛灣調查顯示:目前,已有農家樂12家,旅游商品店鋪14家,2010年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880元,較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高出1475元。旅游業已成為晉西北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之一。
三、金融支持旅游產業發展的障礙分析
1.旅游企業規模較小、管理粗放,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四縣現有涉旅企業10余家,但沒有一家可起到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涉旅企業規模小,分布散,難以形成合力。對旅游景點的管理太過分散,不能做到統籌安排,各景區各自為戰,不能充分發揮出整體優勢,不利于旅游產業整體和諧發展。旅游局目前只起到對國家旅游政策的傳達和導向作用。每個旅游景點分別隸屬于不同的行政事業單位,資金來源多為財政性撥款。基于當前這種現狀,有相當一部分旅游景點不具備承貸主體資格,無法獲取銀行信貸支持。
2.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模式制約了旅游業發展的融資規模。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實行貸款風險終身責任制,將信貸風險與信貸人員的職位、工資獎金等掛鉤,并追究終身責任。由于對信貸人員的激勵機制并未形成,而包含基礎設施建設在內的大部分旅游項目開發貸款屬于中長期貸款,資金投入大、產出周期長、利潤回收慢、風險控制難,造成金融機構負責人和信貸人員產生了惜貸、恐貸心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金融業對晉西北黃河沿岸旅游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據調查了解,目前晉西北黃河沿岸旅游開發企業多采用民間融資方式融資。在支持旅游企業做大做強方面,金融機構沒有充分發揮出應有作用。
3.旅游資源綜合開發滯后限制了金融服務及產品創新。一是旅游業缺乏統一的長遠規劃。突出表現在旅游定位不明確,在整合本地旅游資源方面沒有實質性的創新和突破,各旅游景點、各旅游特色資源之間也各自為戰,未形成整體合力。另外,旅游行程停留在“一日游”的低水平階段,旅游經濟還局限于觀光經濟,復合型的旅游開發思路不夠清晰,吃、住、行、游、購、娛協調發展的布局有待進一步深化。二是配套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綜合服務水平較差。當前多數景區景點普遍存在硬件條件差、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大規模、上檔次的酒店、娛樂場所太少,服務游客的觀念意識不強、服務水平不高,導致旅游規模小、游客滯留時間短、旅游消費低,也限制了金融業的服務能力提高以及服務產品創新。
4.旅游企業缺乏承貸主體資格,因此無法取得銀行貸款,難以滿足景點開發和改造所需的大量資金。一是大多旅游企業難以落實有效的抵押、擔保手續。多數景區(下轉第204頁)(上接第202頁)景點資源屬于國家財產,不能用于信貸抵押,部分旅游景點償還貸款的來源僅靠門票收入,而以門票收費權作質押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諸多障礙。同時,一些項目投入資金較大,項目單位在申請貸款時很難找到價值充分又能長期保值的抵押物,一般企業也無相應的信用擔保能力,或不愿為此提供長期擔保。二是政府財政支出有限,不能提供有效的財政貼息等政策扶持和擔保。同時由于整體經濟發展水平落后,政府財政收支較為緊張,加上目前旅游企業在盈利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方面的能力不足,給地方政府帶來的稅收有限,所以政府在給予產業發展優惠政策、提供貸款擔保等方面的能力也十分有限。
5.金融服務水平相對落后。隨著旅游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接待游客量的增多,傳統的金融服務模式已不能適應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相對發達地區而言,晉西北金融機構在存取款、結算、匯兌業務方面所能提供的服務仍然較為落后。目前,區內國有商業銀行營業網點中,大部分集中于城區,而旅游景區大多地處偏僻的鄉村地區,金融機構營業網點數量稀少,使得游客存取款不方便。另外,銀行卡只能在旅游景點、文化演出場所刷卡消費,而購買文化紀念品、觀看民俗文藝表演等環節的消費,基本上只能使用現金。同時,能夠方便地進行外匯兌換的營業網點不多,這也極大制約了晉西北黃河沿岸涉外旅游的進一步發展。
四、金融支持晉西北黃河沿岸旅游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1.盡快制定科學明晰的旅游發展戰略,增強吸納銀行信貸資金的能力。統籌規劃、科學布局的發展戰略是實現旅行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保證,也是吸引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的基礎。因此,要做好旅游產業長遠規劃和總體布局,形成主題突出的對外旅游品牌,增強旅游產業對于資本市場的吸引力。一是重點抓好旅游景區的升級、度假產品的開發和紀念品的挖掘生產,努力推進旅游方式由觀光旅游為主向休閑度假為主轉變,旅游產品由低檔次消費向中檔次消費轉變,旅游開發由不注重規劃的低水平開發向嚴格規劃的高水準開發轉變,重點支持黃河沿岸旅游景區的宣傳和開發,突出本地資源優勢,提升景區文化品位。二是不斷提升旅游業服務層次和質量。加強對旅游行業服務質量的監督管理,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引導旅游企業維護聲譽,加大對旅行社的讓利推薦力度,加強對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素質和服務質量。三是注意保護旅游資源,提升旅游企業形象。嚴厲處罰污染景區環境,破壞旅游景點治安、生態環境的行為,積極組織開展宣傳營銷活動,維護優良的旅游企業形象。同時,以大旅游、大產業的理念謀求市場開發,強化行業經營管理,規范經營行為,增強信用意識,樹立良好的信用形象。
2.落實旅游業投資相關優惠政策,促進旅游業加快發展。一是充分利用旅游業作為開發鼓勵發展的特色經濟產業,切實落實旅游業投資應享受的有關優惠政策,如減征或免征新辦旅游企業一年內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所得稅,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旅游項目,優先考慮安排項目建設用地,并對上規模、有效益的旅游項目用地,在全額繳納土地價款后,允許將該土地部分的出讓金專款用于該項目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以充分調動投資者投資旅游產業的積極性。二是按照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積極鼓勵和扶持民間資本在廣大農村地區從事旅游開發,并制定相應的貸款優惠利率政策或給予貼息支持。三是簡化旅游業貸款在抵押登記方面的手續,并減收抵押登記費用,降低旅游業的融資成本。
3.創新金融服務,為旅游業發展提供高效的金融支持。各級金融部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增強大局觀念、發展觀念和服務意識,加大對旅游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基層央行要進一步加強窗口指導,通過召開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銀企項目洽談會等形式,引導金融機構對旅游業資源及發展前景做出準確判斷。積極支持具有發展前景的旅游業重點項目建設,充分利用再貸款、再貼現、利率等貨幣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機構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促進旅游經濟持續發展。各金融機構要及時研究旅游業發展特點,不斷增強金融服務意識,完善金融服務功能。要強化金融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充分考慮外地游客的資金需求,多設ATM機和POS機等便捷的工具,以提供及時、周到的金融服務。在防范風險前提下,結合晉西北旅游資源定位,積極開展貸款業務創新,設計多種適合旅游業發展需要的貸款品種,針對旅游景區景點投資規模大、資金需求額大的特點,嘗試推行銀團貸款等模式,降低信貸風險。要積極探索開辦收費權質押、經營權質押等新型貸款抵押方式,解決目前旅游業貸款落實抵押擔保難的問題。同時要進一步完善現行信貸管理辦法,可適當下放縣域金融機構貸款審批權限,不斷促進信貸資源與旅游資源的有效結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4.積極探索多種融資方式,努力實現旅游業融資渠道多元化格局。一是建議國家政策性銀行在對晉西北黃河沿岸旅游業定位和發展前景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積極介入旅游業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做大做強旅游企業,積極創造上市融資條件,疏通各種渠道,努力營造良好上市融資氛圍。三是根據《企業債券管理辦法》有關規定,旅游企業及其相關產業企業要積極爭取上級有關主管部門的支持,爭取發行債券和短期融資券,擴大旅游業的籌資渠道。四是積極擴展民間資本進入旅游業的渠道,滿足旅游業基礎設施建設及經營發展的資金需求。
5.加強財政金融的協調配合,推動旅游業快速發展。一是結合晉西北黃河沿岸旅游業發展的實際,探索由財政部門和旅游企業共同出資建立旅游業擔保資金,以解決旅游企業貸款擔保難問題。二是設立“旅游產業投資基金”,由財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實行專戶儲存、滾存使用,專項用于旅游規劃編制、宣傳營銷、資源保護、表彰獎勵及對重點景區環境、道路、景觀等基礎設施的投入。三是根據旅游業發展特點,探索設立旅游業金融服務區,并賦予一定的經營自主權特別是信貸審批權限。同時,在條件成熟的條件下,積極引進各種股份制銀行和外資銀行,不斷完善金融機構體系,適應旅游業不斷發展的需要。四是加快保險業發展步伐,積極開發適應旅游業發展的保險新產品和新險種,提高旅游業保險份額,增強和擴大保險對旅游業的滲透力和覆蓋面。